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606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解析》福建省泉州市安溪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WUMING.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高二(下)期中考历史试卷 2015.5(范围:必修二;选修一、 二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卷 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答案】B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

2、力。材料提到魏墓出土的铁器65件中有农具58件,其中包括了一整套铁农具,铁农具用于农业生产,一整套则能说明当时农业的精耕细作程度较高,但不能说明A、C、D选项,故本题选B选项。2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答案】D 考点: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政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较之前代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根据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可知宋代土地兼并激烈,且只要存在土地私有,兼并就会出现,不抑制兼并只能导致更加激烈,排除C;B项

3、是土地兼并的结果之一,材料无法体现。宋代“不抑兼并”,地主占有大部分土地,自耕农成为兼并的对象,判断D项正确。 3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答案】D考点:均田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掌握。均田制产生于北魏,终止于唐。均田制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带来的农民无土地的问题。它的出现前提是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荒地,然后国家将这些荒地根据人口、年龄和男女性别分配到各家,农民可使用这些土地,但无所有权。均田制

4、的实行,有利于缓解土地兼并,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A错误,均田制之外,地主仍然占有了许多私有土地,封建土地私有制仍然存在。B错误,均田制之下,农民不可买卖土地,因为土地是国家所有,农民仅有使用权。C表述有误,过于绝对化。农民除了向国家缴纳赋税外,还需服徭役等。D项表述合理,均田制的实行就是国家在掌握荒地的前提下,将这些荒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农民需缴纳赋税。综上,本题选D.4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

5、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反映的是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特色的手工业技术,所以等于是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手工业中心,即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故选A。 5.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表明交子的出现是民间的行为,其中最有力

6、的证明就是“私为券”,因此具有民间交易凭证的功能,A符合题意。B是发生在“其后”。CD与题意无关,故选A。6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本题中的时间信息“清初”那时的中国仍处于传统社会,不存在资本市场(因为资本市场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故排除B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鸦片战争以后才开始的(可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7、”这一知识点帮助判断),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的大意是外国货币涌入中国,并没有涉及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朝统治内容,故D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另外,外来货币涌入,这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出超明显,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故正确选项为A。7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位航海家应属于()A西班牙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答案】B考点: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东去印度”“赤道”“南美洲东部”,结合地理知识及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可知,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由此可知B项正确。8开辟新航路的

8、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两国的实际;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而谈地理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地理位置也不错,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只有A,当时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9“三角贸易”是15到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读右图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 A枪支和工艺品 B香料和布匹

9、C黑人奴隶 D黄金和白银【答案】C考点:三角贸易。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航程B 是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由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运的美洲为奴,因此C符合题意。A表述有误,枪支和工艺品主要是在欧洲交易;B表述不合史实,香料和布匹主要是在亚洲交易;D则是在美洲进行交易。故选C。10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

10、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A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世纪初在英国”是解题的关键,材料所述现象是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说明了生产领域出现了变化,原本的手工纺车已不再使用了,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11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 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 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

11、群之中”是指大量民众被火车带进城市,这将极大地推进英国的城市化进程,答案选C,A B两项与早期城市化进程作用相反,D项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不会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12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答案】B考点:洋务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可知,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在于抵御外侮求富求强。所以答案选B。洋

12、务派并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其主张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所以D说法有误。13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 “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材料反映了清政府(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C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答案】C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其中赔款达2亿两白银,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材料中的描述就是出现在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一定程度的准许民间设厂,其目的是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故选

13、C。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的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未把工业作为立国的根本;B项也无法体现与外国竞争的情况;D项错误,材料并未交代取消商品限制的问题。14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答案】C考点:民族工业的兴起。材料中晚清人士的主要意思是鼓励保护民间开办工厂使用机器,这样可以抵制洋货在中国的畅销流行,也有利于我国的生产发展和交通的便利。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对民间设厂政策大的调整是在甲午战后,明令放宽对

14、民间设厂的限制,故选C;A、B两项所述的年代是民间机器企业产生起步的时代,政府对民间企业更多的是抑制而不是鼓励;D项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结束了。15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鸦片战争前后 D新中国成立初期【答案】B考点: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A项错误,太平天国时期并未提出断发的主张;“失去辫子”以致“时兴起戴帽子”,只有在推翻清朝时才会出现。辛亥革命发生后,南京临时政府颁令强行剪辫,故B正确。C项时期并未发生剪辫的社会变化;D

15、都在B后,不符合题干“最早”要求。16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答案】A考点:本题以领导人讲话为切入点,考查对新经济政策的理解,考查考生对史料有效信息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显示,领导人把出售粮食和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的做法予以否定,体现了新经济政策内容,强调允许出售粮食。B项时间是1928年,材料没有体现集体所有制内容;C项与材料

16、内容无关;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是被否定的内容。故选A。17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B考点:苏联的工业化。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斯大林这句话的意思是快速实现苏联的工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A项中“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应对内忧外患,故C项错误;此时,新经济政策已经废止,故D项错误。1

17、8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答案】D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苏联经济状况。依据所学,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一步显露,这些数据不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符合,排除A;工业化早已完成,排除B;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排除C;马林科夫的言论很明显是对就体制的辩护

18、,所以 D符合题意。19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答案】A考点:罗斯福新政。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艾森豪威尔主张保留“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而这些举措都是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所以艾森豪威尔得执政方针是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的。其中社会保障并不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答案C是不正确的;B和D的表述中对于艾森豪威尔的政策与民主党或是共和党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具体

19、的史实依托,也没有教材的依托,命题人的意图显然不在于此,只是干扰项而已。20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答案】D考点:赫鲁晓夫改革。1952年到1964年正好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鲁晓夫的改革重点在农业,农业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农业发展,所以导致了题干中所述的现象发生,故选D。 21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

