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1009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4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姜堰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高一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积累运用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博物馆的意义不仅在于藏品,更在于 。不少博物馆陈展缺乏新意,观众只能看看实物、读读说明;一些博物馆常年不更新展品,不搞新展。在这种情形下,公众自然对博物馆和文物 。国家宝藏采用综艺的外壳加纪录片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用时尚现代的方式 深沉古老的历史。A. 勾通 兴味索然 激发 B. 沟通 兴味索然 激活C. 勾通 兴味盎然 激活 D. 沟通 兴味

2、盎然 激发【答案】B.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春秋七十度,塞上越千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来,内蒙古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砥砺奋进,谱写了改革、革命、建设的壮丽篇章。B. 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便利人们出行、降低了交通压力,但也存在盲目扩张、乱停乱放等亟需解决的问题。C. 在一项实验中:两组志愿者先分别回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情形,一段时间后估计所处房间的温度。结果,面对同样温度的房间,两组分别给出的平均温度为21.67度和23.89度,说明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D. 宋词、元曲、京剧、小说,都源于民间疯长的俗文化,经文人提炼萃取而成经典文艺样式,今天的网络文艺

3、,也正处于“提纯”“雅化”的关键阶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项,语序不当。“改革、革命、建设”应改为“革命、建设、改革” B项,搭配不当。错在“降低了交通压力”,把“压力”改为“缓解”。C项,成分残缺。最后一句应改为“说明了孤单寂寞冷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合理性”。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

4、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3.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启功先生的妻子去世后,有人想劝他续弦,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宁肯孤独余生,也不愿再娶。B.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儿童画作品以童心观照世界,体现的是一种天真朴素之美,给成人以触动与涤荡。C.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漂泊异乡的我,深深思念着故乡,请转告牵挂着我的亲友,我对故土

5、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D.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和分析语境的能力。首先要了解诗句本身和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再分析语境是否与其吻合。C项,“思念着故乡,我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永生不变”错。“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是用玉石制成的壶,比喻高洁。王昌龄在送辛渐去洛阳时告诉他:如果在洛阳的亲戚朋友问到我的情况,请你转告他们,我这颗光明的心,就像放在了玉制的壶里的冰块那样,晶莹透明、清澈无暇。

6、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表明自已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表里如一。现在人们有时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志趣高洁。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由于这里的网络连接不好,我们迟复为歉!B. 不知哪位借走了我的现代汉语词典,望速奉还!C. 本人自今日起号码变更,原号码停用,烦请惠存新号!D. 先生肯屈就任职,真使我脸上增光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项,正确。“迟复为歉”:就是给对方回复有些晚了,没有及时回复对方,表示歉意。C项,正确。“惠存”: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D项,正

7、确。“屈就”:降低身分,委屈就职。敬辞。B项,错误。“奉还”是敬辞,指自己归还别人的物品。不能用于别人借走了自己的东西。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

8、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最喜欢的是小湖一角长满了青翠的布袋莲。 ,圆弧形的卷起,好象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绿的颜色中有许多层次布袋莲的造型真是美,它的根部是一个圆形的球茎有水的地方随便一丢,它就长出来了布袋莲据说是一种生殖力强的低贱水生植物它的叶子也奇特而且长得繁茂强健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

9、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使用语言的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本题可以用排除法,先从语段的尾句着手排。尾句是“圆弧形的卷起,好象小孩仰着头望天空吹着小喇叭。”这句话明显是说布袋莲的叶子的形状的,所以最后一句应该排。因为正是说“它的叶子也奇特”。这样排在最后。再根据语段的内容,确定那一句排在开头。语段的首句提到布袋莲,那接下来就该写到布袋莲,和都写到了布袋莲了,第句的内容是说布袋莲是一种“低贱水生植物”,那下一句自然是要说到“水”,而就是说“有水的地方”,故应该连载一起,且在的前面。这样就排除了B项、C项、D项。故本题选A项。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缙绅、大夫

10、、士萃于左丞相府(按次序编列) 殆例送死(类于,等于)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亦以明死生之大(点亮)抶而仆之(鞭打)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解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而气候不齐(整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本题用排除法。D项,第句中“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的“萃”是“聚集”的意思。排除A项。第句中“亦以明死生之大”的“明”是“说明,表明”的意思。排除C项。第句中“而气候不齐中的“齐”是“相同

11、”的意思。排除B项。7.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召有司案图C. 焉用亡郑以陪邻 D. 无能为也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在答题时把实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通假字含义的方法。A项,“陵”同“凌”,凌辱。B项,“案”同“按”,审察,察看。D项,“已”通“矣”,了。8.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 一旦不能有C.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

