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295.50KB ,
资源ID:101010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1010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 王位世袭制【答案】C【解析】【详解】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项;郡县制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不存在分封的诸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项;根据“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反映的这一政治制度应该是分封制,故选C项;王位世袭制是指国家王位按照血缘在一家一姓内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点睛】掌握题意关键词句是正确解题的方法。根据“诸侯”、“勤王”即可判断该制度是分封制

3、、3.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早期中国政治特点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之一是神权王权相结合,甲骨卜辞体现了这一特征,选项C正确;黄帝是传说人物,不能代表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排除A;新石器古城遗址反映的是阶级社会的出现,无法体现早期政治制度的出现,选项B排除;青铜兵器体现了军事,和早期政治制度特征无关,排除D。4.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是齐鲁燕晋宋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给功臣姜尚,排除;是与周王同姓,符合题意;是子姓,排除。所以答案选B。5.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

4、是A. 实行分封制B. 进行封建改革C. 实行宗法制D. 任人唯亲【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周公通过“封建亲戚”,以达到拱卫王室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指的是封邦建国,即分封制,A项正确;封建改革通常指地主阶级为建立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进行的改革,B项错误;任人唯亲和宗法制是奴隶主贵族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原则和做法,不是“以蕃屏周”的具体措施,CD两项错误。6.“秦尽管昙花一现,它却能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5、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等,故正确。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与秦朝不符,排除,排除ACD。所以选B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秦朝切入,结合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7.对如图“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 秦朝是主张以法治国C. 秦朝中央机构职责明确D. 丞相位权较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无法看出秦朝是否实行依法治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利用严刑峻法管理国家,不同于当今的依法治国,选项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皇权至上和中央地方机构可以判断,这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选项A表述正确

6、,不符合题意,排除;秦朝三公分立,各司其职,说明其机构职责明确,选项C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丞相统领百官,位高权重,选项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的掌握。8.荀子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 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D.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不可不略知也”可知,本题反映的是监察制度。秦始

7、皇时期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干主旨,均排除。【点睛】三公九卿制三公及其职能: a.丞相,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掌管天下的行政的官; b.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c.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9.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强化中央机构D. 统一文字

8、【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反映了秦始皇认识到周代分封制造成了割据争霸的局面,吸取前代的教训,秦始皇实行“废分封,立郡县”,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0.“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 “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答案】D【解析】【详解】“法令出一”指的是国家的法律

9、、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D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选项体现皇权至上的特点,正确,排除;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都是为加强皇权服务的,C选项排除。1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潜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措施旨在分割宰相权力的是汉初分封同姓诸侯唐代设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中书门下建立中外朝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汉初分封同姓诸侯王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西汉建立中外朝制,以内朝牵制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符合;唐朝设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符合;宋朝设“中书门下”分割相权,符合。故选组合,故排除ABD,选C。12.“今我朝罢丞

10、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一现象出现于A. 唐朝B. 北宋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我朝罢丞相”“ 并不许立丞相”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选项C正确;唐宋时期削弱相权,但并未废除丞相制度,排除A、B;清朝没有丞相,排除D。【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明朝废丞相即可。13.史书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书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A. 参与机务,批答章书B.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C.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D. 参与政事,主管

11、文教【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信息“参预机务”“备顾问而已”可知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参与政务,充当顾问。再者结合所学知识,内阁在明朝主要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故选C。A中的“批答章疏”属于皇帝,B错在参与决策,D中的主管文教不符合内阁特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14.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协助皇帝处理国政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A. B. C. D. 【答案】C

12、【解析】试题分析:项正确,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辅佐皇帝处理国政的,虽然无实权;项错误,内阁和军机处成员无实权,皇帝统帅六部;从军机处导致“有庸臣”、“不至有权臣”来看,是符合题意的。至于扩大统治基础,不仅史料尚未提及,而且不符合史实,因此带的选项都应排除。故选C。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与清军机处15.如果你到过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会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一见面(请皇帝旨)一述旨(拟皇帝旨意)一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一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B.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 陪读陪写,赋

