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153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杭西高2022年4月高二历史试卷 审核人:高二历史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1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2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

2、;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这反映出中华文明A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B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C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D少数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3早在春秋时期,礼记中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论,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这种精神赋予了具体的指向。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种内涵A以人为本B家国情怀C天人合一D自强不息4越南至今保有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习俗,越南民谣“肥肉腌荞红对联,蕃杆炮仗绿年粽”是对千余年来当地年俗的高度概括。1995年,越南政府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此后每年除夕夜里,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

3、统一组织实施燃放礼花活动。这反映出A中华饮食文化对越南的吸引力B城市化冲击了传统风俗C中越两国节日文化的双向交融D越南对中华文化的扬弃5辜鸿铭认为,一战后,西方人将在中国找到解决这个文明难题的钥匙,在中国存在一笔无法估量的、迄今为止毋庸置疑的巨大文明财富。这笔财富,就是真正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拥有欧洲人民战后重建新文明的奥秘。据此可知,辜鸿铭A绝对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认为西方文明已经完全破产C看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D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适用性6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A生产方式不同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C自然地理

4、环境的影响D周边环境的影响7公元1世纪左右,班图人开始了迁徙,到11世纪,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并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据此可推知,班图人的迁徙A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B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C推动了伊斯兰教的向外传播D使非洲的人口分布格局更合理8有学者指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行事业,经常坐船到各地做买卖。由于在做买卖记账时,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时人发明了A象形文字B阿拉马文字C字母文字D拉丁字母9“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

5、征服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D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10在凯尔特人的神话记载当中,很多英雄都是半人半神,神魔之间不断斗争。有一个名为努阿达的武士,通过战争战胜了费格博人,但这位领袖的手却被砍断,无奈之下只能让位,可是新上任的领袖太过残暴,努阿达发动战争,夺回了王位。努阿达的传说A是凯尔特人英雄崇拜情结的一个印证B说明凯尔特人厌恶战争C反映出凯尔特人的信仰是唯一的D证明费格博人是凯尔特人最大的敌人11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荣。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建立了众多城邦。其主要文化成就有A发明楔形文字B发明了“0”C采用二十进制D创制拉丁字母1

6、2“轴心时代”是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著名命题。他认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伟大思想家们告知后人关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权利即是宗教”。这是人类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这一时期,除诞生了中国儒道思想、希腊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13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A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14伏尔加河和顿河是现代西方人的母亲河,在这里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了

7、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的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畜牧业发达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151865年,美国太平洋公司开始招募华工修建太平洋铁路,数万名华工以不畏艰险的奋发精神,不分昼夜苦战在最艰险的地方,最终大约有一万人为此献出生命,美国记者把他们誉为“美国的真正开路先锋”。这反映出华工A社会地位得到提升B人人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C生活条件异常艰苦D为美国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6下图为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化(单位:万人)示意图,这表明()A葡萄牙人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C罪恶

8、的黑奴贸易进行的必要性D西属拉美种植园经济的繁重性171982年春,一场国民性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在新加坡开展起来。运动的发起者对此解释说:“首要任务就是要增强国民对新加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出新加坡人,让每个新加坡国民将自己归属于新加坡,把新加坡看作扎根于斯的乡土。”这场运动兴起的背景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凸显B国内封建思想残余的持续蔓延C美苏冷战对文化上的角逐加剧D外向型经济对移民社会的冲击18大约20世纪80年代,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表现为A服务人员迁移B体力人员迁移C难民迁移D“知识精英”迁移19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

9、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个镜头:悬浮于半空的画纸,幻化成辽远无边的沙漠,敦煌舞者在沙漠之上轻步曼舞,引领我们开展一场友谊之旅。这场“友谊之旅”是在哪一事件发生之后形成的?A秦灭六国B张骞通西域C佛教传人中国D道教产生2119世纪4050年代,李善兰、王韬、张福僖等人先后与外国传教士合作,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科学著作:几何原本植物学光论等。这一时期译介工作的开展()A带有浓厚地半殖民地色彩B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C促进了维新思

10、潮迅速兴起D推动了中国科技走向近代22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 okra(秋葵)等。这些单词说明了A美国文化多元的特征B美式英语脱离了英国本土语言C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D美式英语脱离了美洲本土语言23古代文明在冲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A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佛教的产生 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 D秦汉时期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413世纪,蒙古进行了三次西征。第二次西征后

11、,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到中国,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这反映出蒙古西征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B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C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D促进了被征服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5下图是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包括阿兹特克金字塔大神庙、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20世纪50年代建造的墨西哥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在记述墨西哥的历史时这样评价:“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的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体现了近代以来()A文化碰撞与融合B