12、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常见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B项,“一旦”:突然有一天。古今义同。A项,“无聊”:古义:没有依托;今义:单调,没有意义。C项,“非常”:古义:意外事故;今义:很、大。D项,“至于”:古义:到;今义:连词,另提一事。9. 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组是常以身翼蔽沛公 越国以鄙远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韩、魏之经营 盖失强援 项伯杀人,臣活之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且庸人尚羞之A. B. C. D. 【答案】D10.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然,籍何以至此。A. 大王来何操 B.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 多

13、于南亩之农夫 D. 予羁縻不得还【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何以”译成“以何”。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何操”译成“操何”。B项,定语后置句,“人可使报秦者”,译成“可以出使并答复秦国的人”。C项,状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作状语修饰“多”。D项,被动句,“羁縻”是语意被动,译为“被拘留”。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

14、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

15、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11.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为之奈何 何辞为 乃令张良留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乃”字也不同B.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乃”字也相同C. 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乃”字相同D. 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乃”字不同12. 下列关于文段中文化、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须臾”:表示一段很短的时间,片刻之间。文章中用“须臾”重点强调了沛公内心的不安,如坐针毡,所以沛公找机会出来了,也暗示准备逃生。B. “都尉”:武官名

16、。赵国将军下依次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景帝改名为都尉。陈平当时任项羽都尉,但后来归附刘邦。C. “亚父”:表示尊敬的称呼。“亚,次也。尊敬之次父,犹管仲为仲父 ”文中尊范增为“亚父”足见项羽对范增的器重,文中也看出项羽非常害怕亚父,不敢呈现玉斗。D. “步走”:古汉语中的“步”主要是徒手行走的意思“走”本义应该是跑。“步走”是徒步逃跑。这里反映了刘邦不敢骑马,急切步行逃难的心理。【答案】11. A 12. C【解析】11. 试题分析:题干是“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答题时把虚词含义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

17、上下文来理解,是辨析虚词含义的方法。“为之奈何”中的“为”:介词,对。“何辞为”:语气词,相当于“呢”。故两个“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乃令张良留谢” 中的“乃”:副词,就。“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中的“乃”:副词,才。故两个“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故本题选A项。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文段中文化、文学常识及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识记有关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常规知识。C项,不敢呈现玉斗的不是项羽,应该是刘邦。参考译文: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 告辞,这

18、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 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 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 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 (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

19、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 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 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 虏了!”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陶庵肘后方序张岱 泰昌改元冬十一月

20、,先大夫病伤寒,诸名医咸集,竞以消导药投之,勺水不入口者旬有八日矣,气喘舌短,须着手即折,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老医吴竹庭者迟迟至,诊脉已,却坐而笑。余曰:“奈何?”竹庭呼余至厅事,附耳曰:“病至万死,尔能万死,尔父或得不死。”余曰:“何说也?”竹庭曰:“余医法奇,人不识,集天下医人具不识,尔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不医;余不视若父为万死,余亦不医。”余曰:“医亦死,不医亦死。不医死,不若医而死也。”竹庭曰:“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若只备地黄一二十斤、清河参一二斤,水火蒸铛一二事。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假我一昼夜,弗余问。”余洒泪而出,药饵水火俱备。竹庭先生用熟地黄一两煮汁灌之

21、,眼稍合。竹庭喜曰:“是矣。”遂以大铜锅煮熟地黄五六斤,一昼夜啜尽之,齁齁睡去。竹庭呼余入视,惊喜。竹庭曰:“未也,肠胃燥结,积食不得出。”又服地黄五六斤,曰:“可矣。”遂服大黄下之。又以大锅煮参斤许,亦一昼夜啜尽之,眼能左右视。又一日,竹庭附耳曰:“神且归舍,防之。”余兄弟环坐床第,至丙夜,先大夫忽然起立,握拳乱筑人,若具数百斤勇士力者。逮至五鼓,即省人事矣。一时竹庭之名,不减扁鹊。曾记竹庭与余说:盖草泽医人,其以丹方草药活人为多。余闻竹庭言,遂有意丹方草药。凡见父老长者,高僧羽士,辄卑心请问,及目击诸病人有服药得奇效者,辄登记之。积三十馀年,遂得四卷,收之傒囊,邂逅旅次,出以救人,扺掌称快