13、诗作画D. 纵论军机,谋划战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见面)述旨一过朱一交发”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使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央机构,只是皇帝个人的秘书班子,只是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考,自身毫无决策权,故A错误;材料通过军机处一日工作流程的叙述,说明了它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没有体现军机大臣是否陪皇帝读诗作画方面的活动。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只是反映了军机处一日工作流程,说明它只是一个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的工具而

14、已,不能反映它“纵论军机,谋划战事”方面的职能。故D项错误。16.如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央权力基本呈强化趋势,地方权力基本呈削弱趋势,选项C符合这一趋势;选项A、B、D对古代地方权力变化趋势的描述有误,排除。17. 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元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A. 分封制B. 行中书省C. 郡国并行制D. 中书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元代实行行省制,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腹内地区直接隶属于中书省和吐蕃地区由宣政院管辖外,设立了10个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简称行省。行省的设置,便

15、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18.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该不平等条约是A. 辛丑条约B. 马关条约C. 南京条约D. 胶澳租界条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清政府于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于1842年与英国签定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上海、宁波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同时中国割让香港岛予英国,故答案为C。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排除A;马关条约

16、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排除B;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德国99年,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9.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A. 领事裁判权B. 开放通商口岸C. 片面最惠国待遇D. 居住及租地权【答案】A【解析】题干大概意思是说,这个不平等条约里面规定,如果法国在五个通商口岸出现纠纷,应该交给法国官员办理,法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争执,中国官员不必过问,这应指的是领事裁判权,故

17、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0.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下列内容不能直接作为这一论点依据的是A. 赔款2100万银元B. 割香港岛给英国C. 开放五口通商口岸D. 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答案】A【解析】【详解】“赔款2100万银元”不能直接体现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项错误,符合题意。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开放五口通商口岸破坏了中国贸易自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与英国协定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款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故项正确,但不符合符合题意。21.1895年,日本人

18、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设置新情境考查了马关条约的内容。指的是割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指的是投资设厂,故选B。【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2.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A. 邓世昌B. 李宗仁C. 徐骧D. 张自忠【答案】C【解析】【详解】根

19、据材料“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是徐骧和丘逢甲,故C项正确;邓世昌是黄海海战中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清军将领,故A项错误。李宗仁是抗战时期指挥台儿庄战役国民党将领,故B项错误。张自忠是抗战时期枣宜会战中牺牲国民党将领,故D项错误。【点睛】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23.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

20、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A.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C.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答案】C【解析】根据“1935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有所谓自治运动”“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21、”,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华北事变,背景是日本策动华北自治,企图分裂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故C正确;1937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A错误;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工、农、兵、学、商各界”,排除D。24.“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A. 淮海战役B. 百团大战C. 枣宜会战D. 台儿庄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抗战”“鲁南”“胜利”可知,这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

22、选项D正确;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A;百团大战是在华北地区,排除B;枣宜会战中并未取得胜利,排除C。25.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枣宜会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

23、映了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故B正确。淞沪会战最终失败,故A排除。台儿庄战役,最终失败,故C排除。枣宜会战,最终失败,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26.“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强调的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贡献,结合所学可知,均是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4、所作的贡献,符合题意强调的是美国所作的贡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A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需要掌握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解和对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的识记。27.二十二是讲述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它不讲述历史,凭借着强大的“自来水”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A. 亲历者的记录一定是准确可信的B. 文学色彩太浓不具备史料价值C. 因为是电影,所以毫无史料价值D. 现存慰安妇的讲述是研究日本侵华的第一手史料【答案】D【解析】【详解】当事人留下的记录被称为第一手史料,可以作

25、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现存慰安妇的讲述当然是研究日军侵华的第一手有力史料,故项正确。亲历者的记录有时受到个人感情因素,并不一定是准确可信的,故项错误。文学色彩属于第二手史料,也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故项错误。电影介绍的历史也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研究历史价值,故项错误。【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

26、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28.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A.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B. 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C.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D.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答案】A【解析】【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颁布的资产阶级临时性的国家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各种民主权利,并特别约定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其目的

