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泰州市口岸中学、黄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地方戏曲的“家乡意识”“乡土风情”,因而格外重视表面所体现出来的家乡风土、家乡人情、家乡俚俗趣味,藉以满足对于曾经感知的家乡的记忆和联想。可是如果经历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以后呢?经历了缺少或完全没有家乡亲历经验的后来的延续者呢?那么有关家乡表面风情的表达,是否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一种心灵与情感的照应?我想这就是“原乡”与“家乡”意识的不同。“原乡意识”也许并不包含太多的感知和经验,而只是一种籍
2、贯或来源的确定,只是一组被代代告知的有关家乡生活的画面或声音。即使迁徙后经历了无数代的延传,但仍知道自己的源头在哪里,根在哪里。知道自己是中原人、山西人、苏北人。这时的“家乡”也许就是一个梦境、一种幻想,哪怕是落实在几句方言口语、几幅残缺抽象的图画上,可它照样深入骨髓,照样沉淀在潜意识中,等待着被“一朝唤醒”。比如好几百年前就远徙到北欧的蒙古裔人,他们的后代也许根本没去过老家,也没有对家乡的具体感知,可是他却有可能知道那里有草原,有马群,有帐篷,还有一种音乐叫“长调”,他蓦然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看到了一幅绘画或照片,冷不丁听见了长调演奏的旋律,就可能有一种惊心动魄、灵魂被牵引的感受。千里万里,
3、百年千年,有一种东西埋藏在基因里,流淌在血液中,生生不灭。曾听过台湾作家席慕容的演讲,她说她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蒙古族人,可是直到长大她并不知道家乡是个什么样,她对这个地方有一种难以名状却又难以排遣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深度认同,她说那就是她的“原乡情结”。席慕容不是生长在这里,可是她知道这里是她的“原乡”,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不能摆脱她生命的“根”。终于,席慕容在她盛年时回到了内蒙古,她一脚踩到草原上就本能地跪了下去,亲吻着祖先的土地,泪流满面。这时,席慕容气质里的“原乡情结”和对家乡认知的文化碎片,就蓦然间与实在的家乡遇合了。于是我们知道,在人的意识里有一种比“家乡情感”更为深刻的“原乡情结
4、”,它也许不如“家乡”的记忆具体,但是它比具体的记忆更开阔、更深远、更具有悲剧意味的美。“原乡”的情结甚至是超越一般疆界的,它甚至是人类对于自身血缘、族群和文明来路的普遍关怀。尤其是现代人,越是伴随着现代化、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越是会关注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什么地方深埋着自己的“根”。为什么移民到上海的苏北人在经历了几代人以后,还要去剧场倾听淮剧?为什么一出好的地方戏曲能够超越地域限制,照样感动感染方言区域以外的人群?为什么何训田和朱哲琴的阿姐鼓能够感动全中国,感染全世界?被感动感染的心灵并不一定到过西藏,甚至作曲和演唱者也不是西藏人,可是大家都在一个遥远的、神秘的“家乡”会合了,共同感受
5、着那一处“家乡”的同时,也回到了各自的“家乡”。这就是人类的“原乡情结”或“原乡情感”自己的原乡,他者的原乡,共同的原乡。假如,更多的地方剧种和剧团都能够持久地追求一种超越一般“家乡情感”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那么就有可能在超越自身生存局限的同时,超越了地方戏曲乃至戏曲文化存在的局限。如此,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地方戏曲的时代再兴,绝非是不可期的。(摘编自解放日报刊文地方戏曲的“原乡意识”该醒了,作者罗怀臻)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原乡意识”深埋于子孙后代骨子里、比“原乡情结”更深刻、不受后人感知和经验左右。B. 只要作家追求将“家乡情感”升华为“原乡意识”
6、的创作境界,中国传统戏就能够复兴。C. 阿姐鼓作者没有去过西藏,作品却感动国人,在于原乡情感让人们拥有共同的感受。D. 草原、马群、帐篷、长调演奏的旋律可能冷不丁就会激发蒙古裔人内心深处的“原乡意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论述层次清晰,由“家乡意识”引出“原乡意识”,由此接着论及“原乡情结”。B. 文章通过列举台湾作家席慕容与家乡的遇合之事,充分证明了“原乡情结”的存在。C.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逐一分析“家乡意识”“原乡意识”和“原乡情结”的内涵特点。D. 文章在论述“原乡意识”的特点时,侧重分析“原乡情结”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
7、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原乡情结”可能不如“家乡”的记忆具体,但它更开阔深远,更具有悲剧意味的美。B. 即使只是几句方言口语、几幅残缺抽象的图画,也可让“原乡意识”沉淀在潜意识中。C. “原乡意识”使得远徙的后世子孙们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方,都知道自己的源头和根。D. 为满足对于曾经家乡的记忆和联想,我们格外重视对家乡风土人情、俚俗趣味的表现。【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
8、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原乡意识深埋于子孙后代骨子里、比原乡情结更深刻、不受后人感知和经验左右”,曲解文意,依据原文“可是如果经历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以后呢?经历了缺少或完全没有家乡亲历经验的后来的延续者呢?那么有关家乡表面风情的表达,是否就会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一种心灵与情感的照应?我想这就是原乡与家乡意识的不同”“原乡意识也许并不包含太多的感知和经验,而只是一种籍贯或来源的确定,只是一组被代代告知的有关家乡生活的画面或声音。即使迁徙后经历了无数代的延传,但仍知道自己的源头在哪里,根在哪里”“ 在人的意识里有一种比家乡情感更
9、为深刻的原乡情结”,可知原文并没有将“原乡意识”与“原乡情结”进行比较,而是将“原乡意识”与“家乡情感”进行比较。该项错误。B项,“只要作家追求将家乡情感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中国传统戏就能够复兴”,说法绝对,原文为“假如,更多的地方剧种和剧团都能够持久地追求一种超越一般家乡情感升华为原乡意识的创作境界,那么就有可能在超越自身生存局限的同时,超越了地方戏曲乃至戏曲文化存在的局限。如此,中国传统戏曲包括地方戏曲的时代再兴,绝非是不可期的”。根据原文中的“有可能”、“绝非是不可期”这些词,可知选项中的推理过于绝对。该项错误。C项,“阿姐鼓作者没有去过西藏”,无中生有,依据原文“为什么何训田和朱
