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内容: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思念”“兴高采烈”造句。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情感目标:借助课文内容,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第 1 课时目标掌握生字词。来源:ZXXK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来源:学*科*网学生活动修改备注一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千人糕,千人糕是什么时候吃的?重阳节是农历的哪一
2、天?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哪些活动?有一首古诗也是写重阳节的,小朋友想不想听听?(放录音)板书: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因思念亲人而写的。教学生字“逢”“佳”“倍”“维”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看清字形,读准指名交流听录音读题分析字形,并用“逢”扩词三、初读指导四、学习生字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尝试解决。再读课文,哪几节写诗歌内容?检查自读效果:1出示生字词王维 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 无限深情 思绪万千 异乡2 读古诗3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1出示:扶 插 挽 限 绪 忆 异你认识了哪个字?2指导书写,范
3、写: 插(强调笔顺)3练习书写来源:抄写生词。学生反复练读学生反复练读指名领读齐读按自然段逐段指名朗读齐读课文指名交流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指名分析字形书空再描红第 2 课时目标读懂课文内容,能从文中语句中体会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来源: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备注一、复习检查导入课文二、精读训练来源:学.科.网Z.X.X.K三、总结课文四、布置作业1出示:扶老携幼 头插茱萸 登高远眺无限深情 思绪万千 兴高采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 这首古诗的意思全包含在课文叙述的故事中,只要认真读懂叙述部分,就可以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习第一段1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4、每句写了什么?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王维孤身一人在外乡?“两年”说明什么?2齐读第一节,想一想:哪句诗写出了第一段内容?这句诗说明了诗人什么心情?3指导朗读: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孤独一人在外做客的寂寞心情。学习第二段1朗读 2幻灯片出示: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 ),( )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 )欢度节日的情景,( )思念家乡的亲人。理解“扶老携幼”什么样的人要扶着,什么样的人要带着? 从括号中的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一句一句说。(诗人在万家团聚的气氛中,思念亲人的感情。)随机用“兴高采烈”造句词语搭配:“兴高采烈”还可以怎么用呢? 兴高采烈地( ) ( )兴高采烈
5、2第二节和哪句诗相对应?(每逢佳节倍思亲) 理解“逢”“佳节”“倍”学习第三段1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又想到了什么呢?理解“茱萸”2诗人和兄弟在一起是怎样的?(高兴)3现在的情况如何?4想想过去,再看看现在孤身一人,王维还想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思念家乡兄弟的一片深情。5齐读第三节6哪两句诗写出了这段话的内容?(出示后一句)学习第四段1过渡:王维在重阳节这一天,看到长安人们欢度节日的情景,想了很多,他此刻的心情可以用第4小节的一句话概括,哪个同学知道?2王维思绪万千,提笔写下了一首诗3引背古诗3、4小节通过诗人的想象,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亲。我们完全理解这首诗,还要把这篇课文读熟。熟读课文,背诵古诗,理解诗意。用“思念”“兴高采烈”造句。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指名领读齐读分句指读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愉快地朗读齐读第一段,回答指名读,齐读自由读指名口述,(师填空)查字典:携,带指名交流讨论交流指名朗读,体会用词的准确(随即点评)齐读口述句子指名朗读(点评)齐读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有关句子指名回答并朗读指读第三句指名朗读四五句并回答指读,齐读齐读练习朗读(指名 齐读)练习背诵齐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