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687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河南省2015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分解:(选修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015河南洛阳一模5)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考点】康熙帝平定新疆叛乱 【解析】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了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的信息说明康熙帝从屯田的角度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作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

2、;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答案】B2(2015河南濮阳一模30)【选做题】 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一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D【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

3、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资治通鉴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民族政策” 观点。(6分)(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4、。(4分)【考点】唐太宗【解析】(1)从材料“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说明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从材料“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说明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从材料“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说明主张采取怀柔政策,

5、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2)从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来回答。【答案】(1)观点: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6分)(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4分)东西方的先哲1(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30)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

6、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这里主要是说() 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 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 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考点】柏拉图【解析】题干主要是讲正面的影响,并没有提及反面影响,故A项错误;柏拉图影响巨大,题干并没有展示其核心地位,故B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柏拉图思想同空想社会主义的关系,故C项错误;从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思想影响巨大,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河南六市一模48)(15分)【中外历史

7、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汝之民为俄也,柯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 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杜会福利制度。妇女怀手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枉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

8、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二 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配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哪些发展?(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6分)【考点】孔子【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一中“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得出国君救济,据材料中“私以尔食馈之,是见己之德美矣”得出不主张个

9、人救助;第二小问发展,据材料一中“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杜会福利制度”得出社会福利制度化、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据材料一中“入公立政府组建的”、“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得出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2)第一小问形象,据材料二中“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皆孔子改制之事”得出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第二小问态度,根据第(1)小题第二小问的发展,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中出处“孔子改制考(1898)”可知与戊戌维新有关,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3分)发展:社会福利制度化。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

10、救济相结合。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6分)(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2分)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2分)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2分)近代世界的思想家1(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 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

11、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

12、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 分)【考点】亚当斯密【解析】(1)由材料“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可知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于18世纪80年代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把该时期的阶段特征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几个方面总结即可。(2)由材料“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人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得出亚

13、当斯密倡导经济自由思想,这对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由材料“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得出亚当斯密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由材料“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得出亚当斯密的学说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由材料“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得出亚当斯密的学说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答案】(1)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开始;启蒙思想传播。(6 分) (2)

14、贡献:倡导经济自由思想,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提出劳动创造价值,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来源之一,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理论武器。(9 分)2(2015河南郑州三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人口的增殖力无限大于土地为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能力。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懂得一点算术的人都知道,同后者相比,前者的力量多么巨大。人口的增长幅度也许会超过财富的增长幅度,因而增加的产量将分配给增知得更多的人口。要不了多久,不仅整个国家会比以前穷,而且下层阶级的处境也会比每天仅仅得到18便士时更为悲惨。英国的济贫法往往在两

15、个方面致使穷人的一般境况趋于恶化。首先,济贫法往往使人口趋于增长,而养活人口的食物却不见增加。其次,济贫院收容的人一般不能说是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但他们消费的食物却会减少更为勤劳、更有价值的社会成员本应-g有的食物份额,因而同样也会迫使更多的人依赖救济为生。如果让济贫院中的穷人比现在生活得好,则货币分配的这种变化将使食物价格上涨,将更为明显地使济贫院外的穷人的生活境况恶化。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材料二 马尔萨斯“人口论”于一七九八年出版,当时正值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动,工人们大量失业,普遍贫穷,时有暴动,人民对于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很大的不满。马尔萨斯写人口论的本意,就在于从理论上维

16、护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政府,掩盖英国政府的错误措施。他的人口理论无异乎告诉工人们说,工人们的普遍贫困,不是政府之过,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而粮食增加太慢引起的。马尔萨斯从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措施出发,我则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出发。 马寅初新人口论(1957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尔萨斯的主要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尔萨斯和马寅初人口论在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差异。(9分)【考点】(1)马尔萨斯 (2)马尔萨斯;马寅初【解析】(1)从材料一“人口若不受到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可知观点是限制人口;从“人口若不受到

17、抑制,便会以几何比率增加,而生活资料却仅仅以算术比率增加人口的增长幅度也许会超过财富的增长幅度”,可知观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生活资料增加速度;从“要不了多久,不仅整个国家会比以前穷,而且下层阶级的处境也会比每天仅仅得到18便士时更为悲惨”,可知观点是人口增加导致社会贫困(工人贫困);从“英国的济贫法往往在两个方面致使穷人的一般境况趋于恶化”,可知观点是反对政府济贫;从“如果让济贫院中的穷人比现在生活得好,则货币分配的这种变化将使食物价格上涨,将更为明显地使济贫院外的穷人的生活境况恶化”,可知观点是济贫法使穷人更穷。(2)第二小问背景,从材料二“马尔萨斯“人口论”于一七九八年出版,当时正值工业