22、。良医用药,多以意造。若吴竹庭之疗吾先大夫,匠意独出,不拘古方,与草泽医人用草药者亦复何异!(有删改)注:草泽医人:民间医生。13.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予自携苍头一人司火 司:掌管B. 假我一昼夜 假:给予C. 神且归舍 且:而且D. 握拳乱筑人 筑:击打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更换年号,称为“改元”。这里指改年号为“泰昌”。B. 先大夫:文言中用于称呼前的“先”一般指已去世的人,如“先父”“先将军”等。文中“先大夫”指曾经做官,已经去世的父亲。C. 五鼓:即“五更”。古

23、代民间把夜晚时间分成五个时段,每个时段约两小时,用鼓打更报时。文中所指“五鼓”大约在早上五点到七点之间。D. 草药:由植物的花、实、叶、茎、根等构成的一类中药,是中医的主要药材之一。15. 翻译下列句子。(1)诸医却走,势在垂尽,子女绕床泣(2)信然。房中止留病人,侍人出,若亦出。(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答案】1. C 2. C (1)众多的医生都退却离开了,病情严重,(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子女们绕着床哭泣。(2)真是这样。房间里只留下病人,侍奉的人出去,你也出去。(3)计谋还没有确定,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16. (1)善于跟患者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支持。

24、(2)做最坏的打算,做最精细的准备。(3)医道高明,不拘古方,独出心裁。【解析】【整体分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小题1】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小题2】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小题3】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小题4】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这篇文言文找不到译文。【答案】13. C 14. C 15. (1)众多的医生都退却离开了,病情严重,(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子女们绕着床哭泣。(2)真是这样。房间里只留下病人,侍奉的人出去,你也出去。(3)计谋还没有确定,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 16. (1)善于跟患者家属沟通,取得理解与支持。(2)做最坏的打算,做最精细的准备。(3)

25、医道高明,不拘古方,独出心裁。【解析】13. 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还可以用联系旧知,用推断法。C项,“且”,副词,将要。可以联系愚公移山中的“年且九十”中的“且”。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文中“五鼓”应在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15. 试题分析:题干是“翻译下列句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

26、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诸”:“众多的”;“却走”:“退却离开”;“垂”:“将要”;“势”:“病情”。第二句关键点:“信”:“真是,果真”;“然”:“这样”;“止”通“只”;“若”:“你”。第三句关键点:“求人可使报秦者”:“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报”:“答复,回复”;“得”:“找到”。16.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医吴竹庭治疗先大夫成功的原因。”本题考

27、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找到有效的答题,再简要概括老医吴竹庭治疗先大夫成功的原因。作为医生,他善于跟患者家属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与支持。在医治的过程中,他做最坏的打算,但是他又做最精细的准备。他医道高明,不拘古方,独出心裁。故他能成功治疗先大夫。这篇文言文找不到译文。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获稻李觏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鸟鼠满官仓,于今又租入。17. 读这首获稻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_(作者)的观刈麦。18. 分析颈联在描写上的特色及效

28、果。19.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7. 白居易 18. 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以及农民对劳动果实的珍惜。 19. 对封建统治者极端腐败的讽刺,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深同情。【解析】17. 试题分析:题干是“读这首获稻诗,很容易使我们想起_(作者)的观刈麦”。本题考查识记诗歌的作者。根据题干的提示可知,观刈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故该题填写“白居易”。18. 试题分析:题干是“分析颈联在描写上的特色及效果”。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某一联的表达特色及效果。首先要读懂全诗,回答该题时,要先判定其表现手法,再结合诗句内容答出该手法的艺术效果。此诗前六句写农民收割粮食季节的

29、忙碌、艰辛。其中五六句写对粮食的珍惜,伛偻老者捡拾散落田间稻穗的形象将农民爱惜粮食的感情写得真切感人。其中“断折伛偻拾”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以及农民对劳动果实的珍惜。 19. 试题分析:题干是“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首先要读懂全诗,回答该题时,根据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前六句写农民收割粮食季节的忙碌、艰辛。首两句言下田之早,三四句点忙,妇女为送饭顾不得啼哭的幼儿,碰到熟人“不敢”稍立片刻话话家常,见出忙到了极点。五六句写对粮食的珍惜,伛偻老者捡拾散落田间稻穗的形象将农民爱惜粮食的感情写得真切感人。七八句与前诗是一个对

30、比,写官府对粮食的糟蹋,官仓的陈粮任由鸟鼠吞食,新入仓的租粮又将落入鸟鼠之口。两相对比,农民的辛劳,官府的暴殄天物写得入木三分。这首诗表面上写官府对农民的劳动果实极不珍惜,实际上揭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极端腐败,并浸润着对农民生活处境的深深同情。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