10、哲琴的阿姐鼓能够感动全中国,感染全世界?被感动感染的心灵并不一定到过西藏,甚至作曲和演唱者也不是西藏人”,可知原文写到阿姐鼓的作曲和演唱者不是西藏人,但并没有交代阿姐鼓的作者是否去过西藏。所以选项中的说法于文无据。该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C项,“逐一分析家乡意识”,曲解文意,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并没有分析“家乡意识”的内容。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11、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D项,“我们格外重视对家乡风土人情、俚俗趣味的表现”,扩大了范围,依据原文“以往,我们总是强调地方戏曲的家乡意识乡土风情,因而格外重视表面所体现出来的家乡风土、家乡人情、家乡俚俗趣味,藉以满足对于曾经感知的家乡的记忆和联想”,可知原文说我们重视在地方戏曲中对家乡风土人情、俚俗趣味的表现。故选D。【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
12、,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
13、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少年的必备读物。“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程永新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
14、。据不完全统计,半数以上的文学期刊运营上入不敷出,处于亏损状态,包括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熊上斐文学期刊要做永立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文明网)材料二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
15、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不过,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为了抓住年轻读者,纯文学杂志也没停止过想办法。去年收获用秋冬专号和第四、五期3本刊物推出“青年作家小说专辑”,刊载20位青年作家的新作。他们还在多媒体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做了一些短的电子书。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当代也推出了几位年轻北漂生活作家的作品。“我们面向大学也有赠刊,也在寻找目标读者。”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
16、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在搜索网站上,你依然能看到有粉丝执着地在问:如何给这些纯文学杂志投稿?也依然有粉丝热情地回答和支招。想做纯文学的人,和想看纯文学的人,其实一直都在互相找寻着对方。(刘慧今天,你还看纯文学期刊吗?,华商报)材料三稿酬的提高对于我国文学期刊的发展能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千字千元”时代是否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业内人士对此态度却并不是那么乐观。首先,这样的收入标准较之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其实仍属于较低水平。著名作家毕飞宇透露,1991年他的中篇处女作
17、孤岛稿酬约为1 700元,相当于他当时3年的工资;而近年稿酬提高后,发表一个中篇大概能拿到万把块,却仅相当于现在一两个月的工资,缩水十分严重。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表示,与网络作家、编剧和畅销书作家的收入相比,文学期刊支付给纯文学作家的稿费还是太低了,很多作者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或改善生活而改行了。其次,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如人民文学此次涨稿酬是得益于主管部门的一笔专项经费,去年上海文学和收获提高稿酬标准也是基于上海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文学发展基金”专项资助。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
18、圣,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自己的作品是一种荣耀。现在除了国家财政和政策扶持、杂志社多出精品力作之外,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崔巍文学期刊稿酬进入“千字千元”时代,北京青年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过去文学期刊的稿费并不高,但依然有不少佳作,那是因为能够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是光荣的事。B.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纯文学日渐式微,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C. 尽管纯文学期刊正面临发展危机,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标准决不能降低,应严把质量关,做出精品。D. “千字千元”的
19、收入标准,比起作家付出的心血和其他艺术类行业的收入,其实仍然属于较低水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B. 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C. 提高稿费对于文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千字千元”并不一定就会带来文学期刊的复兴与辉煌。D.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纯文学期刊要去寻找目标读者。6. 关于发展纯文学,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4. B 5. C
20、6. 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应多出精品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B项,“文学期刊也已走向了没落”,曲解文意,依据原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可知原文认为文
