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摘 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多的经济活动、社会生活都已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然而,网络始终具有“双刃剑效应”,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引导大学生网民群体的价值取向,就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这也是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命题的积极呼应。【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先进网络文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应用普及的速度越来越快。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6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 5.91 亿,互联网普及率较 2012 年底提升 2 个百分点,达到 44.1%。网络的
2、发展一方面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友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不少隐患,各种网络失范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关键在大学生的网络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内涵和举措,“教材”问题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尽快建立起较为科学的教学体系。一、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建设问题的提出及重要性分析(一)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快速扩张期,应用创新和普及速度前所未有,互联网“媒体化”、“可移动”、“便携化”的方向越来越明显,对现实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据南方人物周刊2011 年第 34 期标题为热词/榜单/数
3、字的文章显示,思科调查了 14 个国家的大学生和 30 岁左右的专家、年轻人,结果显示,33%的人认为“互联网如同空气、水、食物和住所一样重要”。从网民属性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 2011 年已达 96.1%。我国大学生网民普及率已趋于饱和状态,如何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培养高尚的网络情趣、确立正确的网络观念,事关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响应国家战略和教育事业需要,各高校积极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持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反复性和不可预测性,大学生深受网络其害的案例时有发生:因网络交友不甚,致使人财两空;因沉溺网
4、络游戏等虚拟生活,心理健康问题凸现;因无法抵挡诱惑,陷入网络犯罪的漩涡究其原因,还在于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水平有待提高。(二)教材建设对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性分析网络素养既包括技术能力素养,又包括道德规范素养,涉及面较广,内涵十分丰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项系统而负责的教育工程。2010 年全国两会上 15 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研究力度,尽快开发网络素养教材,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客观来说,网络素养教材对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首先,编写网络素养教材,有助于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内涵进行全面的梳理。要编写好教材,就必须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
5、,组织专家队伍,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传播规律,针对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厘清大学生应掌握的互联网知识技能、辩证思维能力和网络规范及道德修养等内容。其次,编写专业的网络素养教材,有助于提高网络素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现有针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大多数是结合班会、组织生活,讲解行为规则、开展技术培训、进行案例研讨,随机性、临时性、被动性的内容较多,没有成熟的体系,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二、对上海地区部分高校相关教材建设现状的调查“网络素养”概念的提出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但它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只是近三四年的事。教材是开展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教材的建设情况更是直接反映了相关教育的质量
6、和水平。(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为初步了解高校网络素养教育教材的建设情况,笔者选取上海部分高校为样本作了调查和分析。调研选取上海 8 所高校,含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既有 985 高校、211高校,又有一般性高校,既有理工科高校,又有文科高校。课题组分别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交流座谈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共 20 道题,主要分“关于网络素养的基本认知”、“提升网络素养的主要举措”、“网络素养教育的教材情况”、“网络素养教育的经典案例”四部分。(二)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1.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建设情况调研(1)教材开设情况。在教材科目问题上,8 所高校全部都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开展
7、了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育,5 家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3家高校了“计算机文化”课程,只有 1 家高校开设了“媒介素养”课程。在教材贡献力上,绝大多数高校(7 家)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贡献力最大,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文化教材的贡献力认同度都较低(分别只有 1 家选择)。(2)教材内容情况。通过调查,课题组发现,在网络素养教育教材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上,各高校也尚未达成共识。在教材内容篇幅上,3 家高校只在相关教材的“某一章中的一个小节”中作了设计,但也有 3 家高校的内容超过了教材的“一章以上的内容”。关于“学时数”,6 家高校为 210 学时,2 学时以下和 20 学时以
8、上的高校分别有 1 家。(3)教材科学性情况。学时数和内容篇幅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内容的科学性、可读性则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调查显示,关于“各自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深入度”,3 家高校(37%)选择了“可读性强,深入度适中”,但也有 3 家高校(37%)选择了“可读性不强,也不够深入”。在教材的侧重点问题上,8家高校全都选择了“应更侧重于网络道德”。2.网络素养教育的其他相关问题调研(1)各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总体判定。调查中,8 所高校有一半选择了“非常重视网络素养教育问题”。在对素养现状进行判定时,都选择了“一般,需要适度加强”。而对于“如何提