31、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四、名句名篇默写2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_,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离骚)(2)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韩愈师说)(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5)羽扇纶巾,谈笑间,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_,傲物则骨

32、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7)亦以明死生之大,_。(张溥五人墓碑记)(8)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答案】 (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5). 强虏灰飞烟灭 (6).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7).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8). 匹夫不可夺志也【解析】试题分析: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

33、、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本题中易错字是:“余”“善”“兮”“鳝”“寄”“托”“受”“惑”“锱”“铢”“虏”“诚”“社”“稷”,理解字义去记忆。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三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北海浴日陈学昭我常在

34、猪市大街摆步,不论午前或午后,总之是颇想走走的时候。一阵大风刮起,飞尘浓郁的转旋,脚下是软软的,眼前是模糊的;我走得极慢,而气力用得极大,一摆一摆地走着。当这时候也不止十来只一群的三四群的猪,必必拍拍的鱼贯入市,驱猪的人拿着竹竿,一前一后的挥着,于是他们在左右绕圈子,发出呀哟呵呼的悲鸣,我避来逃去在猪圈里竟没有站立的地位了!我发恨了的想:它们不乐意于去而被迫着走,我却要走而不得,我与它们怀着同样的悲哀,人事何其不公允?好容易突出重围,重新摆步,不幸又是一队高视阔步的骆驼们,跨着方步,昂然而前。我的躯体比它们短,我的力量比它们小,我不如它们,于是我只有立在一旁,静待它们过去,到这时候,所谓摆步的

35、兴趣也就完结了!回到室内,不觉又有悔心,北京的矮矮的屋子,闷闷的不通空气的窗户,既不能高眺,又不能远望,这样的拘拘,我终不能自释。这几天常常经过天安门前,在中央公园的一带,听秋风吹着恋枝的黄叶,未尽的绿意,潇潇然作声。高大的树干所杂列的旁边的平铺的石板,白洁干净而少灰尘,于是我所烦闷而不能自释的开始冰解了:室外的天地很大呢!我很想要在这白洁干净而少灰尘的石板上躺下来安睡一觉,也不须定要月明风清的良夜;也不须定为露薄星闪的静夜,就在这时罢:淡淡的太阳从密树枝头一丝一丝的射入,行人各自奔走他们的道路,谅来也不至惊扰我片时的休息。我几次这样的想而将睡眠也放弃了,夜来的雨声淅沥,殊扰人悠思!但想到明天

36、的新晴的天气,更不知是如何的畅爽呢!雨声息了;窗上有反映着淡淡的红色的云彩,我的钟还未上五时,就急急的起来。匆匆草草的梳洗了一下,穿裙子披围巾,把房门也锁了,走出大门,地上还是湿湿的烂泥,晨风也十分有寒意,胡同口的番芋担也还不曾来呢!走到沙滩才有零零落落的行人,与三四个黄包车,朝阳还没有一点确实的消息,我也就慢慢地走着,到故宫的城池边,看看慢慢的云彩,倒映着在衬着短短的残荷的绿叶边,平静的水如起了金翻银闪的波动了。我到北海这不是第一次。过积翠前的石桥,红色而杂着各色的云霞已是弥漫了太空了!我知道朝阳已在那里跃跃欲试,我激动的心不可阻厄,便不暇欣赏两旁的景色而用力往上塔的石极上跑了!我为了要看日

37、出而不顾虑及疲倦了!是的,我相信,凡人都有向上的雄心,如我看日出一样的决意而勇为!以这种向上的雄心的开扩而成为大事业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些都是不难待我们去发现的!不能使这向上的雄心开扩,无形的消逝于铜臭,无形的消逝于肉欲,成为残废,成为颓丧,虽然是社会的恶力,但是社会没有知觉的,社会决不能对你说“不要上进!”或者是绝对的阻止你,只有自己不爱上进的人们,甘于自弃的或满足暂时的!在塔上尽情的俯仰:只有在北方被高伟的白塔碍我的视线,我周围的审视,全城的房屋都隐遮在树丛中,四围的城楼都浮在晨气中,多少的高爽清明的天空呀。雨后,看着近塔的松柏如针般细小的无数的松针,更如孔雀毛的花纹的一丛丛,在初晴时更