21、学期刊没有走向没落。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A项,“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以致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强加因果,材料二“面对纯文学期刊发展的问题,不少人持悲观态度,比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王晓峰曾表示,新技术、新媒体为不看书提供了种种理由,阅读逐渐成为一种盲目的跟风”, 但这并非“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的原因。材料一中指出了“纯文学期刊被边缘化
22、”的原因,即“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代表纯文学的文学期刊正在日益被边缘化”。该项错误。B项,“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所以不会被时代淘汰掉”,说法绝对,依据原文“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期刊也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停刊。但我们不能对文学期刊的发展失去信心,认为文学期刊走向了没落,被时代所淘汰。文学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组成部分,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也曾经帮助很多文学青年圆了作家梦,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可知,“不会被时代淘汰
23、”只是作者的美好愿望,并非文学期刊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有的文学期刊已经停办了。该项错误。C项,正确。D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学青年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分散成一个个群落”,张冠李戴,依据原文“有人说过去和现在的文学青年都还在,只是分散成为一个个群落”,可知选项中的说法并非作者的观点。该项错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依据材
24、料一“我们要坚信文学期刊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文学期刊的春天就一定会来临”,可知纯文学作者要坦然面对现实,摆正心态,勇于创新;依据材料二“作家主编宗仁发依然认为纯文学杂志对文学口味的高标准要求不可取代”“ 程永新说:中国很大,纯文学期刊还是有人会看,读者与我们的交流还是挺多的。我相信,纯文学作品不会消失,纯文学期刊只要内容好,通过其他媒介载体也不会消失。”“孔令燕说,纯文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但是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人们的精神还是需要缓解。所以优秀的纯文学期刊像文学的塔尖一样,我们必须当精品来做。”,可知纯文学期刊社、出版社应多出精品
25、力作,并积极探索其他媒介载体;依据材料三“文学期刊提高稿酬大多是因有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财政扶持”,可知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扶持;依据材料三“有业内人士总结称:在过去文学繁荣的时代,文学期刊的稿费也不高,但佳作频出,那是因为文学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很神圣文学期刊的复兴还得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只有喜欢纯文学阅读的人越来越多,文学期刊才可能重现辉煌。”,可知要依靠社会大环境的改善,积极营造纯文学的学习氛围,培育文学爱好者。【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
26、、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 遥没过多少日子,孙少安所承包的石圪节乡砖瓦厂就开始盈利了。孙少安成了全乡经济活动的首要人物。正在孙少安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朋友胡永合突然到石圪节来找他。永合是叫他一同去省里和电视台“洽谈”合资拍三国演义的事。孙少安这才想起,几个月前他曾给永合应承过这么一档子事。这也许是一件相当没把握的事,他根本摸不着深浅。但是他既然给这家伙应承了下来,就不好推辞。再说,这个有恩于自己的人,他怎么
27、能不讲信义?经胡永合又一番鼓动之后,少安的心再一次热起来。两人商定,去省城时,再拐到大牙湾煤矿捎带着看看少安的弟弟少平兄弟两人也好久没见了。哥哥意外地来到煤矿,使少平大吃一惊。少平详细询问了哥哥去省城要办的事。少安说完后,少平皱起了眉头。“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些事呢?”少平不解地问他哥。“农民也不能光当个土财主,应该参加文化上的事嘛!”少安用胡永合的话回答弟弟。“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你的事业才刚开始,只赚下那么一点钱,就东跑西颠搞这些事,实在有点不自量力!”少平不客气地说。少安被弟弟说得一愣。他原来还以为有文化的弟弟会支持他搞文化事业,没想到他当头给自己浇了一盆子凉水
28、。“钱是不多。”他嘟囔说,“咱穷惯了,一有这么多钱,心里倒有些慌。一来我抹不开永合的情面,二来想疏点财就疏点财,反正没这社会的变化,咱也不会有这么多钱”“思路完全正确!”少平欠起身,“钱来自社会,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必要将一部分再给予社会,哪怕是无偿地奉献给社会。是啊,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义不过,钱可不能乱扔!”“乱扔?我想电视台赔不了钱!说不定还能赚点再说,还挂个名字”少安这才道出了最深层
29、次的心里话。少平明白哥哥的真实心理,他叹了口气说:“你现在还没必要拿钱买个虚名。再说,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而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双水村办个什么事”“拿一两万块钱白给村里人办事?”“那又怎样?你不是也准备白扔给人家电视台吗?”“我还准备赚它电视台的钱呢!”“赚不了呢?”“那只怪运气不好!”少平笑了:“说来说去,你这个财主看来并不是像你说的那样,想给社会疏点财”“要是白给村里人办事,还不如把这钱咱们一家人分了!”“两回事,哥哥,你对家里人都已尽了责任。至于我,我赚的钱我够用。不够用我也不愿使用你的钱。我以前就说过,最好的兄弟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弟
30、兄。”孙少安难以理解弟弟这些“高论”。不过,他也开始认真地检讨起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是否适当少安踌躇了半天,终于决定听从弟弟的劝告,准备半路回头了。孙少安觉得,这一夜过得很愉快。是的,每次他都能从弟弟这里受到许多启发。第二天早晨,当胡永合听少安说他因为祖母突然病重要返回家时,气得嘴张了半天,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既然是这样,他总不能把这个孙少安用绳子捆到省城去!一九八五年的春天,孙少安个人掏腰包出资一万五千元重建的双水村小学,现在眼看就要最后竣工了。当年拦河打坝震坏的校舍窑洞,已经被一排气势宏伟的新窑洞所替代。当年的学校操场也扩大了一倍。铁栏式大门上面,拱形铁架上“双水村小学”五个铁字,被红油漆刷得耀
