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衡水市武邑武罗学校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45分,第II卷55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娃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1据礼记载:“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而平民“乡饮酒之礼,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这说明周代( )A注重等级差别和尊卑长幼伦理秩序 B贫富分化严重使国内阶级矛盾尖锐C等级森严,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 D因类而异地形成了严格的宗法秩序2.如表是历朝治水活动年平均值统计表,据此可推知从周秦至清代( ) A. 水利是历朝历代国民经济命脉 B. 农业生产发展受制于治水活动的开展C. 国家分裂期治水活动比较活跃 D. 国家稳定、国力强盛是治水活动的保障3.下表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3、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4明朝万历年间,由于田不赋用,皇帝派亲信宦官充当地方“财税特派员”,宦官用增税、滥税的方式大肆搜刮银两,致使苏州爆发了大规模织工反矿监税使暴动。从侧面反映了( )A明朝宦官掌控国家朝政B苏州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明朝地方制度发生异变 D苏州出现资本主义萌芽5大生纱厂“举措董事,稽察进退,考核功过,等差赏罚”均由总理张謇自己亲自掌握,他还可以决定企业的一切方针大计,“规便益之利,去妨碍之弊,酌定章程”。这一个案折射出( )A洋务企业移植了封建官僚体制B民族企业政企不分的特点C落后的管理阻碍民族工业进步D近代工业管理的集权性6从1901年
4、起,全国各地新式学堂大量涌现。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1902年在校学生数仅6 912人,1909年达到1 639 641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不少人远涉重洋出国留学。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商界、出版界、军界等重要社会领域。这说明()A政局混乱阻碍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B清末“新政”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C晚清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新式教育 D晚清新式教育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7 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10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5、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于三次事件所产生共同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A. 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 都反映了西方思想的中国化9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开始制定五年计一划,如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年,三五计划19661970年。如图是我国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示意图(单
6、位:万吨)。结合所学判断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初步成效D“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10.下图为1961-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 A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B国际杜会需要中国发挥作用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中美之间的关系实现正常化11.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7、C.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12近年来,美国注重实施“多伙伴世界”计划,分议题有选择地发展与其他大国的伙伴关系。与此同时, 欧盟加紧拉拢俄罗斯,与中国增强合作关系,提升与印度的关系。这反映了( )A大国关系在战略上相互借重B大国决定世界格局发展方向C美欧主导“一超多强”格局D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13.十二铜表法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用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弯处为十六尺。”由此可见该法律( )A.严重损害公民个人权益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极力保护大土地所有制 D.注意维
8、护贵族利益14从1802年到1878年间.英国议会先后颁布了20多个工厂法,在这些法令中对童工的最低雇用年龄、每天的劳动时间、工作的环境以及接受一定的教育等都作了明文规定。1870年教育法)的颁布,宣告了英国大规模雇佣童工劳动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英国童工问题的解决( )A反映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完善B依赖于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C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D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日趋缓和15如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 )A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B两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冲击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9、4小题,共55分)1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顾准文集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
10、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权利法案(1689年)材料四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的认识。(8分)(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
11、插田。”南宋翁卷乡村四月材料二: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三: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4分)(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6分)(3)材料三同材料二相比,有何异同
12、之处?(4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1910年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新中国。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
13、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
14、述须有史实依据)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自晚清以来就是一个鼠疫灾害多发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依然严重的鼠疫流行给执政初期的党和政府以严峻的执政考验,促使东北地区党和政府与社会积极应对,不仅迅速成立了专业鼠疫防治机构,组织实施了有效的疫区处理工作,开展了积极的鼠疫临床治疗,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鼠疫救疗机制,而且从群众性工作和技术性工作两个方面迅速建立了较为严格的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了积极的鼠疫预防接种,开展了大规模的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了卫生防疫工作宣传与教育等。这些措施为东北地区成功的鼠疫防控奠定了基础。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鼠疫
15、应对机制(1)根据材料二,概括党和政府在东北地区采取的鼠疫应对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的重要意义。(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社会防疫事业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4分)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ADBBD 5-10BBCDB 11-15CABBD16 答案(16分)(1)“他”:秦始皇。制度:郡县制。(3分)(2)原因:小国寡民(或城邦体制)。(2分)认识 进步: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4分)局限:范围有限,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做法易
16、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3)不同之处:英国王权受法律制约,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德国皇帝集大权于一身,专制色彩浓厚,而议会的地位和作用较小。(4分)17(1)模式: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4分)(2)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资本主义萌芽产生。(6分)(3)相同点:表现在都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存在。不同点:表现在早期资本家身份的变化,清朝时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资本家。(4分)18.【答案】【示例】(12分)论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阐述:甲
17、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康有为首先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意图。此后,仁人志士们不断丰富“新中国”的内涵,五四运动后,反帝反封建成为时代主流,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也成为“新中国”的基本涵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由此诞生,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人民获得了解放,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总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新中国”的基本内涵。(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可)【评分说明】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18、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19答案(14分)(1)措施:成立专业鼠疫防治机构;建立鼠疫疫情报告制度;实施鼠疫预防接种;开展捕鼠、灭蚤及环境卫生工作;加强卫生防疫宣传与教育。(6分,答出3点即可)意义:奠定了鼠疫防控的基础;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后来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进步提供经验借鉴;支援了东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了新中国政权。(4分,答出2点即可)(2)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利用民间社会力量;防疫与救治相结合;完善公共卫生体系。(4分,答出2个要点可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