38、加纯绿了!地下的小草,在它残余的生命,也微微的笑了。我顾视东北角,只见鱼白色的一片高出于淡绿的平野,完全不与西方的蔚蓝相似,也不能辨别是群鸦或是别种的鸟,它们就在这鱼白色的一片里转辗翻飞,这情景几乎使我疑心是在海边看日出,潮过后,白浪未退,是海鸟们欢乐的翱翔!这时候朝阳初出在景山之巅,晶莹的正映着我的两肩,不久它惭渐高升,高出我的头面了!走出北海,阳光已照到了屋顶,照遍了大地了!行人虽已多,却还不见有如我一样的第二个游人进门去。他们掉首不顾地来往,可怜,寂寞的北海!北海的寂寞,也就是我所感到的寂寞罢?(有删改)21. 文章主要写“北海观日”,可第二段却写“北京的矮矮的屋子,闷闷的不通空气的窗户

39、,既不能高眺,又不能远望”,请分析其作用。22. 作为一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女性作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丰富且富于变化。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这样写的意义。23. 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日出后所见之景,请赏析其表达特色。24. 探究文章结尾“他们掉首不顾地来往,可怜,寂寞的北海!北海的寂寞,也就是我所感到的寂寞罢?”这两句话的丰富意蕴。【答案】21. (1)承接上文写自己出去散步而未能成行的郁闷,突出自己回到室内的后悔。(2)与下文室外中央公园“白洁,干净而少灰尘的石板”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后文对早起外出观日的行程的叙写。(达意即可) 22. (1)情感变化过程:先

40、写在作者喜爱散步却难以在市井中施展的“烦闷而不能自释”(或苦闷而又后悔回来),然后写对在中央公园石板上安睡(外出观景)的渴望(或“喜爱”) ,接着写早晨去北海公园观日的激动与愉悦,最后写走出北海公园后内心的深切寂寞。(2)意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生活真理的执着追求(或女性作家可贵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现实的忧患、感伤和反思。(达意即可) 23. 运用比喻(“鱼白色”)、拟人(“欢乐”),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等手法,色彩鲜明、丰富(“鱼白色”“ 淡绿”“ 蔚蓝”), 互相映衬,表达了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4. (1)人们一味追求世俗的铜臭和肉欲,变得“残废”“颓丧”,表达了作者对这

41、类现象的委婉批评以及对这些世俗之人的同情。(2)大自然美景没有人欣赏,作者为之叹息,深感惋惜。(3)(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自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无人能理解,表达了知音难觅、曲高和寡的孤独与惆怅。(4)对自己能领悟自然大美、深得自然真谛的欣慰。【解析】21.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主要写北海观日,可第二段却写北京的矮矮的屋子,闷闷的不通空气的窗户,既不能高眺,又不能远望,请分析其作用。”本题考查分析重要句子的作用。“作用”题一般要从作品的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阅读文本,了解写作的内容。文章第一节写自己出去散步而未能成行的郁闷。第二节写回到室内不觉又有悔心。所以第二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显然是承接上文,突

42、出自己回到室内的后悔。下文写室外中央公园“白洁,干净而少灰尘的石板”,故第二节与下文的关系是与指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的作用是为后文对早起外出观日的行程的叙写。22. 试题分析:题干是“作为一位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女性作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丰富且富于变化。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及这样写的意义。”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表现手法以及作者情感变化。阅读文章,首先关注作者所做的事情,然后还要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或语句。如第二节中“回到室内,不觉又有悔心,这样的拘拘,我终不能自释。”第三节“我所烦闷而不能自释的开始冰解了:室外的天地很大呢!我很想要在这白洁干净而少灰尘的石

43、板上躺下来安睡一觉,也不须定要月明风清的良夜;也不须定为露薄星闪的静夜,就在这时罢:淡淡的太阳从密树枝头一丝一丝的射入,行人各自奔走他们的道路,谅来也不至惊扰我片时的休息。”观日出时“我知道朝阳已在那里跃跃欲试,我激动的心不可阻厄,便不暇欣赏两旁的景色而用力往上塔的石极上跑了!”“我为了要看日出而不顾虑及疲倦了!”最后一节说“北海的寂寞,也就是我所感到的寂寞罢?”综上,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烦闷而不能自释”外出观景的渴望北海公园观日的激动与愉悦走出北海公园后深切寂寞。这样写的意义要结合本文的主旨来回答,本文写作者情感变化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事物、生活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忧患、感伤和

44、反思。23. 试题分析:题干是“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日出后所见之景,请赏析其表达特色。”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回答“表达特色”题,首先要判定句子使用从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手法使用的效果。这是一节景色描写,其作用要向作者情感表达上思考。分析句子使用的手法,“鱼白色”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海鸟们欢乐的翱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淡绿的平野”是静景,“它们就在这鱼白色的一片里转辗翻飞”,“海鸟们欢乐的翱翔”是动景,动静结合。“鱼白色”“、淡绿”、“蔚蓝”,色彩鲜明、丰富,互相映衬,表达了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4. 试题分析:题干是“探究文章结尾他们掉首不顾地来往,可怜,寂寞