31、眼夺目。(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写孙少安承包的乡砖瓦厂开始盈利,并成了全乡经济活动的首要人物,为下文他准备合资拍电视以及后来重建学校做了铺垫。B. 孙少安去省城时再拐到大牙湾煤矿见孙少平,其目的是要征求一下弟弟对他投资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看法。C. “最好的兄弟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弟兄”,这句话表明了孙少平的观点:兄弟是平等的,应当相互提醒,真诚交心。D. “一排气势宏伟的新窑洞”“被红油漆刷得耀眼夺目”等内容既交代了新学校的特点,也蕴藏着人们对孙少安无声的敬意。8. 文中孙少平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请结
32、合文本简要分析对话描写的作用。【答案】7. B 8. (1)遇事冷静,头脑清醒。如劝哥哥放弃不靠谱的拍电视的想法。(2)人格独立,有高尚的价值追求。如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要哥哥的钱。(3)心地善良,有社会责任感。如劝哥哥为村里办事。(4)善于言谈。如说服哥哥放弃投资拍电视。 9. (1)从故事和结构层面看,推动情节发展。通过对兄弟二人的对话描写,引出少安要“合资拍三国演义”以及到后来“打消了拍三国演义的想法”等内容。(2)从人物层面看,有助于人物形象塑造,突出了人物性格。通过兄弟二人的对话矛盾交锋,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如少安想出名的虚荣和少平的高尚价值观,展示了两人不同的内心世界。(3)
33、从主题层面看,深化了小说主旨,丰富了思想内涵。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了平凡的少安少平却有不平凡的胸怀,深化了“青年要有社会责任感”、“农村青年成长进步”等方面的小说主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其目的是要征求一下弟弟对他投资拍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看法”,理解有误。依据原文“再拐到大牙湾煤矿捎带着看看少安的弟弟少平兄弟
34、两人也好久没见了”,可知孙少安去省城时再拐到大牙湾煤矿见孙少平,不是为了向弟弟征求意见,而是因为兄弟二人许久不见面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点作答。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还要做必要的解释。依据原文“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你的事业才刚开始,只赚下那么一点钱,就东跑西颠搞这些事,实在有点不自量力!少平不客气地说”,可知孙
35、少平遇事冷静,头脑清醒。依据原文 “至于我,我赚的钱我够用。不够用我也不愿使用你的钱。我以前就说过,最好的兄弟首先应该是朋友,然后才是弟兄。”,可知孙少平人格独立,有高尚的价值追求。依据原文“思路完全正确!少平欠起身,钱来自社会,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必要将一部分再给予社会,哪怕是无偿地奉献给社会。是啊,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义不过,钱可不能乱扔!”“少平明白哥哥的真实心理,他叹了口气说:你现在
36、还没必要拿钱买个虚名。再说,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而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双水村办个什么事”,可知孙少平心地善良,有社会责任感。依据原文“少安踌躇了半天,终于决定听从弟弟的劝告,准备半路回头了。孙少安觉得,这一夜过得很愉快。是的,每次他都能从弟弟这里受到许多启发”,可知孙少平善于言谈,说服了哥哥。【9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情节上:依据原文“孙少安难以理解弟弟这些高论。不过,他
37、也开始认真地检讨起他此次的省城之行是否适当少安踌躇了半天,终于决定听从弟弟的劝告,准备半路回头了”,可知正是因为少平对哥哥少安的极力劝告,才有了少安打消拍三国演义的想法,半路回头的情节。所以对兄弟二人的对话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上:依据原文“乱扔?我想电视台赔不了钱!说不定还能赚点再说,还挂个名字少安这才道出了最深层次的心里话。”“少平明白哥哥的真实心理,他叹了口气说:你现在还没必要拿钱买个虚名。再说,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而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双水村办个什么事”,可见少安想借助合资拍电视出名,而少平主张出钱为村里的乡亲办实事。通过对兄弟
38、间的对话的描写,突出了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主题上:依据原文“农民也不能光当个土财主,应该参加文化上的事嘛!”“钱来自社会,到一定的时候,就有必要将一部分再给予社会,哪怕是无偿地奉献给社会。是啊,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义不过,钱可不能乱扔!”“他叹了口气说:你现在还没必要拿钱买个虚名。再说,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而要是白扔一两万块钱给电视台,你还不如拿这钱给咱双水村办个什么
39、事”,少平主张无偿地奉献社会,要活得有意义。可见通过对兄弟二人对话的描写,深化了“青年要有社会责任感”、“农村青年成长进步”等方面的小说主旨。【点睛】分析小说中某一情节作用时,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突出或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心理等。3、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揭示或表达、寄托、暗示了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4、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对比,衬托
40、,承上启下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有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
41、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
42、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
