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要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一、“一五”计划(1953年1957)1、背景:1949至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政权得到巩固,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
2、开始起步。【生产力方面】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成就:1957年,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工矿业成就突出:鞍山钢铁公司的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2)意义: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生产关系方面】完成三大改造(1)含义:指从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公私合营。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形式。(2)完成: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3)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3、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1956至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一、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1、内容:(1)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即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确定当前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意义:富有创造性,是一次成功探索。但未能坚持下来。二、失误探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概况:(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
4、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片面强调多、快,偏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2)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反映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特征一大二公,调整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2、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出现(19591961年),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三、经验教训【大跃进教训】1、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2、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教训】生产
5、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四、调整与恢复1、政策: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课堂练习】1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建设成
6、就突出 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B C D2左下图是一张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3右上图是我国某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亿元)。在该五年计划时期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4毛泽东在一次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在一个地广人多、情况复杂的大国内,彻底地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我们的党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据此判断,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