45、的北海!北海的寂寞,也就是我所感到的寂寞罢?这两句话的丰富意蕴。”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结尾的深刻意蕴。结尾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他们掉首不顾地来往,可怜,寂寞的北海!”第二句话是“北海的寂寞,也就是我所感到的寂寞罢?”探究这个结尾的深刻意蕴,要抓住关键词“寂寞”。文中说“不能使这向上的雄心开扩,无形的消逝于铜臭,无形的消逝于肉欲,成为残废,成为颓丧,虽然是社会的恶力,但是社会没有知觉的,社会决不能对你说“不要上进!”或者是绝对的阻止你,只有自己不爱上进的人们,甘于自弃的或满足暂时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一味追求世俗的铜臭和肉欲,变得“残废”“颓丧”,表达了作者对这类现象的委婉批评以及对这些世俗

46、之人的同情。文章结尾说“走出北海,阳光已照到了屋顶,照遍了大地了!行人虽已多,却还不见有如我一样的第二个游人进门去。”这就表明作者对自己能领悟自然大美、深得自然真谛的欣慰。同时,作者又是叹息的:大自然的景色虽然很美,但是没有人欣赏。结合本文的主旨,深层挖掘其中的意蕴:自己的崇高理想与追求无人能理解,表达了知音难觅、曲高和寡的孤独与惆怅。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文学批评的“远”和“近”刘 艳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把这两点颠倒:距离作家太近,距离作品太远。前者表现为与作家熟、私交好,下笔只有褒扬甚至溢美之词。

47、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1万部长篇小说出版和发表,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关注度,不少作家、出版社会全力为新作召开研讨会。大多数研讨会上的评论都是捧场声、叫好声,评论者也安心做“赶场人”,从论点到具体措辞基本不变,只是换上不同的书名。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变成“抬轿子”“抹糨糊”,助长了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又距离批评文本过远。上世纪80年代,外国文学理论尤其现代文艺理论涌入,虽有建设性意义,但导致批评理论西化的高歌猛进,许多批评者习惯套用西方理论来阐释、解读当代作家作品,导致文风僵化、“不说人话”的现象突出,无法被既有理论“套用”的创作实践即被弃释。

48、于是,文学批评成了“项目体”“C刊体”“学报体”,与文学本体关系松难以散。如何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如程光炜持续推出对近30年重要小说家作品细读式评论,陈晓明用8年时间完成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此外,一些作家也拿起批评之笔,如苏童、毕飞宇等人的文学批评,甚或可以为专事批评者以启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比如毕飞宇以“看苍山绵延,听波

49、涛汹涌”概括对蒲松龄促织的阅读体验,进而从小说背景、架构、语言、情节等方面,将小说细微精彩处一一呈现。文学作品中草蛇灰线般的伏脉,也逃脱不了作家敏锐的感受力,这是作家独具的批评优势。他们的批评文章往往不合常规套路,别开生面,富于启发性和可读性。可以说,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对“远”“近”的把握与掌控,既体现文学批评者自身专业素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直观写照:距离作家过近,往往“出乎其外”,造成把握失准失误;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职业判断失焦。中国当代社会充满着等待写作者去捕捉、去发掘的生动素材,也

50、不断催生出数量庞大、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家既要具有对时代的观照能力,又要具有最基本的文学批评素养、锤炼敏锐的文学感受力,用好手中这支笔,切实推动文学创作繁荣发展。(选自2018年3月27日光明网,有删改)25. 请简要阐述你对文学批评中的“远”和“近”的理解。26. 作者认为文学批评者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学批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25. “远”指批评者与作者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有客观性。“近”指文学批评与批评文本距离应贴近一些,回到作品本身。 26. 把握好文学批评的“远”和“近”的关系。回到文学本体,回归常识,进行文本细读。具有对时代的关照能力,锤炼敏锐的文学感受力。【解析

51、】25. 试题分析:题干是“请简要阐述你对文学批评中的远和近的理解。”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这道题考的是简要阐述文学批评中对“远”和“近”这对概念的理解。首先找到文中有关“远”与“近”的语句,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理解文学批评中的“远”和“近”。文章开头第一一劫是“文学批评的远和近,既是批评态度问题,也是批评方法问题。长久以来,很多文学批评者恰恰把这两点颠倒:距离作家太近,距离作品太远。”由此可见,正确的“远”与“近”理解应该与之相反,即距离作家太远,距离作品太近。文中说“他们的批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近年来作家积极介入文学批评,对风行已久的远离文本的专