43、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注颉颃(xi hn):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韬戢(to j):收藏;敛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
44、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B.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C.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D.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淡泊名利,心系百姓。他被贬后,在儋耳三年期间,能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并且热心对待百姓,和他们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戴。B. 苏轼才气不凡,文采过人。
45、神宗、高宗都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神宗读起来常常忘了吃饭,高宗常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经常就忘了疲倦。C. 苏轼少有大志,追求不俗。童子时读了庆历圣德诗后,就拿诗中所说的韩琦、范仲淹等贤人去问老师,这时他就有和当代贤人相并列的想法。D. 苏轼才高难酬,仕途坎坷。神宗、高宗两位皇帝都能够了解他的品行,喜欢、欣赏他的才能,可是苏轼却多次被贬黜,终究没能被重用为宰相。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10. B 11. A 12. (1)虽然这样,
46、假使让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所作所为,还能算是苏轼吗?(2)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从前未曾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开始。(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这是因为心思专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以为”意思是把作为这是完整的结构,所以不能在“为”前断开,据此可排除CD项。“群臣”作后面句子的主语,所以在“群臣”前断开,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B。译文:自从
47、应考直到出入侍从皇帝,必定以忠于君主作为根本,忠心的规劝卓识的议论,正直而有大节,群臣没有超出他的。但被小人所忌恨排挤,不让他安心处于朝廷之中。【11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A项,“在儋耳三年期间,能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并且热心对待百姓,和他们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戴”,张冠李戴。依据原文“贬宁远军节度副使
48、,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可知“住了三年,他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对人不论贤才或是平民,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的地方是惠州,不是儋耳。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虽然”:虽然这样;“假”:假使;“易”:改变;“尚”:还。(2)“然后”:这样以后;“向之”:以前;“于是”:从此。(3)“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49、,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用”:因为;“用心一也”:判断句。【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
50、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译文:绍圣初年,御史论奏苏轼掌管起草内外诏令的时候,所作的文辞命令,认为是讥讽斥责先朝。因此以本官任英州知州,不久降一官级,还未到任,又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在惠州。住了三年,他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对人不论贤才或是平常人,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又被贬为琼州别驾,住在昌化。昌化,是
51、以前的儋耳,不是人所能住的,药品都没有。苏轼起初租官房居住,有关官员还认为不可以,苏轼就买地筑屋,儋耳人就搬砖运土来帮助他。他独自和小儿子苏过一起住,把写书来当作乐趣,时常跟当地父老交往,好像要在这里终老。徽宗即位,(苏轼)移居廉州,改任舒州团练副使,又移迁至永州。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掌管了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职务。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就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自从应考直到出入侍从皇帝,必定以忠于君主作为根本,忠心的规劝卓识的议论,正直而有大节,群臣没有超出他的。但被小人所忌恨排挤,不让他安心处于朝廷之中。高宗即位,追赠资政殿学士,用他的孙子苏符
52、任礼部尚书。又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一读起来就是一整天都忘了疲倦,说这是文章的最高境界,亲自写了集赞,赏赐给他曾孙苏峤。追崇苏轼又赠太师,谥号文忠。评论说:苏轼在儿童时代,士人中有流传石介的庆历圣德诗到蜀地的,苏轼一一列举诗中所说韩琦、富弼、杜衍、范仲淹等贤人去问他的老师。老师觉得奇怪而对他解释,他就说:“正想认识这几个人。”这是因为他已有和当代贤人相并列的意思。二十岁左右,苏轼父子兄弟到了京城,一天而声名显赫,震动四方。不久登上进士高等,通过殿试,入朝掌管书函诏令,出任州县官员。仁宗刚读到苏轼、苏辙的制策,退朝后高兴地说:“朕今天给子孙找到两个宰相了。”神宗尤其喜爱他的文章,在宫中阅读,(入迷
53、到)御膳送来竟忘了吃,称他为天下奇才。两个皇帝都能够了解苏轼,而苏轼终究不能被重用。欧阳修先赏识他,他的名气后来就和欧阳修相等,岂不是苏轼的天才是不可被掩盖的,这是天下最公平的事,做不做宰相那是命。唉!苏轼不能做宰相,又难道不是他的幸运吗?有人说:“苏轼稍有隐晦,即使不被重用,也应免去了灾祸。”虽然如此,假使让苏轼因此而改变他的所作所为,还能算是苏轼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张榘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