12、文化侵略与反抗C文化创新与继承D文化交流与借鉴26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武力战争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庞大帝国。下列关于拿破仑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传播了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旧的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战争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受到被征服地区革命者的欢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诉求被压迫地区的民族意识觉醒与反抗是拿破仑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ABCD27观察下列图1到图2政治格局的变化,从图1到图2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图1图2A亚历山大的远征B第一次世界大战C拿破仑发动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28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说:“疾病与战争是人类自古至今主要的灾变异数,但它们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事

13、件,而往往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具有的普遍共同性的各种关系互动的结果,因而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麦克尼尔的主张A强调疾病与战争的联系B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C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9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A以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法国殖民势力C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D默许农民焚烧警察局的行动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新兴民族国家走上复兴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A吸引外国先进文化是文化复兴发展的关键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C抓住民族特色文化,尽量减少外来文化

14、的干预D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31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其后历经多次修改。国家颁布这部法律的目的是()A强调对文物古迹保护的真实性B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C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D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32下图是西周著名的青铜器“大盂鼎”,它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那么,“大盂鼎”的史料类型是A文献史料B文物史料C碑刻史料D口述史料33下列关于博物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ABCD34世界遗产公

15、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中,强调它具有突出的A普遍价值B文化价值C艺术价值D独特价值35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

16、张“明德”“敬德”。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孔子提倡“仁”“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材料二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

17、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希腊化文化”进行合理解读。(4分)37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思想的相互碰撞、交融,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轴心时代的东方,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它既是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也是战国

18、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事实上,下学宮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学派,而是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稷下学士们在稷下学宫收徒讲学,著述立说,他们相互辩论,又相互汲取,成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标志。摘编自央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六集:诸子百家材料二 一些西方学者,非常强调西方文化的“冲击”作用,他们认为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做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诚然,当西方文化涌来时,中国传统文化常表现出相当顽固的拒斥态度。但是它并不是只有拒斥的一面,在它的内部也存在某些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相衔接的因素

19、,这些因素是富有活力的,它们在中国文化近代化的过程中也起了积极作用,并且经过转型而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欧洲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但是在自由、平等及其政治保障的问题上,明显区分为对立的两派: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私有制的永恒性,而卢梭主张其历史性;伏尔泰与孟德斯鸠重视人的自由权利,而卢梭更重视人的平等权利;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主张人民民主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张代议制度,而卢梭主张直接的、极端的人民民主制度。摘编自宋全成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两大派别之比较以自由平等观为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20、学知识,概括稷下学宫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变的重要因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启蒙思潮中两大派别主张对社会的影响。(4分)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宋元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虽然古代丝绸之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起有伏,但通过贯穿东西方的陆海通道,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

21、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从汉唐到宋元,从明代到清中叶,我国综合国力强盛,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经济社会的高度繁荣,使我国成为丝绸之路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历代政府通过设置官职、制定规则、出台政策,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了制度支持;稳定边疆、建立驿站,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政府引导和参与主体的有机结合、相互协调,只有使两者形成合力,才能激发出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活力。汉唐宋元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先后与沿线上百个国家或民族和睦相处。古罗马、波斯、大食等国“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

22、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摘编自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特征。(4分)(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世界发展的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今天我们共建“路”的历史启示。(6分)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

23、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可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历史,根据“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可得出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一是重视教育,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宗教无关,也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2B【解析】依据材料“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维吾尔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与纺织;藏族保存了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汉语普通话的发音特点受蒙古影响而形成”可以看出体现了中华文明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由各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不能体现“

24、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排除C项;材料不仅仅涉及少数民族文化,还涉及了汉族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3B【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家国情怀,而张载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是将家国情怀具化,B项正确;以人为本指的是重视人的价值,排除A项;天人合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自强不息强调的是奋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D【解析】据材料“越南至今保有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习俗1995年,越南政府明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此后每年除夕夜里,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实施燃放礼花活动”可知,越南政府在1995年明

25、令禁止在除夕夜放炮仗的行为,而改为政府会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广场统一组织实施燃放礼花活动,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辩证否定,是对中华文化的扬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华饮食文化,而是强调农历春节习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市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越南对中国春节习俗的辩证否定,而未涉及中国对其文化的学习,排除C项。故选D项。5D【解析】据材料可以看出,辜鸿铭认为中国文明将会是饱受战乱之苦的欧洲人民重建战后新文明的秘诀。由此可见,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适用性,D项正确;材料中辜鸿铭只是指出了中国传统文明在一战后对西方人的价值,而不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绝对肯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西方文明的评价,

