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漳州市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青蒿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光,根系浅,耐贫瘠。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萵素乃抗疟疾首选药物。广西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融安县政府对种植青萵出台专项奖补,青蒿正成为当地的“治贫仙草”。如今融安县已经成为我国青萵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其青蒿素产量占世界卫生组织采购量的30%。但我国青蒿素成品药制造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却不足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青蒿能成为融安县的“治贫仙草”,是因为它A. 喜温喜光且耐贫瘠B. 成长快可保持水土C. 易管护所需劳力少D. 易成活而且收益高2. 为提高青蒿素成品药全球市场占有率,并
2、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A. 扩大种植面积,提高青蒿素产量B. 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C. 大量引进专利,提高成品药产能D. 延长产业链,提高青蒿素附加值【答案】1. D 2. B【解析】【分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广西融安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土层浅薄,土壤贫瘠,不利于多数植物的生长,而青蒿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喜温喜光,根系浅,耐贫瘠,所以,在广西融安县种植青蒿容易成活,而且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乃抗疟疾首选药物,药用价值高,经济收益高,还有政府的专项奖补等,所以种植青蒿能够增加经济收入,脱贫致富。D正确,A错误。不是因为成长快可保持水土、易管护所需劳力少,BC错误。
3、故选D。【2题详解】融安县已经成为我国青蒿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其青蒿素产量占世界卫生组织采购量的30%,种植面积和青蒿素产量都已经很大了,所以扩大种植面积并不能提高青蒿素成品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A错误。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提高青蒿素成品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B正确。大量引进专利,成本太高,C错误。延长产业链,提高青蒿素附加值,能提高经济效益,但对提高青蒿素成品药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点睛】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经验明初中央政府在湖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沿线设屯
4、开卫,并在卫所的基础上筑城形成“古苗疆走廊”。此后,汉族及其他众多非汉族群就沿此通道迁徒移动。该区域因非汉族群多样而有“百苗”之称,目前仍有许多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的“未识别民族分布。下图示意“古苗疆走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古苗疆走廊”的开通是为了A. 稳定边疆B. 发展贸易C. 开采矿产D. 迁移人口4. 影响“古苗疆走廊”中驿道选线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 气候C. 植被D. 水源5. “古苗疆走廊”存在许多“未识别民族”的原因是A. 地形复杂闭塞B. 地理位置偏远C. 文化独特多样D. 民族互动频繁【答案】3. A 4. A 5. D【解析】【3题详解】据材料:明初中央政府在湖
5、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沿线设屯开卫,并在卫所的基础上筑城形成“古苗疆走廊”。可知“古苗疆走廊”的开通是为了稳定边疆,A正确。如果是发展贸易、开采矿产、迁移人口不必在通道沿线设屯开卫、筑城,B、C、D错误。故选A。【4题详解】读图可知,在湖广经贵州到云南的通道沿线经过云贵高原,地形起伏大,所以,影响“古苗疆走廊”中驿道选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A正确。气候、植被和水源在沿线地区差别不大,对驿道选线影响不大,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据材料可知,“古苗疆走廊”形成之后,汉族及其他众多非汉族群就沿此通道迁徒移动,民族互动频繁,所以,存在许多“未识别民族”,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交通线的
6、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地形:较为平坦,桥隧长度最短;气候:远离气象灾害多发地;地质:远离地质灾害多发地;水文:途径地区江河较少);社会经济因素:(经济:造价最低);技术因素(易于施工)。湿润系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蒸发力(最大可能蒸发量)的比值,下图示意某区域的湿润系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甲处的实际蒸发量与蒸发力数值接近,其原因是A. 气温较高B. 风力较强C. 水域广阔D. 空气干燥7. 引起乙、丙两处湿润系数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位置C. 地形因素D. 大气环流8. 丁处植被为A 苔原B. 森林C. 草原D. 荒漠【答案】6. C 7. C 8. B【解析】【分
