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评课-22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在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中,有幸聆听了倪海芬老师上的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倪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课。以词句训练为基础,以“读”为教学主线,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教学过后,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出来与大家共享。一、阅读训练扎实有效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
2、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直接与本文对话,通过“你感受到了什么?”“你从中找到了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词语。在具体的朗读中还适当指导学生哪里该停顿或换气,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训练。二、运用媒体开放教学时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个遥远、模糊、神秘的地方。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感知其形象;再运用多媒体教学图片,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瑰丽无比,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等。由形象的画面理解再度升华到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始自终地调动着学生多
3、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三、创设情境 拓展教学倪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中,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得原本对西沙群岛模模糊糊的认识变得清晰起来。在教学鱼时,倪老师不仅仅局限于对课文的理解,还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说的话,既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珊瑚时,图片展示,创设了情境,似乎把学生带到了海底,让学生说说看到的珊瑚还像什么,学生说像扇子,像树,像圆球,等等。既感知文本,又跳出画面,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倪老师的这堂课还有很多闪光点,如词句教学方法多样、词语理解的多层次等。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堂课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教学时间不够,否则相信这堂课将会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