54、水,万感天涯暮。【注释】张榘,南宋词人。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13.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B. “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C. “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D. 时隔十载,词人
55、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杜甫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14. 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13. C 14. 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被檄出郊的苦痛、郁闷与无奈。对官场得势小人的讽刺警告。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对国家命运及个人前途的伤感。【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核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
56、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错,动作描写分析有误,没有动作描写,应是神态描写。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考生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情感类试题,要从诗歌的标题、注释、体现情感的关键句(尾联)来考虑作答。题干问的是: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57、解答本题,考生首先要抓住标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结合词人生平,张榘是南宋人,在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掌管机密文字。前后两次做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看来,词人对自己的仕途际遇甚为不满,以至失望。标题中“被檄出郊”四字,就透露出这种心理,一个“被”字,传达出不情愿和无奈何之情。再抓住词的下阕,其中“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着一个“误”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十载重来漫如许”,一种失落和痛惜,笼罩在作者心头,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且尽清樽公莫舞”,既表达了对
58、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句,词人认为“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就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因此“万感天涯暮”,这是词人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
59、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古之圣人”的态度是“_”,“今之众人”的态度是“_”。(2)苏轼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 ”;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 “_”,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3)赤壁赋中“_,_”两句,写出作者与朋友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4)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
60、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 。【答案】 (1). 犹且从师而问焉 (2). 而耻学于师 (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4).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 纵一苇之所如 (6). 凌万顷之茫然 (7). 开荒南野际 (8). 守拙归园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1)“古之圣人的态度”“今之众人的态度”是提示,同时注意“耻”的书写;(2)“从事
61、物变化的角度”“从不变的角度”是提示,同时注意“瞬”的书写;(3)“作者与朋友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是提示,同时注意“苇”“凌”“顷”的书写;(4)“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是提示,同时注意 “荒”“拙”的书写。【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
62、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圳的图书借阅之便利让著名作家张抗抗_。市民除了到图书馆可以直接进行借阅,深圳也自主开创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这台被称为“自助图书馆”的机器,遍布深圳市的各个社区、街边,市民在这里借书、还书,就像在银行ATM机上取钱、存钱一样便利,不用亲自跑图书馆,就能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张抗抗还注意到,深圳的图书馆里还_地开辟了一个“交换书角”,“你可以把家里的旧书送来,在这里交换你想要的书。让书永远在流动当中,让更多人受惠,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张抗抗感叹。在深圳购书也是一种享受。“深圳有一个中心书
63、城,购书环境之好,你进去后就会_。”张抗抗描述道。深圳中心书城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买书的人可以在书架前的木制台阶上坐下并_地翻看,此外,还特别开辟了专区,为外地打工者设置了免费的“书吧”。书城周边还集中了各种类型的商业消费区,可以让人们在这里惬意地待上一整天。而且,中心书城并不是孤立的,( ),各个街道还有街道的“书吧”,“以中心书城为核心,每个区的书城和街道的书吧就像一朵复瓣花的花瓣一样,一层一层地绽放开来。”张抗抗形象比喻说。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叹为观止别出机杼乐而忘返随心所欲B. 赞叹不已别出心裁乐而忘返随心所欲C. 赞叹不已别出机杼乐不思蜀得心应
