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82.50KB ,
资源ID:1011167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11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2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学案:第12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2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1)概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史实(2)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概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4)分析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5)归纳新中国外交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一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1)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格局。(2)在旧中

2、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3)中国共产党总结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确立:195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内容: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特别提醒】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

3、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4实施(1)1947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已经解放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兴安、纳文慕仁、锡林郭勒、察哈尔等5个盟成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是全国第一个相当于省级的民族自治区。(2)新中国成立后,相继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以及一大批州、县级的民族自治地方。(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纠正“左”的错误,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健康发展。(4)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以基本法律的形式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纳入法制轨道。(

4、5)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1)三大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前后,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国所处内外环境,确立了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特别提醒】“一边倒”的实质及意义,(1)实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2)意义:“一边倒”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

5、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解决国家安全问题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麦、瑞士、芬兰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提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主权国家一律平等为根本出发点,其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也标志着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6、交取得新的进展。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2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1)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的同时,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2)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3)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4)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特别提醒】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

7、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国际法,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5)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迎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又一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3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以后政策调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抓住历史机遇,对外交政策作出重大战略性调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全面发展对外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外交成就: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

8、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世纪之交,中国稳定大国关系框架,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合作内容不断丰富,规模迅速扩大。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认真履行有关职责,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3)中共十八大

9、以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中俄关系高水平运转;充分挖掘中欧合作潜力,推动中欧关系不断发展。以“亲、诚、惠、容”的理念发展周边关系,真心实意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以“真、实、亲、诚”为原则,形成中国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与发展中国家合作迈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与17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外交贡献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倡导并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

10、心作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通过主办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出席一系列重大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

11、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呼吁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建立客观反映国际力量对比现实的全球治理体系,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1简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提示: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自治机关都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依法行使规定的自治权。2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提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确立了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新中

12、国成立之初,与苏联、保加利亚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和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次建交高潮。1954年6月,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到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3简述新中国在六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提示: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一批非洲国家建交。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13、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4简述改革开放以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提示:(1)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世纪之交,中国与世界上所有大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立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中国还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起创立了金砖国家机制,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对话与合作的

14、重要平台。(3)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一步丰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5简述新中国的外交贡献。提示:(1)中国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2)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诸如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3)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推动巴黎协定生效。(4)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为推动世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5)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

15、支持和参与。(6)中国通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贡献中国智慧。(7)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为人类破解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等难题提出中国方案。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主题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史料一(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

16、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史料二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阶段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登、瑞典、瑞士、挪威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

17、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思考(1)(史料实证)依据史料一 ,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提示: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了深厚友谊。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2)(历史解释)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性质的角度,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示:特点:1949年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是资本

18、主义国家。原因:1949年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国采用“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力提高,中美关系逐渐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新独立的国家和中国建交。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方面可以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它既能发挥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又保证了中央必要的集中和祖国的统一。2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1)新中国成立初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

19、亚欧广大地区出现许多新兴的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敌视、孤立新中国。(2)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第三世界崛起,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3)改革开放后: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3新中国外交的特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性A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B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结盟性:“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国结盟

20、,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平等性: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有所体现。(2)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国与国之间应通过协商和平解决纠纷和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我们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21、强加于他国,也不允许他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实行无敌国外交: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求同存异,扩大互利合作。4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1)从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日趋缓慢,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其意图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抗苏联的资本。(2)从中国方面看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着重要作用。

22、1我国的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自治机关既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并要积极完成国家的各项任务,又行使自治权。这表明(D)A民族区域自治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B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享有高度自治权C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D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解析:材料并没有涉及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而是说民族自治机关是地方行政机关,受中央领导,行使自治权,故排除A,选D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自治机关程度“高”,故排除B;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2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删去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一些自治地方被取消。这

23、说明(B)A当时没有实行区域自治的必要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被彻底破坏D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遭到破坏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5年,中国处于“文革”时期,很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材料则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遭到了破坏,故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所以A的说法是错误的;C的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方面的问题,故可排除D。32001年,在根据宪法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时,特别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修改为“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提法(A)A突出了民族区域

24、自治制度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定位B说明了国家已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C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D说明我国已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只有一个即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以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早在共同纲领中就有规定,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保障,所以C项错误。D项错误,我国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故答案为A项。4毛泽东认为:“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B)A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B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C最终实现了地区

25、和平D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解析:材料“1950年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表明,当时新中国把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相结合,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故A项错误;“一边倒”的政策并没有实现地区的最终和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外交的转型,故D项排除。5新中国成立后,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A调整了对苏联的外交方针B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C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从材料“1950、1953、1

26、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中可见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故A项正确;“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与西方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C项排除;材料无法反映出欧美对华的经济政策,故D项排除。6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展70周年之际,为感谢中国等主要维和人员派出国,联合国使用多种语言制作了一批图片和音视频作品,“谢谢中国,感谢您的服务和牺牲”是维和驻地民众对中国维和部队的深厚情谊。目前,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这些表明中国(C)A始终坚持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B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解析:材料中说明中国为世界维和行动作出的贡献,维和行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特点,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反霸维和的外交方针,A错误;开始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初期,B错误;材料体现出是新时期外交活动,不是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D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