9、升大学生网络素养”,5 家高校认为应主要依赖于“加强自律”,5 家高校认为应主要依赖于“教育培训”,2 家高校选择应主要依赖于“外部监督”。(2)各高校开展网络素养教育的其他手段。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除依托教材建设外,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加强教育。调查显示,各高校都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关于“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问题”,4 所高校都表示“有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学生手册中也有相应条款”;关于“开展网上引导工作”,大多数高校都表示或多或少地开展过。三、不断加强教材的科学化建设,切实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水平虽然各高校对大学生网络素养及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但由于认知不统一、载体不丰富
10、、职能归属不科学等,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总体看来,高校在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的建设上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教材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教材相关的章节内容整体偏少,且较为分散;教材内容的深入性和科学性不够科学,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主要有:1.对网络素养的认识不太科学调查显示,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内涵”,各高校都普遍认为应包括网络知识、网络技能、网络道德、网络礼仪等多方面内容;但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最主要的内容”,所有高校都选择了“网络道德”,只有 1 家高校同时选择了“网络技能”。事实上,网络素养应是“网络技能”与“网络道德”并重的。2.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载
11、体不够多样调查显示,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8 所高校都认为“关键是开展网络教育”。但在具体的教育手段和载体上,各高校情况有所不同,其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监管”受欢迎度最高(7 家高校),其次是“网络技术培训”、“制定网络制度规范”(5 家高校),但没有一家高校为此而专门编写教材,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3.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职责归属不太明确在调查中,绝大多数高校(7 所)都认为承担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任务的应该是“学工部门”,3 家高校选择了“宣传部门”,意见较为集中。这主要是基于各高校将网络素养界定在“网络道德”上,而没有完整把握网络素养的内涵。实际
12、上,承担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任务的,应该是学生工作部门、宣传部门、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学科院系的三者合作。(二)改进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内容建设的若干思考1.转变认识观念,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材及内容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程度上都与各高校的认识不太科学有关,需及时转变观念:(1)群策群力,形成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建设的合力。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涵盖网络基础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网络行为规范、网络文明礼仪、网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与学工部门、宣传部门、网络技术部门、教务部门、相关专业院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尽可能挖掘各相关部门的特
13、色优势,始终保持各部门参与的积极性,从不同侧面共同做好教材的建设工作。(2)站在人才培养高度,充分认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性。网络素养既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项目,也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到“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出了很高的期望。网络素养既包括文化知识,又涵盖品德修养,各高校应该站在新时期一流人才培养的高度,加深认识、狠下功夫,切实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及内容建设。2.创新教材形式,增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及内容的教
14、育性(1)创新教材科目形式。各高校在现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教材的基础上,要适当考虑增加“网络自动化办公软件教程”、“网络技术前沿动态”、“大学文化教育读本”、“道德与自律”、“网络安全与网络诚信”、“素养与成才”、“网络礼仪与规范”、“网络文明用语”等相关教材,全方面提升大学生网络综合素养。(2)创新教材教学形式。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高,一方面需要通过常规的教学形式来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借助喜闻乐见的活动来丰富。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各高校要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与讲座报告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入学毕业专题教育与日常班会主题生活相结合”、“教育理念宣传与文
15、化活动开展相结合”,提升教材教学的实践性。(3)创新教材编写形式。调查显示目前各高校尚未有一本专门用于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教材,需要加大编写力度。为此,各高校要创新形式,包括“集体购买与自主编写”、“教师主编与学生自编”、“专业教材与通俗读本”,编写专门教材,逐渐提升教材的教育性。3.加大理论研究,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教材及内容的科学性(1)要加大规律研究,增加教材章节内容。调查显示,高校教材中涉及到网络素养的内容整体偏少。各高校需要专门组织力量,加大对网络素养教育规律的研究,根据网络素养教育工作需要,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成长的特点,增加典型案例、网络新知识等,适当补充相关章节,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16、。(2)要加大调查研究,提升教材战略导向。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的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对新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然而,教材的编写总是有一个周期,教材完成后,很多内容都已成为过去时,教学的针对性有待提高。为此,各高校要组织专门的队伍,加大对教材设计的前瞻研究力度,同时借助“主题调查分析报告”、“专题深度研究报告”、“专项发展趋势报告”等形式,始终保持大学生网络素养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导向性。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事关先进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大学生的协同努力。教材作为提升网络素养的重要举措和载体,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和加大研究,从科学化、长效化的角度不断认识教材建设的重要意义。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JDSZ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