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2016届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第卷(选择题)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统治和猪肉”的口号。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农民不堪忍受国内革命战争的灾难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人民怀念沙皇统治时的荣耀252006年俄罗斯学者撰写的俄罗斯历史中写道:“斯大林时代就类似太空中突然喷发出的一颗超新星,然后逐渐熄灭,但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把我们向前推进了差不多40年。”这句话可以用
2、来说明,斯大林模式 ( )A给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只有灾难 B在俄国的历史上仅仅存在了40年C对俄国的贡献只有发达的航天工业 D曾经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6苏联(俄)在一段时期里,粮食收购的价格远远低于粮食成本,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大量的工业化资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余粮征集制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B固定的粮食税为工业化提供大量资金C斯大林模式下农民作出了很大的牺牲 D小农经济为苏联工业化提供资本积累27下表体现了 192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其变化原因不包括 ( )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欧洲
3、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3221机器制造业42121电力107432A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欧美遭受经济危机打击C苏联与德国作战的军事需要 D发展经济的五年计划推动28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4、弊端29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体现中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301961年5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作关于压缩城市人口的报告。他说,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在大精简中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
5、回到了农村。这一现象表明了( )A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大力推进 B国民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C初步探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工业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31“小平同志晚年提出了许多十分重要的思想,特别是他一九九二年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南方谈话澄清的重大问题是 (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32某组织的宗旨是通过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等。该组织的标志是 ( )3319
6、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 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341956年党的“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冒进思想B确立了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一条与苏联不一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
7、5“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 B中美关系正常化C计划经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8、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15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某班历史
9、兴趣小组围绕“中国的外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分四个小组分别查阅下列资料。第一组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签订第二组 19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的外交第三组 19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第四组 2015年9月22-25日,习近平访美的巨大成就及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代的到来综合四个小组查阅的资料,可以提取外交发展的多种认识。提取其中一种认识,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要求认识准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铜钱早在东周后期
10、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更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这时出现了一种
11、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9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本次测试不命题)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本次测试不命题)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
12、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材料二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
13、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1895年前后严复救国思想的变化及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张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9分)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 24-25 DC 26-30 CCDBD 31-35 BACDD40(25分)(1)内涵: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6分,答对3点即可)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2)有一定联系,(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或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吸收了古代的民本思想)。(3分)有本质区别,(1分)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
14、的认识(或古代民本思想是站在君主立场上,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2分) 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或近代民主思想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2分)(答“继承和发展”可在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6分,答对3点即可)41(12分)评分说明: 一等(912分):认识正确。能够准确充分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理由充分。 二等(58分):认识正确。能够较为准确地运用相关史实予以
15、说明,但史实不够全面,逻辑关系一般的。 三等(14分):认识基本正确,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不够准确,逻辑关系不清。 四等(0分):认识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示例1:认识: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说明: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清王朝却闭关自守,继续坚持封建专制统治,小农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晚清政府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被迫打开国门,签订不平等条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如美国等国的关系,加入WTO等。从晚清政府和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来看,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前提
16、,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示例2:认识: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说明:鸦片战争使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政策;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等,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外交舞台。可见中国外交经历了近代晚清政府的屈辱外交,再到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45(15分)(1)措施:限制铸币之外的用
17、铜;减少每贯钱的枚数;禁止铜币外流;对铸币征收高额出口税;试行铸用铁钱;使用金银(如金沙、银锭);发行纸币和票据。(6分,答对3点即可)(2)背景:宋代出现币源危机;政府为解决危机所采取措施的乏力;铜钱笨重不利于长途运输;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6分,答对3点即可)意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币源压力;便于交易、运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后世纸币的发行与运用影响深远。(3分,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48(15分) (1)变化:从办理海军教育(培养人才建设海军)变为鼓吹学习西方民主。(2分) 原因:官场腐朽;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4分,答对2点即可) (2)主张:将君主置法律之下;实行三权分立;自由、民主;建立议会制度;民主选举政府官员;国家的独立自由高于个体自由;开启民智;建立民主法制社会。(6分,答对3 点 即可) 背景:西方入侵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封建制度没落,清末改革,民主革命兴起;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受过系统西学教育,立志救国。(3分,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