64、手D. 叹为观止别出心裁乐不思蜀得心应手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市民除了可以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深圳也自主研发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B. 市民除了可以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深圳还自主开创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C. 除了市民可以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深圳还自主开创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D. 除了市民可以直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深圳还自主研发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深圳各个区还有区的书城B. 它的周围有许多小书城C. 各种书城分布在深
65、圳的各个区D. 深圳的好多区都有自己的书城【答案】16. B 17. D 18. A【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强调的是让人惊奇和诧异;赞叹不已:指连声赞赏不止,强调的是赞许和赞美。第一空的语境强调的是赞美,故选“赞叹不已”。别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根据语境,第二空强调图书馆开辟“交换书角”这一办法与众不同
66、,故选“别出心裁”。乐而忘返: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乐不思蜀:贬义词,强调沉迷于好的事物中而忘了本。根据第三空语境强调中心书城的环境让人舍不得回去,故选“乐而忘返”。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得心应手: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根据第四空语境强调由着自己的心愿,故选“随心所欲”。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市民除了到图书馆可以直接进行借阅”语序不当,应该把“除了
67、”放在“市民”之前;第二处“开创”“系统”搭配不当,可将“开创”改为“研发”;第三处关联词语“也”使用不当,可改为“还”。A项,“除了”位置不当,关联词“也”使用不当。该项错误。B项,“除了”位置不当,“开创”“系统”搭配不当,关联词“也”使用不当。该项错误。C项,“开创”“系统”搭配不当,关联词“也”使用不当。该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根据下一句“各个街道还有街道的书吧”,从句式的角度看,可以判断前一
68、句填“深圳各个区还有区的书城”更符合语境。故选A。【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19.下列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晓得)B. 正襟危坐(端正 ) 枉用相存(问候)C. 君子喻于义(晓得) 迩之事父 (远)D. 采之欲遗谁 (赠送) 榆柳荫后檐(遮蔽)【答案】D【解析】【详解】
69、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或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可能是错误的。A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译为: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多次检查自己的言行。可见,省:检查。正确。“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译为: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可见,通:晓得。错误,
70、应该为“普遍”。该项错误。B项,“正襟危坐”,译为: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可见,正:端正。错误,应该为“整理”。“枉用相存”,译为:屈驾和我互相问候。可见,存:问候。正确。该项错误。C项,“君子喻于义”,译为:道德上有修养人明白大义。可见,喻:晓得。正确。“迩之事父”,译为:近可以侍奉父母。可见,迩:远。错误,应为“近”。该项错误。D项,“采之欲遗谁”,译为:采了花要送给谁呢。可见,遗:赠送。正确。“榆柳荫后檐”,译为:榆柳树荫遮蔽着房屋后檐。可见,荫:遮蔽。正确。该项正确。故选D。【点睛】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
71、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20.下列句子与“何为其然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 蚓无爪牙之利D. 游于赤壁之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六
72、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抓住各类句式的标志,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何”做标志。A项是被动句,“于”字做标志;B项是宾语前置句,“之”字做标志;C项是定语后置句,“之”字做标志;D项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于”字做标志。B项和例句相同。故选B。21. 下列句子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从而师之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顺流而东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师”名词意动,以为师;A舞、泣:动词使动;B水:名作动;C侣、友:同例句;D 东:名作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四、作
73、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漏;消遣、闲聊和其他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请以“孤独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孤独也是一种幸福如果把岁月的剪影翻开,如果把时光的日记读出,那么,你会发现,孤独也是一种幸福。深浓的夜色像是煮沸了般,空气中洋溢着焦躁的情绪,我怀揣着心事,一步一步走向家门。门开了,室内一片昏暗。我不禁纳闷:父母不是应该早就回来了,怎么还是没有人呢?打开灯,走向桌子旁,一抹白色掠入我的眼前。拾起一看,