26、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尤其材料未强调西方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6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而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7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班图人经过漫长的迁徙,散布到今西非、东非、中非及南部非洲各地,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促进了非洲地区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班图人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互相流动和混合,大的部

27、落联盟的建立,使原始氏族制日趋瓦解,一些地区出现了独立的国家组织,而不是促使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统一,排除B项;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传播,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8C【解析】根据材料“觉得楔形文字太繁难”并结合所学可知,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人为方便记账,发明了书写简捷、易于记忆的22个字母文字,C项正确;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排除A项;阿拉马文字、拉丁字母都是腓尼基字母文字演化而来的,排除B、D两项。故选C项。9D【解析】材料“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

28、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强调的是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交流,非东方文明和希腊文明的衰落,排除AB项;东西方文化被湮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10A【解析】据题意可知,努阿达通过战争战胜了费格博人,还再次推翻了残暴的新领袖夺回王位,因此努阿达的传说体现了凯尔特人对努阿达的尊崇,是凯尔特人英雄崇拜情结的一个印证,A项正确;材料内容不能提下凯尔特人对战争的态度,排除B项;“唯一”和“最大的敌人”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D项。故选A项。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这是考查古代玛雅文明相关知识点,他们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二十进制,也知道“零”

29、的概念,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C项正确;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所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源自希腊字母,不是玛雅人创造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2A【解析】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出现了释迦牟尼,A项正确;印度教产生时间是在公元2世纪,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时间是在公元1世纪,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创立,排除D项。故选A项。1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2千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

30、势向欧亚大陆迁徙,本民族的文明传播到欧亚地区,促使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A项正确;在近代,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排除B项;罗马帝国是公元4世纪末期统治受到冲击,排除C项;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排除D项。故选A项。14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进行大规模活动是不太现实的。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跨越高山大河的集体性迁徙的。印欧人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为他们日后的大迁徙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D项正确;ABC项并不是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15D【解析】中国的华工在美国修筑太平洋铁路,将近一万

31、人为此献出生命,这说明当时的华工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D项正确;华工在美国的地位并不高,排除A项;B项中的“人人”表述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华工的生活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6C【解析】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人口大量减少,主要原因是殖民活动导致土著人口锐减,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殖民者进行了罪恶的黑奴贸易,C项正确;殖民墨西哥和秘鲁地区的是西班牙,排除A项;工业革命1765年开始,排除B项;这一时期人口锐减不是因为种植园劳作繁重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C项。17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加坡独立后依托马六甲黄金水道发展外向型经济,跻身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国行列,但新

32、加坡公民以外来移民为主,民族成分复杂,频繁的经济交往对公民的国家认同感提出挑战,因此兴起“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D项正确;材料中的“东方价值观教育运动”旨在加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封建思想无关,排除AB两项;新加坡人的国家归属感较弱,是其移民社会的历史导致的,并非美苏文化领域冷战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8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全球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知识精英”迁移的新趋势,D项正确; 服务人员迁移和体力人员的迁移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排除A、B项; 难

33、民迁移是因区域性政治冲突频频爆发而不断产生的,并不是全球劳动力流动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19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在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的陶片、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C项正确;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只能说明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并不能说明张骞曾出使西域,排除A项;班超没有出使过大秦,排除B项;D项无法根据这些这些考古发现得到证实,排除D项。故选C项。20B【解析】依据题干,沙漠,敦煌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

34、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以及中亚等地的友好往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这场“友谊之旅”是在张骞通西域后形成的,ACD项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项。21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方科学著作的大量翻译,推动了中国科技走向近代,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半殖民地色彩,排除A项;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排除B项;译介工作的开展推动了中国科技走向近代,未体现维新思潮,排除C项。故选D项。22A【解析】材料“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体现的是美国文化具有文化多元的特征,A项正确;美式英语并未脱离英国本土语言,排除B项;材料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无

35、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式英语受到美洲本土语言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3B【解析】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B项正确;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排除C项;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排除D项。故选B项。24B【解析】蒙古西征后,欧洲传教士逐渐东行,马可波罗的口述记录描绘了中国的富庶,这说明西征活动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东

36、西方文化的交流,B正确;西征是军事活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通过题干无法得出民族迁徙的结论,排除C;蒙古西征活动中,被征服地区人口锐减,经济发展迟缓,排除D。25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西哥“三文化广场”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大神庙、西班牙殖民者的教堂和墨西哥独立后的外交部大厦组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墨西哥“混血民族”形成的历史,体现了近代以来欧洲殖民扩张在美洲引起的文化碰撞与融合,A项正确;文化侵略与反抗并非“三文化广场”要表达的主旨,排除B项;印第安人、西班牙人和当代墨西哥人的三大建筑并立,不能说明文化在继承中创新,排除C项;文化交流与借鉴与“三文化广场”是“一个混血民族的痛苦”诞

