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寓言两则亡羊补牢人教版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他不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很后悔,于是赶快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这个成语故事的难点在于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阅读,让学生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为体现我校本期提出的“学思课堂”理念,努力构建“学思课堂”,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设计了一个“看图片猜
2、寓言故事”的游戏,新颖、有趣,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 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然会带着自己所提的问题去初读课文。既为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又达成了学与思的有效结合,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句段,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多层次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四、巧妙引导,突破难点。体会寓意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在理解课文时,我采用了巧妙的引导。先抛出了
3、一个大问题: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画出有关丢羊的语句,并想一想丢羊的原因。学生边读边思,还要动手,学得投入。然后层层深入,抓住养羊人两次态度的变化和不同结果,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最后落脚在“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从哪看出?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在对这些问题的交流中,自然引出寓意。 本节课虽然有不少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课标指出:文本的内涵非常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准备这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我仅仅解读了文本的表面,没有去挖掘出更深的东西。例如在后面的课堂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狼是怎么想的?我备课只备了自己看到的东西,而没有进行深思。教师的评价语言还不够丰富,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