7、析】【6题详解】从图中的轮廓可以看出,甲处位于黑海,水域广阔,故实际蒸发量与蒸发力数值接近,C正确;蒸发力是最大可能蒸发量,考虑了气温、风力得出的结果,排除AB;海洋不可能空气干燥,排除D。故选C。【7题详解】乙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受西风影响降水量大,故湿润系数大;丙地位于山地的东侧,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湿润系数小,C正确,D错误;两地纬度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小,影响较小,AB错误。故选C。【8题详解】丁处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到西风和暖流影响较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故选B。【点睛】本题以某区域的湿润系数分布为背景,考查学生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突出体现了地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8、等核心素养。桐梓河地处贵州大娄山山脉西侧,属于典型雨源型山区河流。下图为桐梓河流域多年输沙量的累积距平(距平值的累加)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该流域输沙量最多的年份是A. 1977年B. 1989年C. 2001年D. 2013年10. 该流域输沙量最大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1. 造成1989一2015年输沙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降水量减少B. 蒸发量增加C. 农业用水量减少D. 水利设施的增加【答案】9. A 10. B 11. D【解析】【9题详解】注意图中为河流域多年输沙量的累积距平(距平值的累加)曲线,两点之间的距离越大,说明该年的累加数量越大,1
9、976年与1977年两点距离最大,累加数量最大,故该流域输沙量最多的年份是1977年。故选A。【10题详解】桐梓河地处贵州大娄山山脉西侧,属于典型的雨源型山区河流;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最多,河流流量最大,输沙量最多。故选B。【1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1989一2015年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不大,降水量不会呈减少趋势,A错误;蒸发量的变化也很小,B错误;农业用水量减少,河流水量增多,输沙量应该增多,C错误;水利设施的增加,拦蓄泥沙增多,输沙量呈下降趋势,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以河流域多年输沙量的累积距平为切入点,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读图能力等,也对
10、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进行了考查。二、综合题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几年来,双流机场的航空业务量连创断高。2001年至2011年期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和飞机起降量分别年均增长15.01%和11.6%,预计2020年成都地区年客货吞吐量将超出双流机场目前设施的设计容量。为了满足未来成都地区航空业务量,成都东部新区修建了第二个机场。下图示意新机场的位置(1)分析成都修建新机场的原因。(2)从成都新机场的位置说明其选址的合理性。(3)分析新机场建成后对成都城市化促进作用。【答案】(1)随着经济发展,客货吞吐量的增加,双流机场无法满足运输需求;随着城市扩张,双流机场用地紧张,拓展
11、空间小,客货吞吐量的增长潜力有限;双流机场离市中心较近,随着飞机起降量日益增长,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越发突出;新建机场对当地经济(尤其是临空型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当地政府大力支持。(2)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与中心城区距离适中,方便客货运输;周围城镇较少,净空条件好;远离双流机场,空域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噪声污染小。(任答4点)(3)加快城市东部地区的临空型产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加速人流、物流的集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机场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及新机场建设的积极意义等知识点。【详解】(1)由材料可
12、知,预计2020年成都地区年客货吞吐量将超出双流机场目前设施的设计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客货吞吐量的增加,双流机场无法满足运输需求;从图中可以看出,老机场位于城市环线附近,说明随着城市扩张,双流机场用地紧张,拓展空间小,客货吞吐量的增长潜力有限;双流机场离市中心较近,随着飞机起降量日益增长,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越发突出,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新建机场对当地经济(尤其是临空型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故当地政府大力支持。(2)位于成都东部新区,距中心城区较远,地价较低,发展空间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与中心城区相距50公里,距离适中,且位于高速公路附近,方便客货运输;周围城镇较少,净空条件
13、好,可保障飞机飞行安全;远离双流机场,相互干扰较小,空域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对人口的影响较小,噪声污染小。(3)新建机场对当地经济(尤其是临空型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快城市东部地区的临空型产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机场的建设对相关基础设施的要求较高,故有利于促进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加速人流、物流的集聚,城市人口数量增加。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由于地壳抬升速率及岩性的差异导致其宽谷和峡谷相间分布。宽谷常分布着水流散乱、心滩密布、变动不定的游荡型河道。在距今约7.51.1万年的晚更新世末
14、次冰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处的格嘎冰川发生了堵塞河道的事件,对附近河段的地理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左图为雅鲁藏布江水系及其河谷形态分段示意图,右图示意游荡型河道。(1)从地壳抬升速率差异的角度分别说明宽谷和峡谷的成因。(2)说明宽谷段游荡型河道形成的自然条件。(3)地质工作者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发现了以粉质黏土为主的湖相沉积层。推测这些湖相沉积层的形成原因。(4)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丰富且存有许多古老物种的自然原因。【答案】(1)地壳抬升速率快,河流向下侵蚀为主,形成峡谷;地壳抬升速率慢,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宽谷。(2)宽谷段河谷较宽,河道摆动空间大(受地形限制小);河流进入宽谷段后,流速减
