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917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育人模式基金项目:课题名称,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模式探索,课题编号:ygsky2019005,课题云南工商学院。作者简介:袁媛,云南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87/ki.1009-0592.2020.06.325专才教育模式一直是主要的教育理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综合性人才教育日益发展成为时代育人的基本标准,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高等教育普遍面临的课题。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成果喜人,作为志愿者的大学生,频繁活跃于我国社

2、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发展的舞台上。国家层面,历来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注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即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笔者认为,这同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模式理性认识基础。从人才发展战略角度,知行合一的人才类型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在学校教育范畴内,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合理构建,恰好体现出了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培养的趋向。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一)面向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

3、是青年一代的。”可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面临新时代,我们应依循国家人才战略,从更高层面认识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主动增强大学生教育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才培养工作是的基本遵循。实现伟大复兴,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问题。只有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代代接续,薪火相传。而对于青年大学生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青年学生)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程参与。其次,人才培养工作是提升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保障。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谁的人才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

4、。对于我国长期人才战略而言,青年人才储备不足,青年人才在中高层人才中的比例偏少,总体人才梯度结构不合理。现实的紧迫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增加青年人才数量。再次,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转型的保证。我国在经历了过去粗放型发展模式后,正朝着创新型社会模式方向快速发展,从传统发展中的人力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谁有一流的创新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创新的前提是人才,青年人才最具有创新活力,且在社会创新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最后,人才培养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激发青年才俊自我发展、价值实现和自我超越的需要,在社会中营造出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进一步促进青年成才内在需要的实现。

5、(二)新时代人才战略与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关联阐释通过对新时代人才战略内涵与基本特征的阐释,我们发现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是基础,是关键,人才战略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渊源不断的人才。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是落实党和国家要求的有力举措。第一,国家人才战略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根本遵循。国家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政治过硬、业务有专攻、创新能力强、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才队伍。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观念引领,注重社会实践导向,促进理论有效联系实际,提高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既强化知识积累,同时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6、能力。可见,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与国家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是一致的。第二,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是最具有活力的一个群体,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展现自己的力量。同时,在广泛接触社会过程中,大学生为其将来融入社会打下了基础。在社会的广阔空间中,学以致用,检验自身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积累社会课堂中的经验,这为大学生自身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第三,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人才质量是教育的中心内容,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质量既是成人高等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故相关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育人模式等方面,都在围绕这一中心

7、开展。志愿服务育人模式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大学生在生动的志愿服务实践中真切地在理性上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参与,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从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能力。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存在的問题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包括三方面:一是氛围不浓。现今,志愿服务实践校园氛围并不浓厚,核心问题在于宣传倡导力度不够。学生是教育中的参与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主观意愿不强主要是因为认识不够,而这主要是因为广大教职员工,以及学校宣传、工会、团委等部门宣传倡导力度不够。学生思想认识跟不上,志愿服务实践就可能

8、与原本教育目的相脱节,导致志愿服务实践效果不佳。从目前现状分析,教工及学校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可能很有必要先行一步。二是领域不宽。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社会平台搭建不足,缺乏广度和深度。且缺少事前周密策划,实践教育主题不够突出,环节安排不够科学,内容设计不够细致。这主要是受到安全保障、资金短缺、管理不专业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带有一定的风险,大学生对此缺少足够的风险防控能力。目前,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资金多依靠自筹,活动经费数额有限,限制了志愿服务实践的范围。学校社团为主要阵线的志愿服务实践中,很多学生社团不具有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巩固阵地的管理能力,社团志愿服务阵地实际名存

9、实亡。管理的问题同时还表现为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技能掌握程度尚不足以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导致参与度不深,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似有所得,实际上缺乏实质性内涵。三是保障不力。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模式中,既包含教师的引导,又包含学生的自愿,既包含学生自主体验的过程,又包含一定制度的规制。其实质是一种教育模式,而非学生课余的自由自在。所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可对大学生形成他律作用,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律意识的自觉性。这是制度保障问题,在能力保障上,也存在值得改进之处,主要是对学生相关能力培训不够,学生往往在实践活动中,满怀热情而又无所适从。再者如前述资金问题,志愿服务中志愿固然重要,而对学生

10、不应过分要求其“身无半文,心忧天下”。志愿服务资金问题不解决,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范围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三、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一)思想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性前提“立德树人”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的关键阶段,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能自觉将自身的思想、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笔者认为,这一点在多元价值、思潮共存的当下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会被动接受价值与观念的冲击,如引导不当,或正确价值观树得不牢固,则易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对此,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变得非常重要。第一,增强荣誉感与使命感。在志

11、愿服务实践活动开展之前,强化意义认知,明确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性质和宗旨,申明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上是同一的。第二,开展主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强化党团引领作用。加强党员、团员作用发挥,明确每一次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主题,体现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可与党团活动深度融合,以党团为实践活动精神内核,并向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成果转化。第三,强化仪式性,增强仪式感。抓好两头,夯实中间。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开始与结束时,应举行出发仪式、宣誓仪式。在志愿服务开展过程中,要纪律严明,口号响亮,在实践活动集中的场所悬挂横幅标语,展现出大学生的新时代精神风貌与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主体姿态。(二)规范维度

12、:全方位育人策略是必要条件大学生是教育工作的对象,是被管理即培树的对象。前文已经申明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教育管理定位。故要内与外两方面的共同支撑,实践活动才能取得目标效果。一是在内部方面,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策略,将志愿服务实践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统筹安排、计划、实施、考核,为服务实践活动提供精准路标。工作体系上,形成院书记亲自挂帅,组织、宣传、工会、教务处相关负责同志为组员的组织体系;职能分工上,成立思想工作部门、组织宣传部门、策划协调部门及其他部门;运行机制上,应强化队伍建设、组织保障和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紧紧围绕鲜明时代主题,有效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政策,让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校

13、园内蔚然成风。而在外部方面,国家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给于必要的支持,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社会平台。政府可居间协调校、企关系搭建,建立常态合作机制。根据企业特点与学校专业特点,形成校、企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也可建立学校与事业单位、机关部门的有效联系,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提供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三)主体维度:过硬本领是重要基础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谈到:“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意在说明教师不仅要有高深知识技能,同时需具备高尚的品德。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教师其该教育模式作用发挥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

14、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虽不陌生,但对此有专、精、细、实把控能力的教师人数却不多。故要加强教师相关培训,转变思想认识,强化相关技能培训,提升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活动效果。主体维度中除教师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与专业技术的培养。即通过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应做好前期培训和活动后的总结,带着目的实践,带着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前培训中,可先对实践内容进行整理,梳理出若干问题,让参与学生针对问题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實践活动后,应开展专门讨论、点评,充分了解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学获内容,评估并反馈教学成果,引导学生完成从自发参与到自觉实践的转变。四、结语毛泽东

15、同志曾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实践理性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避免实践的盲目与理性的认识的偏颇。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就是学生从知识殿堂迈向实践理性的重要平台。这其中,从国家人才战略到具体教育策略实施,看似简单的志愿服务实践教育模式,实际上作为一种教育模式的构建是极为复杂的。本论从三个维度探析模式建构问题,难免挂一漏万,但仍希望引起各方重视,促进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1叶欣欣.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模式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2王洪东,齐子萱.在志愿扶贫中构建“知行合一”的农业高校实践育人模式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7).3时海翔.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9.出版信息不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