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向高考 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必修一第三单元单 元 整 合第三单元时 空 坐 标1归 纳 拓 展2技 能 提 升3时 空 坐 标归 纳 拓 展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阶段特征和影响时期阶段特征影响鸦片战争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为主要手段。(2)国家:英法为首,俄美随后(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
2、争(1)侵略方式:政治上:由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上:宗教侵略、奴化教育。(2)国家:除英法等外,后起美德日意也加入(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时期阶段特征影响20世纪二三十年代(1)侵华方式:从“以华治华”到独占中国,主要国家是美日。(2)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三十年代日本发动局部和全面侵华战争(1)政治:中华民族危机
3、加深,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2)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后日益萎缩。(3)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4)外交: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抗日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放战争时期(1)侵略方式:美国“扶蒋反共”,独霸中国。(2)国家:美国(1)政治:美国扶蒋反共,内战爆发,至今没有完成统一。(2)经济:使中国的民族经济陷入绝境。(3)思想: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4)外交:美蒋勾结三、中国近代各阶级的抗争阶级纲领(主张)实践活动 结果认识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其阶级局限性决定了单纯的农民斗争不可能成功“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三民主义(新三
4、民主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失败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四、中共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国民大革命时期(1)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依据:帝国主义“以华治华”,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土地革命时期(1)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2)依据: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1931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
5、民族矛盾抗日战争时期(1)政策:联蒋抗日(2)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解放战争时期(1)政策:自卫反蒋(2)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共领导的广大人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技 能 提 升因果型选择题的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
6、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2解题方法:(1)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分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2)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3)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4)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靠工人单枪匹马无法战胜强大敌人,必须建立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蒋介石的态度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变化关键是由当时国内因素决定的,当时国内正值中共“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得到充分实践,大量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得以建立的时期,危及了蒋介石集团的利益,因此蒋介石对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态度也随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肯定转向否定、批判。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