27、是为了防止袁世凯复辟帝制。其中规定的中国民国的主权属于国家全体,否定了君主掌握国家主权的专制政体,故A正确;B中照搬说法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C错误;D中体制不符合此时政体特点。【详解】2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制度框架C.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分析的能力,解题时抓住“辛亥革命”,由此可以判断出材料中“中国人的脑袋与

28、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指的是封建等级思想消失,“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强调了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影响,指的是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BC的表述均与题干无关,故选D。考点:辛亥革命点评:本题立意新颖,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详解】30.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A. 辛亥革命的爆发B. 清王朝的推翻C. 中华民国的成立D. 清帝退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是指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故C项正确;A

29、 B两项是实现创举的前提条件;D项表述正确也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创举”的表现。31.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 “废除二十一条”B. “拒绝和约签字”C.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五四运动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国权”突出反帝,“内惩国贼”突出反封建,因此选D。考点:五四运动【详解】32. 关于中共一大,说法正确的是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通过了党的最高纲领 提出进行国共合作的建议A. B. C. D. 【答案】B【

30、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共一大的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中共一大召开,确立了党的名称,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 ,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了最高革命纲领,中共三大提出进行国共合作的建议,排除,选择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共一大;【详解】33.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共二大的内容,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纲

31、领,其主要内容是:推翻翻帝国主义压迫 ,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排除 ,选择C。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中共二大;34.近代中国的一首军歌歌词中写道:“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这首军歌最有可能是A. 国民革命军军歌B. 八路军军歌C. 中国工农红军军歌D. 新四军军歌【答案】D【解析】【详解】国民革命军的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不是为了“民族生

32、存”,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是“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但是它前期主要在中国的西北部活动,而不是“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故B项错误;工农革命军的目标是武装反抗蒋介石,故C项错误;新四军军哥是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所创作一首歌曲,其主要活动区域在南方的八个省份,符合题干之意,故D项正确。35.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

33、的施政方针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共同纲领中,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选项D正确;选项A、B、C概括不全,排除。第卷非选择题36.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材料2 据文献记载: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

34、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请回答:(1)材料1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2)材料1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能产生深远影响?【答案】(1)图一:西周的分封制;图二:秦朝的郡县制;图三:元朝的行省制。(2)图二和图三反映的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解析】【详解】(1)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图一:根据图一中“齐”“鲁”“卫”“晋”可知,这是西周分封制;图二:根据图二中“琅琊郡”“会稽郡”“大泽乡”可知,这是秦朝的郡县制;图

35、三:根据图三中“中书省”“江南江北行省”可知,这是元朝的行省制。(2)影响深远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在郡县制和行省制下,中央都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37.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

36、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

37、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3)材

38、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答案】(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义战(解放中国)。(2)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带来了灾难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3)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可知,官吏腐败。根据材料“清朝的军队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

39、缺乏忠心”可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根据材料“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可知,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根据材料“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可知,日本侵略者认为这次战争是义战(解放中国)。(2)影响: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根据材料“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可知,甲午战败带来了灾难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3

40、)主要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凝聚力指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合作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主要表现为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四时期产生了新民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陈独秀指出,社会上各项人中“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国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摘编自陈培军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等材料二 在

41、国民党反动派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下,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南昌起义公开以国民党左派名义进行号召,并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委员会。起义军在向广东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的重兵围攻,部队损失严重,大多数参加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继续跟共产党走。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余部在赣南的“三整”,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进行的改编一样,都在努力把起义部队改造成为新型的人民军队,为这两支部队后来在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基础。姜廷玉论八一南昌起义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

42、析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答案】(1)五四运动本身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五四之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上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先进知识分子对革命动力的认识(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提出暴力革命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以上根据材料概括得出)(2)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奠基。革命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和南昌起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五四运动“产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几乎所有的基本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有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若是不主张强力,不主张阶级战争,便再过一万年,那被压迫的劳动阶级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帝主义那条旧路是不能再向前走了,唯有去找那条社会主义新路来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发展壮大革命军队的影响来回答。其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大多数参加者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继续跟共产党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