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教材解读-5古诗两首江畔独步寻花人教版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赏析【原文】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婉转动人。【解释】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祖先原籍湖北襄阳,后来迁居河南巩县。自幼好学,很有政治抱负。漫游各地,与李白相识。安史之乱前住在长安,生活贫困。安史之乱后,弃官移家成都,在浣花溪边筑草堂。晚年离开成都,病死在湘江途中。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
2、由盛到衰的历史,被称为史诗。江畔独步寻花:这是诗人写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全组诗共七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全过程。黄四娘:杜甫往草堂附近的邻居。蹊:小路。留连:流连。十分留恋,舍不得离开。恰恰:声音非常和谐动听。【赏析】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写下了这首诗。诗的题目是“寻花”,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写花,从满蹊(分布)、千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这不同角度写,使人印象深刻,不觉得重复。后两句写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3、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一. 文章概述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二. 分析理解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查字典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留连
4、:舍不得离开。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作业指导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