52、业批评是有纠偏意义和启发的。”这应该指的是文学批评中的“远”。第二节说“前者表现为与作家熟、私交好,下笔只有褒扬甚至溢美之词。研讨会丧失文学批评功能,变成抬轿子抹糨糊,助长了文学批评距离作家过近之风,不利于健康评论生态养成。”所以,“远”指批评者与作者距离适当远一点,才能有客观性。文章第三节说“另一方面,文学批评又距离批评文本过远。”所以要“近”一些。“近”指文学批评与批评文本距离应贴近一些,回到作品本身。最后一节说“对远近的把握与掌控,既体现文学批评者自身专业素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直观写照:距离作家过近,往往出乎其外,造成把握失准失误;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

53、职业判断失焦。”所以本题在回答 “近”与“远”的问题时,要把评论者与作家、作品之间的距离搞清楚,评论者与这两者之间是有个适当的距离的。26. 试题分析:题干是“作者认为文学批评者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学批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一道原因分析题。阅读文章,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或重要的语句,再分点分析、筛选、整合答案。文章第4节说“如何让文学批评回到文学本体?回归常识,从最基本的文学要素如语言、形式、结构等方面着手,探讨作品价值和文学问题。当前,部分当代文学研究专家、批评家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重建批评生态”。文章第5节说“此外,一些作家也拿起批评之笔,如苏

54、童、毕飞宇等人的文学批评,甚或可以为专事批评者以启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家的批评文章往往感性有余、理论构架淡化,但恰恰是他们的批评实践为众人提供了一条批评回归文本细读的个人化路径。”最后一节说“对远近的把握与掌控,既体现文学批评者自身专业素养,也是其职业素养的直观写照:距离作家过近,往往出乎其外,造成把握失准失误;距离文学本体过远,不能入乎其内,导致文学批评基本功缺失、职业判断失焦。”“中国当代社会充满着等待写作者去捕捉、去发掘的生动素材,也不断催生出数量庞大、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文学批评家既要具有对时代的观照能力,又要具有最基本的文学批评素养、锤炼敏锐的文学感受力,用好手中这支笔,切实推动

55、文学创作繁荣发展。”根据以上的有效答题区间,筛选和概括本题的答案,可以从以下方面回答:首先要处理“远”和“近”的关系。还要求回到文学本体,回归常识,进行文本细读。还要具有对时代的关照能力,锤炼敏锐的文学感受力。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七、作文27. 请以“

56、不走寻常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答案】不走寻常路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去爬大薤山。大薤山是中国南避暑山庄,红色革命的摇篮,建有贺龙、李宗仁别墅,距离紫金镇13公里。此行即为庆祝国庆,也为锻炼身体,还为增长见识。10月4号下午,我们搭车来到山脚。仰望着前面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仰视那云山雾罩的山尖,我的腿便开始打退堂鼓。谁知爸爸竟说要走小路,想到山里可能有老虎、蛇、马蜂,我就开始冒冷汗。小路只在山脚露出尾巴,不知道向上伸向何处。公路盘山而上,行人很少,都是开车来的,像我们这样独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人就更没有了。我和爸爸脱下外套,紧紧地系在腰间,边爬坡边聊天边观景。小路开始很平坦,掩映在

57、高大的松、杉、柏、杨之间,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走了一阵子,渐行渐远,已经看不到公路了,汽车声也似有似无,坡度明显变大了,此时我已经浑身冒汗。阳光穿过密密的松杉柏树和桦栎树林照在了厚如棉被的落叶上,在肥沃松软的地面上涂抹出光圈、光带、光点、光晕夹杂着树的影子、叶的影子和天空的影子,光影交错,煞是好看。慢慢的爬山、静静的欣赏、窃窃的碎语,伴和着鸟叫、风鸣、虫嘶,人和自然似乎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美感,我们沉浸在这光明、温暖、祥和的美妙境界中。不知不觉“路”变得越来越窄,只能依稀辨识出似乎是很久很久以前樵夫、猎人们踩出来的毛狗子路,已经看不出清晰的痕迹了。我和爸爸有一搭无一搭的扯着闲话,精