18、革命以后,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变动,工人们大量失业,普遍贫穷,时有暴动,人民对于资产阶级政府感到很大的不满”,总结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尖,从马寅初的新人口论著于1957年,结合当时的史实可知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二“马尔萨斯从掩盖资产阶级政府的错误措施出发,我则从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物质生活水平出发”,可知二者在目的上的差异之处。【答案】(1)观点:限制人口;人口增长速度远高于生活资料增加速度;人口增加导致社会贫困(

19、工人贫困);反对政府济贫;济贫法使穷人更穷。(任意三点,6分)(2)背景:马尔萨斯人口论: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尖锐;(2分)马寅初人口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3分)目的:马尔萨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掩盖资本主义政府的错误)为目的;马寅初以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4分) “亚洲觉醒”的先驱1(2015河南商丘二模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土耳其在极盛时期,不仅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亦展现了高度的文明,其建筑、医学、造船、兵制等

20、,一度远远领先于欧洲,称雄于世界。而在13世纪后,伊斯兰文化开始停滞,逐步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封闭的后果逐渐显现,当时许多穆斯林学者对现代世界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的学说。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如果有人在17、18世纪进入穆斯林国家,他一定可以看到500年前的惯例和制度。”17世纪土耳其著名学者舍勒比在临死前也警告其人民,如果不放弃教条主义,他们将很快会“用张得象牛一样大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封闭和傲慢,很快使奥斯曼土耳其滑向亡国边缘,先后败于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以及后来的死敌俄罗斯手下,成为“西亚病夫”。在此情况下,土耳其国内,逐步滋

21、生了改革派。18世纪初期艾哈迈德三世的“郁金香改革”,19世纪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军改革,都以欧为师,但是他们都被废,改革也被绞杀。继起的马哈茂德二世改革,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人推动的君主立宪,统统失败。改革无效,唯有革命。经过二百多年的挣扎与反思,土耳其终于选择了凯末尔式革命。并且在政治上确立现代制度之后,通过强力来根除国家落后的最深根源,进行文化革命,脱亚入欧。罗天昊土耳其文化革命何以成功?(有删减)(l)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土耳其成为“西亚病夫”的主要原因。(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过程中的伟大贡献。(6分)【考点】凯末尔【解析】(1)9分的题

22、,要求至少答出土耳其成为“西亚病夫”的三个原因,首先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伊斯兰文化开始停滞,逐步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封闭的后果逐渐显现”,结合所学知识,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政治上闭关锁国,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思想上观念守旧。(2)关注材料的末尾“并且在政治上确立现代制度之后,通过强力来根除国家落后的最深根源,进行文化革命,脱亚入欧”,结合所学知识,凯末尔其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民族独立中,凯末尔在一战期间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在民族复兴中,凯末尔进行了政治、经济、文教、法律等方面的改革,使土耳其迅速走向现代化。【答案】(1)原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因袭传统,观

23、念守旧;闭关政策的影响。(9分)(2)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战争,并取得独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在政治、经济、文教、法律等方面推行改革,促使土耳其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使土耳其成为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6分)近代中国的政治家1(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这,就是李鸿章,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的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的

24、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崇拜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晴外交面临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制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念,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制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浅谈李鸿章的功与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鸿章外交失败的原因。(15分)【考点】李鸿章【解析】由“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说明了政治制度的落后和统治的腐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外相比,中国经济落后、军事实力弱,国际地位低;由“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

25、体制”可知李鸿章个人思想矛盾冲突。【答案】原因:政治制度落后;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际地位低;军事实力差,外交上的两难局面;李鸿章个人思想矛盾冲突。(15分)近代中国的思想家1(2015河南洛阳二模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排满思潮,是1900到1911年这个时期具有重大革命意义的社会政治思潮。“排满革命”是当时社会最具号召力的革命口号。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章太炎,于1901年在国民报第四期发表正仇满论,具体阐述了他的排满思想。他认为,关外为满洲之地而关内为汉人分地,“今日逐满,亦犹田园居宅为他人所割据,而据旧时之契约碑界以收复吾所以固有而已,而彼东三省犹为满洲之地。故曰逐满,而不