15、慢,易发生堆积;河床内有大量泥沙堆积,泥沙易遭冲刷侵蚀;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河道易发生“游荡”。(3)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冰川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因流速减慢,在湖区堆积,形成沉积层。(4)生物丰富;雅鲁藏布大峡谷纬度较低,相对高度大,热量垂直差异大;地处西南风的水汽通道,水热充足;大峡谷沟通喜马拉雅山南北,促进生物的混合与交流。存在古老物种;大峡谷地处青藏高原南部,水热条件较好,为许多古生物物种提供安全庇护。【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形成过程、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
16、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雅鲁藏布江位于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峡谷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宽谷主要是由河流侧蚀形成的。峡谷段抬升速率高,河流下切作用强,河谷形态发育成V字型;宽谷段抬升速率低,河流流速慢,大量的泥沙卵石沉积使得原来的V型河谷变成U型河谷,即发育成宽谷。(2)结合材料信息,游荡型河道的特点是水流散乱、心滩密布、变动不定,发育在宽谷之中是因为宽谷河谷较宽、受地形限制小,河道摆动空间大;宽谷地势平缓,泥沙大量沉积;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大;洪水期河流水量大,冲刷能力强,河道“游荡”不定;枯水期水位下降,沙滩大量出露,水面水流散乱。(3)“粉质黏土为主的
17、湖相沉积层”,说明当时的沉积环境是湖泊,而且水流缓慢,沉积物的颗粒小。结合材料信息,“在距今约7.51.1万年的晚更新世末次冰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入口处的格嘎冰川发生了堵塞河道的事件”,冰川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上游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湖区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湖底形成沉积层。(4)雅鲁藏布大峡谷生物丰富且存有许多古老物种的自然原因主要受水热条件和地形的影响。雅鲁藏布大峡谷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西南季风的水汽通道,降水充沛,水热条件好;大峡谷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明显;大峡谷沟通了喜马拉雅山的南北坡,促进了生物的交流,因而大峡谷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另外大峡谷良好的水热条件和与周围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
18、,为许多古老物种提供了庇护。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岛瓦特纳冰原分布着许多冰川冰洞,这些冰洞冰壁清激透明,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往探险旅游,旅游费用高。冰洞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每年11月到3月开放旅游、并限制每天游客人数。冰岛所有的冰洞项目都必须要由向导游带领才能进入。图为某冰洞景观。分析冰岛冰洞旅游费用高的原因。【答案】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达性较差,用时长,旅费高,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冰洞旅游环境容量有限,接待能力有限;冰洞具有不稳定性,需要专业向导与专业设备;景区环境保护要求高,项目运营成本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旅游的区位
19、因素,考查读图分析材料能力。【详解】冰岛远离欧洲大陆,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达性较差,用时长,旅费高,冰岛纬度高,生产、生活物资较少,导致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冰洞有季节性和不稳定性,每年11月到3月开放旅游,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并限制每天游客人数,冰洞旅游环境容量有限,接待能力有限;冰岛所有的冰洞项日都必须要由导游带领才能进入,冰洞具有不稳定性,需要专业向导与专业设备;冰岛经济发达,对环保的要求高,景区环境保护要求高,项目运营成本高。15.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月19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禁止生
20、产销售超薄塑料购物袋、超薄聚乙烯农用地膜。图为某地弃置农用地膜状况。分析超薄地膜被禁止使用的原因。【答案】超薄地膜回收成本高,塑料制品难以自然降解;地膜焚烧将污染空气;残留地膜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壤理化性状;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影响正常的吸收水分和养分;残留地表,造成视觉污染;地面残膜与牧草混杂易被动物误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治理等知识点。【详解】农用塑料地膜是一种高分子的碳氢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地膜残留逐年增加,地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也就越难回收,超薄地膜回收成本高;地膜焚烧将污染空气;残留的地膜会影响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使土壤环境恶化,土壤含水量下降,板结且肥力下降;塑料地膜与土壤混在一起,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塑料地膜透水性差,阻碍作物根系发育,影响正常的吸收水分和养分;残留地表,破败不堪,造成视觉污染;地面残膜与牧草混杂易被动物误食,影响动物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