58、力主要用在择路上。眼要寻路,手要拽牢,脚要蹬稳,顾不得观赏身边触手可及的“秋日山林画”和“山风奏鸣曲”,只有我和爸爸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一会儿像猫狗钻过刺架、一会儿像猩猩手脚并用顺地爬、一会儿像猴子东扯西拽攀爬“哎呀!”我一声尖叫。“怎么啦?”,爸爸扭头一看,忍不住哈哈大笑。原来我钻进了一个大蜘蛛网里了。蜘蛛网罩住了我的头发和脸,好像阿拉伯女子戴了一副网眼面纱。缩在一隅觊觎已久的大蜘蛛以为网住了猎物呢,谁知被我一通无情的撕扯,刚才还好端端的“八卦阵”转眼间四分五裂。“对不起了,小蛛蛛,我也不是故意的。”我不忘调侃一下蜘蛛来挽回自己的窘境。爸爸帮我捋干净头发上的蛛丝,顺口说:“爬山和做事一样,不能

59、只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比速度更重要。”我瞬间想到了爸爸曾教过我的这句话,爸爸会意的点点头。慢慢攀爬了一个小时,山路已经彻底消失。坡更陡峭,地更滑了,密布的乱石、杂草、枯木、荆棘、藤蔓露出了狰狞的面目。脚下很难找一处稳当的落脚点,一步一滑,稍不留神就往后哧溜一大截子;有时脚刚踩稳,手上拽着的灌木枝子、草篼子之类因为不胜重负又被连根拔起,一屁股跌坐在湿滑的坡道上,好险!正披荆斩棘往上钻,突然,我们面前“蹦”出了一只“拦路虎”-一棵庞大的枯松横跨在正前方。爸爸左看看,右看看,竟无路可走!周围矮小的灌木丛深处响起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忽然联想到武松过景阳冈那镜头,山腰的冷风

60、更劲了,一阵一阵吹过,汗已干,浑身止不住一个哆嗦。“爸,往回走吧!?”“不慌。”爸爸执着的找“路”,终于,在交错的枝桠之间,发现了可容一人钻过的“洞”。“来,我拉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折腾了好半天,我们终于过了这一关。后面的“路”几乎是“挂”起来了。有时候爸爸在前面拉我,有时候爸爸在后面推我,有时候我们相互帮扶,行行重行行,跌跌撞撞,我们又攀爬了一个多小时。快到山顶了,听得见汽车的鸣声了。一下子我的劲儿又来了,手脚并用,鼠窜蛇行一样,我们兴奋的爬上了公路。“呜-呜-”“呜-呜-”我和爸爸对着大山、对着林壑、对着来往的车辆拖长了音儿狂吼。站到一个凌空飞出的巨石上,回望来时的路线,

61、只能看见山势犀利、山脊险峻,真不敢相信自己刚才怎么爬上来的。“这么陡,好可怕,我再也不想走了!”我说。“后悔吗?”不。我想,我们至少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风景,我比别人多了一次历练,多了一回体验。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王安石说过“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无限风光在险峰。”看着一波又一波乘车而来驾车而去的游人,我想:他们所看到的风景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奇伟、瑰怪、非常”。不走寻常路,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从题目表面看,命题者力求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着力考查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全方面作文能力,同时考查分析

62、、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从学生写作的实际看,“不走寻常路”促动了学生“不寻常”的思考。比如:中国不走寻常路,改革开放30多年,实现了民族腾飞;嘉兴不走寻常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一体发展,谱写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篇章;3次参加高考的马云不走寻常路,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终于打造出了一个震撼世界的阿里巴巴王国把眼光投向社会,素材确实不少。这个题目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向我们展示了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如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的不寻常;屈原愤而沉江、鲁迅弃医从文的不寻常;顶着大理石在缝隙中顽强生长的小草和开朗热情的三轮车夫的不寻常如有人所言:“放眼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乡村,还是工业、农业

63、、教育、科技,要崛起、振兴、强大,要突破、提升、发展,确实需要不走寻常路。” 这个题目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向我们展示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以“不走寻常路”为题作文,从大处讲,紧扣改革开放30年,我国所走过的不同寻常的道路;从小处言,也为开始自我人生设计的高中毕业生提供了话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走寻常路”里的主角可以是考生,也可以是他人,如父母、同学甚至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路”可以带有象征性,如改革之路、发展之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等,也可以是现实中的路,如登山、游览、意外等;“不寻常”则要求学生可以从个性和创新等角度去思考,别出机杼、独创一格,呈现当代中学生独具个性的人生追求。“不走

64、寻常路”这样的作文,就是要让学生为人做事不从众跟风,要思想健康、境界高远,既要逆向思维,又要不失科学性与正确性。引发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加强了作文教学的“文以载道”的优秀传统。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等等。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诗意的生活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

65、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每天,我们都和语文打交道,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在你记忆的深处,或许留有语文学习的难忘印象,或许有过关于语文的诸多感慨。(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