26、曰歼灭满人。”1908年,章太炎在排满平议中更加鲜明指出:“排满者,排其皇室也,排其官吏也,排其士卒也。”“非排一切政府,非排一切满人,所欲排者为满人在汉之政府。”武昌起义爆发后,西方列强妄图出兵镇压辛亥革命。当时满洲留日学生,惊恐万状。有人主张向日本借兵扑灭革命。在新形势下,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提出了五族共和的主张,即:中国境内汉、满、蒙、回、藏等各民族应联合起来建立大中华的民主共和国。章太炎在致留日满洲学生书中说,若革命军“北定宛平,贵政府一时倾覆,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我汉人天性和平,主持人道

27、,既无屠杀人种族之心,又无横分阶级之制,域中尚有蒙古、回部、西藏诸人,既皆等视,何独薄待满人哉?” 摘编自肖中云章太炎排满思想论(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章太炎排满革命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章太炎的排满革命思想的变化。(7分)【考点】章太炎【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中“他的排满思想”到“非排一切政府,非排一切满人,所欲排者为满人在汉之政府。”的信息可以概括出“由反对一切满族人变为只反对满洲贵族的压迫,进而承认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国内各民族平等。”的答案;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从“西方列强侵略加剧、革命派民族观发生重大变化、减少

28、革命的阻力”的角度组织答案。(2)结合所学从民族观转变对民族团结以及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等角度分析作答。【答案】(1)变化:由反对一切满族人变为只反对满洲贵族的压迫,进而承认满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国内各民族平等。(2分)原因:西方列强侵略加剧;革命派民族观发生重大变化;为减少革命的阻力,推进革命的需要。(每点2分,共6分。)(2)评价:将狭隘的汉族民族观发展为大中华的民族观,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国内民族团结;有利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反帝斗争。(每点2分,共7分)2(2015河南六市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

29、列要求。材料 1873年,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

30、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近代中国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的的活动。(7分)【考点】梁启超【解析】(1)据材料中“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得出维新变法,据材料“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得出宣传西方思想,据材料“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得出推动清政府宪政,据材料“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出反对袁称帝,据材料

31、“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得出探索传统文化救国。(2)据材料中“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得出是进步的,结合所学近代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可知是爱国的,据材料“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据材料“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答案】(1)贡献:推动维新变法;宣传西方思想;推动清政府宪政;反对袁称帝,推动孙中山革命运动;探索传统文化救国。(8分)(2)评价:在民族危机不断加

32、深背景下,梁启超站在时代前沿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这些活动是爱国的,进步的;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7分)无产阶级革命家1(2015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三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毛泽东酷爱走动,全国各地都喜欢去看看,但却不喜欢出国。他一生只出过两次国,都是去苏联。第一次是在1949年12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贺电就发到了中南海。两个月后,新中国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赴莫斯科访问。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商谈废除不平等的中苏旧约,签订新约,寻求苏联经济和技术援助; 同时祝贺斯大林七十寿辰。此次出访,

3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出访。第二次是在1957年11月,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出访莫斯科,主要是参加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大会,简称为莫斯科会议。因为在赫鲁晓夫主持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谴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泄露之后,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引起了思想的混乱。所以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互相交换意见,认为有必要召开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统一思想。这两次出访的目的地虽然相同,但出访过程、所受待遇却截然不同。(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时的国内外环境(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出访活动对我国产生了怎样

34、的影响?(6分)【考点】毛泽东【解析】(1)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1949年12月)的背景,从两极格局下西方国家的敌视,以及新中国面临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两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第二次出访苏联(1957年11月)的背景,从西方国家继续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以及国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与失误等方面分析。(2)两次出访活动,外交上巩固了中苏关系,同时应对了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挑战,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也推动了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答案】(1)环境:第一次: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际上遭到西方国家的敌视,国内新政权还不够巩固,经济恢复和发展任务繁重,百废待兴;第二次:国际上仍然遭到西

35、方国家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分歧逐渐扩大,国内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左”倾思想抬头。(9分)(2)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苏关系,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应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挑战,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促使我国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分)2(2015河南郑州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周密策划,统一部署,调运和集中全国范围内的粮食、棉纱、棉布等重要物资,于1949年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集中抛售。连续抛售10天后,粮、棉等商品价格猛降30%到40%,各地市场

36、趋向稳定。 朱永红五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1956年,在中共八大发言中,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总体构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陈云把这种构想称之为“大计划小自由”。 萧冬连求索中国:文革前十年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及陈云的贡献。(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云所提构想的价值,并分析该构想未能推行的原因。(7分)【答案】(1)形势:百废待兴;市场混乱(投机倒把;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困苦。(任一点2分,共4分)贡献:打击投机资本(稳定物价);安定民心;巩固政权;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一点2分,共6分)(2)价值: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3分)原因: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出现“左”倾错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