74、原来是父母出差了,一种难以名说的孤独之感瞬间笼罩了我。父母都出去了,我一个人如何生活,虽然委屈,但依然坚强地望着纸条。转念之间,我想:自己终究要面对,还是过完今天再说吧!于是,怀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我慢慢地向厨房走去。又是一抹白色,贴在厨房海蓝色的墙壁上。上面写着:保温杯里有鸡汤,你自己热一下就可以了。看罢,一种名为温暖的感觉回荡在我心中。我看着那鸡汤,眼前却浮现出母亲弯着腰,小心翼翼的调制着鸡汤的情景,佝偻的背影和略微冒出的白发,震撼了我的心,这是爱的沉淀,这是母亲的心意。静静地品着鸡汤,一种爱迅速包围了我。这种孤独,却让我明白了母爱,懂得了亲情,感受了幸福。喝完之后回到卧室。一种疲乏瞬间笼罩
75、了我,无可抑制地掀开被单,睡了进去。突然,一种温热的触感荡漾在脚心。我寻着根源,却发现是一只热水袋,我冰冷的手指迅速温暖,爱的暖流冲进我的心房。这大概也是父母做的吧,我暗暗揣测。心事也就淡了些,在深沉的爱中,我不再忧伤。月光逐渐温柔,在一种孤独的氛围里,我收获情感和幸福。我所经历的孤独不是容若的“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浓重,也不是易安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哀伤,更不是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凄楚。我所经历的孤独,是充满幸福的味道,能细细品味的孤独。有时候,孤独亦是一种幸福。在其中品味到温暖,亲情以及爱,亦是人间一大趣事。岁月蹉跎,时光荏苒,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孤独也是一种
76、幸福。【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读材料,从叔本华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里“孤独”与“幸福”的关系应该理解为:(1)开朗、健谈、善于社交有时只是幸福的表面,孤独不一定是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代名词。相反,学会孤独,守住寂寞,才能换来成功的喜悦和幸福。(2)孤独者需要卸除表面的浮华,旷达和淡泊是孤独者内心异于常人的特质,它是幸福的前提。(3)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能让我们更好地明白活着的价值,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它是幸福的条件。(4)与现实保持适当距离,开拓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释放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孤独中定会看到幸福的光芒
77、。同时,还要注意审清题干,文体限定为记叙文。立意:(1)享受孤独(2)感谢孤独(3)选择孤独(4)与其逃避,不如享受孤独(5)品味孤独(6)孤独的舞者素材:(1)梁实秋说:“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2)孤独,其实也并不完全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样负面与可怜,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我曾经是那么害怕孤独,害怕长时间一个人会被这个世界所遗忘。其实独处时,应该是一个人心灵上最接近自己的时候,没有外在的牵挂与干扰,也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卸下面具,真实自在地面对自己。(3)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把孤独
78、的身影留在香榭丽舍大街,留在枫丹白露树林,留在巴黎郊外草丛,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已没有风采的老人卢梭。面对孤独,他沉浸在“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中”。于是他在悠闲的孤独中忙得不亦乐乎。他用孤独之火,照亮了他的余生,又点燃了生命,留下一本盖世无双的佳作孤独漫步遐想录。(4)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有大部分时间是与孤独做伴的,每个人孤独地来到这个世界,最后再孤独地离去。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分分秒秒都有人陪伴,就算寻常生活再怎么活跃的人,也会有落单的时候。孤独是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无法逃避它;既然无法逃避,那也为何不积极面对?(5)孤独并不等于沉默;没有内心活动,才是生命的真正麻木。偶尔让
79、自己孤独一下,放飞灵魂,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就算做个白日梦,又何妨?(6)孤独是一种心灵享受,因为难受所以孤独,因为孤独所以可以倾听花开的声音,因为听到花开的声音所以能欣赏花的心声,因为能欣赏花的心声所以陶冶了情操,因为陶冶了情操所以升华了自已,因为升华了自已所以慢慢成熟而有内涵,因为有了内涵所以有了修养,因为有了修养所以有了气质,因为有了气质所以有了养眼美,因为有了养眼美所以会显得高贵典雅,因为显得高贵典雅所以人生才算完美,而这一切都不是金钱能办得到的。(7)感谢孤独,让我们历经生活的洗礼,从而沉淀出一个独持的自已。感谢孤独,让我们审时度日,从而认清了自已和朋友,从而不再孤独。感谢孤独,让我们
80、不再无聊,从而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和心交流,从而丰富了大脑感谢孤独,让我学会关注幸福,而不再寂寞无助。(8)在喧哗和孤独的人生旅途的站台上,我选择了孤独着无边的寂寞,用自己的力量。独自承受发出光和热,去完成自己的责任,成就自己的美丽。(9)孤独不是沉沦,不是关闭自己的心扉,更不是甘愿默默无闻。在孤独中,能感受到的是坚强,是生机勃勃的活力。孤独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饮品,能品味孤独,品尝着既苦涩而又香甜的人间奇珍,会使自己的灵魂在孤独中升华成为真正的强者。(10)未来依旧遥远,人生依旧坎坷,茫茫天涯路注满了岁月的风霜,于是,在沧桑凄凉中,我学会了孤独,现在了孤独,一如既往地朝着人生的目标,踏着永不停止
81、追求的步伐,沿着坡坡坎坎的轨迹,艰难而又执着地求索结构层次:文章第一段“你会发现,孤独也是一种幸福”,点明题旨,照应标题。主体部分叙述父母出差,使自己在孤独的环境中体味到了父母给予的幸福感。结尾部分再次强调“孤独也是一种幸福”,呼应了文章开头以及标题。整篇文章结构完整,行文严谨。【点睛】写作口诀:一、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二、考试作文五六段,干净整洁看卷面三、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四、动笔之前要拟题,漂亮标题如美女五、作文首尾要打眼,丰富多彩出靓点六、动笔之前不要慌,想了题目列提纲七、想好主题和文体,非驴非马不可取八、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九、篇幅争取要写满,多写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