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城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 历史 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形成了十数个地域文化,如河北地区的燕赵文化、山西的三晋文化、内蒙古地区的草原文化、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山东的齐鲁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同中有异、异中见同。这反映了( )A. 诸侯纷争B. 中原文化中心地位C. 百家争鸣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2.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
2、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历史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A. B. C. D. 3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美,享誉世界。其中,最能代表商代文明成就是A. 丝织业 B. 冶铁业 C. 青铜铸造业 D. 制瓷业4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A. 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 B. 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C. 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D. 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5白虎通
3、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材料中反映的是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分封制6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人物时间主要内容商鞅秦孝公时期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推行县制,官员由君主任免邹忌齐威王时期举贤人、修法律、鼓励臣下进谏李悝魏文侯时期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授予官职和爵位;颁布法经吴起楚悼王时期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度,裁减冗官,选贤任能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7相传孔子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
4、这一做法A. 有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B. 促进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统一C.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D. 使“四书”成为儒学基础读物8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A. 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 B. 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C. 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 D. 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9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中说:“有人, 天也;有天,亦天也”。二者都认为A.道生万物 B.顺应天命C.人定胜天 D.天人合一10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
5、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A.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C. 进一步强化种族血缘关系D.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11陈直说:“史记殷本纪合于殷虚甲骨文者,有百分之七十。”又说“史记楚世家之楚侯逆、楚王,皆与传世铜器铭文相符合”,“寿县蔡侯墓近出铜器群,倘无史记蔡世家,则蔡侯后期世系,即无从参考”。作者意在说明A 甲骨文、金文可以印证史记 B. 甲骨文、金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C. 考古资料否定了司马迁记述 D. 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1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 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6、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13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A. 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B. 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C. 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D. 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14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C. 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 经济的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5下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王朝的是A.
7、 商鞅变法确立县制 B. 凿空西域有效管理C. 北魏改革民族融合 D.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16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 改变了抑商政策B. 加强了中央集权C. 抑制了农业生产D. 实现了国家统一17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首创的体裁是A. 纪传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通史 D. 编年体断代史18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A. 西汉B. 西晋C. 唐朝D. 北宋19古墓中的画像砖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的两块画像砖出土于甘肃魏晋古墓,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
8、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A. 江南开发B. 民族交融C. 政权并立 D. 南北统一20三国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 )A. 国家分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 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C. 西域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D. 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21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 拓跋宏B. 苻坚C. 李世民D. 柴荣22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
9、田种,畜养豕牛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 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为主B. 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和文化C. 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 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3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这一措施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 减轻了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C. 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D.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24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教授论述隋唐与东南财富时提出:“隋炀帝开运河,适应了新形势需要。固然隋炀帝的初意是在游玩享乐,但时代的需要纵无
10、隋炀帝,也要有人开辟出一条能沟通南北的河道的。”白教授所谈到的“新形势”是指A. 江南已得到开发,需要加强南北联系与经济交流B. 发动对高丽的战争的需要运输军粮C. 农民起义爆发需要派军队镇压D. 当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25唐朝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决策机关,凡是重要政务和五品以上官员的升降任免都需要由它讨论决定,再奏请皇帝裁决。决策工作在外朝进行,这与传统的内廷决策,外朝执行有很大的不同。由此可知唐朝的政事堂会议A. 导致君主专制不复存在B. 开创了民主政治先河C. 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改变了政府决策机制26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
11、、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政策的引导B. 经济重心南移C. 民族交融的加深D. 大运河的开通27与白居易诗句“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描述相符的是A. 察举制B. 九品中正制C. 均田制D. 科举制28在事死如生的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的骆驼俑蔚成风尚。许多陶骆驼背上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异常。由此可见,唐代A. 海上丝绸之路畅通B. 民间制造瓷器技术高超C. 汉藏文化交流频繁D. 经济交流影响社会习俗29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属官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
12、中书令即宰相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经门下省,由其属官给事中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诏书才算合法。”由此可知,这种做法A. 提高了政府执行力度B. 剥夺了宰相权力C. 减少了决策的随意性D. 废除了君主专制30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 藩镇割据B. 宦官专权C. 安史之乱 D. 朋党之争3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C. 专制皇权得到加强D. 相权对皇权形成制约32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反映出了中国某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状况。下列各项中,与此时
13、期相符的是:江南经济逐渐开发 此时北方正是十六国 “画圣”产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书圣”产生在这一历史时期。A. B. C. D. 33把握历史发展的逻辑,对历史事件与知识的体悟会更加深刻。以下历史事件前后因果联系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开通推动了隋朝完成统一B安西都护府的设立停止了唐蕃间的纷争C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D两税法的推行破坏了均田制34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濁桥纸和甘肃悬泉纸等。后汉书则记载东汉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材料
14、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35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A.加强地方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丞相权力 D.完善监察机构二、材料问答题:36题18分,37题12分,共30分。36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承袭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其中有教训的借鉴,也是时代的创新。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汉兴,扫除烦苛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材料二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艰难谓之“
15、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王定保唐摭言(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如何进行政策调整的?历史是如何评价“汉言文景”?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进行哪些制度创新来强化中央集权?(13分)(2)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写出唐代南方可以调节耕深浅的耕犁名称。(5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材料二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
16、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虛,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在宋、元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囯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卫城中学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 历史答案1-5:DDCBC
17、 6-10:DADDA 1115:ACCBB 1620:BABBC 2125:ACAAD 2630:CDDCC 3135:CBCBB36、(1)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6分)文景之治。(1分)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监察。(6分)(2)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虛怀纳谏。(4分)曲辕犁。(1分)37、【答案】(1)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2)变化:由陆上丝绸之路开始转向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战争不断;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