37、生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6B【解析】17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国家仍然处于封建统治之下,拿破仑通过战争向这些地区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自由、平等、法治、共和等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但拿破仑也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等。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拿破仑战争后,民主、独立、自由、法治成为普遍的政治诉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抗是拿破仑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当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尚不足以战胜封建势力,排除A、C、D。27B【解析】提取图片中

38、最有效的信息:图1中有“奥匈帝国”,图2中在奥匈帝国原来的土地上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等独立国家。据此判断,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东欧地区政治版图,B项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与亚历山大的远征、拿破仑发动战争及二战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28D【解析】作者通过分析疾病与战争作为灾变,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指出人类在本质上有一部共同的历史,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强调并非疾病和战争的影响,而是其与人类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排除B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9、。29C【解析】根据所学,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指的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手段争取印度自治,故C项正确;A、D两项与“非暴力”的特点不符,排除;“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B项。故选C项。30D【解析】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是抓住机遇,制定符合国情的战略;韩国先是利用发达国家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结合本国国情,大力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印度也是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吸收外资,发展传统经济模式;可见三国都是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31D【解析】颁布专门的文保法,意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D项正确;文保法本身不能确保文物古迹的

40、真实性,排除A项;文保法针对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名城,排除B项;文保法面向的不仅仅是重点文保对象,排除C项。故选D项。32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青铜器“大盂鼎”作为实物,为研究西周分封制和社会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属于文物史料,B项正确;“大盂鼎”不是经过整理的文献史料,A项错误;碑刻史料不是“大盂鼎”的史料属性,C项错误;“大盂鼎”不属于口述史料,D项错误。33B【解析】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错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正确;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正确,故正确,故选B项。34A【解析】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定,并不是从一个

41、方面进行评判的,而是强调该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突出的普遍价值”,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35B【解析】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可排除。36(1)内涵: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主张和而不同。(4分)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凝聚性;连续性。(4分)(2)“希腊化文化”是伴随着战争征服的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不断融合东方文明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具

42、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希腊化文化”形成有利于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2分)【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可知,重视以人为本;政治伦理上体现民本思想;根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崇尚天人合一;根据材料“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根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根据材料“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可知,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根据材料“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

43、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可知,主张和而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可从本土性;多样性;凝聚性;连续性等方面概括特点。(2)根据材料“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可从“希腊化文化”的形成、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合理解读。即“希腊化文化”是伴随着战争征服的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不断融合东方文明而形成的一种新文化,具有多元开放的特点。“希腊化文化”形成有利于打破了历史

44、上东西方文明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37(1)关注社会现实;推崇思想自由,学派众多;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2分,任答两点)(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有识之士的努力;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4分,任答4点)(3)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丰富和成熟;为法国大革命准备理论武器;推动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4分)【解析】(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注社会现实;根据材料“有一所群贤聚集,思想之火无比璀璨的学术中心”可归纳出推崇思想自由,学派众多;根据“也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和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可归纳出政治咨询

45、和学术文化交流中心。(2)因素:根据材料“只有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才被迫做出反应,被迫向近代转变”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有识之士的努力、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等角度进行分析。(3)影响:根据材料“但是在自由、平等及其政治保障的问题上,明显区分为对立的两派”和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准备理论武器、推动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等角度进行分析。38(1)特征:航线四通八达,东西兼顾,同步发展;以中国东部沿海为中心,分布较广;交易的种类多,既有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也有技术交流;带动了生活习俗、宗教、

46、思想艺术的交往。(4分,任答3点即可满分)(2)作用:促进了世界商品物产的流通;加强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2分,任答2点)启示: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4分,任答4点)【解析】(1)特征根据“海上丝绸之路上展开了四通八达并且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征可从航线分布、商品交易种类、中外交流等方面进行概括。(2)

47、根据“前所未有的商品及其技术交流。与此同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思想艺术的交流也空前提升”、“最终实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商品物产大流通、科学技术大传播、多元文化大交融”等信息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商品物产的流通;加强了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根据“丝绸之路赢得了大发展、大繁荣。历史表明,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开放包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也是丝绸之路魅力永恒的精髓所在”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今天共建“路”的历史启示主要是经济社会的繁荣是基本动因;政府引导与主体参与有机统一是客观要求;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必要前提;开放包容的心态是重要支撑;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