20、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八字方针。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BC 表述与史实不符,D在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22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C鼓励企业提高经

21、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答案】C考点: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 23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和变革,根据所学,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有四次:(1)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2)农业合作化:1953年至1956年在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基本上

22、实现了把土地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人民公社化运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些党的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坚持土地公有制,经营权归农民。图片反映的三个阶段的土地性质都是公有制,只是使用权发生了变化,答案为A。24右图是1980年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

23、改革开放。解答此题关键是注意时间“1980年12月”。依据所学可知,A是1992年十四大;B是1984年;D也是1984年,开放沿海14个城市。故三项均不合题意,所以应选C。25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实行对外开放,拉近了与欧美国家的距离 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中国与西欧国家隔阂与矛盾消除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A

24、B C D【答案】A考点:改革开放。从材料了解,中国人的穿着服装自1978年到1989年的10几个年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有改革开放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思想解放等。因此正确,故选A。项说法明显错误;第项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不属于1978-1989年时间段。2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D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

25、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三幅图片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世界银行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构成了二战后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标志着以美国为主导(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的表述均不正确。27货币变局一书中写道:“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答案】B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

26、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两项的表述明显不符合二战后初期的相关史实,排除AC。D项表述不准确,欧洲一体化主要是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发展推动的结果,与美元的“开启”不太相关。B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28.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表。由此推出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1913年1938年1973年法国8.9%23.2%38.8%英国13.3%28.8%41.5%美国8.0%19.8%31.1%A西方

27、各国彻底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复苏 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答案】B考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方式有: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联系本表,本题选B项,由于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使各国财政支出大幅增加。29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

28、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答案】A考点:欧洲一体化进程。B 项中“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与史实不符;超国家的联合体并未消除成员国的特点个性,排除C 项;俄国并非“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排除D 项。欧盟的成立只能说明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只有A 项符合史实。30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

29、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答案】A考点:欧元。结合所学知识货币的统一,有利于促进集团内经济贸易的统一和发展,有利于内部统一市场的形成,贸易壁垒主要体现在关税上,货币统一与对外贸易联系不大,同时当时的欧洲也并不是世界经济的领导,所以BCD说法君不正确,所以选A31下表是1980年、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进出口依存度的高低表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国家类型时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1980年38%43%42%30%1996年40%52%52%42%A国际贸易总体

30、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答案】B考点:全球化趋势的加强。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表格是世界不同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而不是贸易发展趋势,故排除。B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表格表明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从而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故入选。C选项观点错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区域集团化并不相矛盾,区域集团化并没有削弱,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类国家发展水平并没有缩小,而是在扩大,故排除。32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

31、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答案】D考点:经济全球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可知,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A正确;由材料“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可知,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32、B正确;由材料“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可知,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C。但是从材料并不能得出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所以答案选D。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分52分。其中33题17分,34题9分,35题14分,36题12。)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33、,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材料二: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6分),其真实意图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3)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分)【答案

34、】(1)主张:变法是人们的共识;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主张向学习西方。(6分)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2分) (2)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 (2分)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4分)(3)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3分)考点:百日维新。(1)从材料“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分析光绪帝的观点;光绪帝主张变法根本的意图在于维护自身的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35、。(2)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由材料中的“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分析,并结合维新派变革政治制度的主张可知其含义为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才能成功;第二小问考查的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应运用阶级分析法,了解力量的对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3)考查明治维新的政治措施,依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识记层次。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在出让自己的权利时并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权利交给政府,而是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权利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

36、权力,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极大的诱惑,使他们动辄要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且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洛克政府论(1668年)材料二: 他们都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洛克认为私有财产制是合理的、天然的, 自然状态中是可以有私有权的;而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找不到任何社会不平等的基础,因此,自然状态中不可能有私有权的存在。在关于政体的主张方面,洛克主张人民把自己的权力托付给政府,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认为人民主权,卢梭在这一方面还建立了一套人民主权理论,主张主权不可转让,这就意味着卢梭反

37、对代议制和议会制,希望过小国寡民的生活向往古典城邦的共和制,希望进行直接民主。 摘自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概述洛克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和卢梭思想的异同。(5分)【答案】(1)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分权思想。(4分)(2)同:都主张人人平等。(1分) 异:洛克维护私有制,卢梭反对任何形式的社会不平等;洛克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 张人民主权,直接民主。(4分)考点:洛克的思想。(1)依据材料一中“人既然是平等的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概括出天赋人权;从材料二中“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的信息概括出主权在民;

38、从材料三的信息可概括出分权制衡。(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洛克和卢梭的相同点可以从“最高权力,即立法权只能有一个”和“在立法权力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这两段材料中概括出来;从“那么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和“任何人在任何可能的借口之下,都不能不经他本人的许可就役使他”可以概括出两者的不同点。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毫无法律根据而征收吨税和磅税;27)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120)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那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

39、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议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大抗议书(1641年11月议会通过,12月1日送呈国王)材料二: 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一些基本条款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41年的大抗议书和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中已经提了出来。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王章辉英国文化与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抗议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台的政治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的关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6分)【答案】(1)内容:

40、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历数国王在统治上的弊端);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4分)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国王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议会政治的传统。(4分,任答两点)(2)关系:继承发展。(2分)特点: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4分,任答二点)考点:权利法案。(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肥皂、食盐、酒、皮革、煤以及类此的一切最通用和最必需的物品的专卖。”“那就是不经国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

41、财产税的专断权力;”材料揭露国王擅自征税和实行专卖制的行为;“如今,已由两院断定并以国会的一项法案,宣布这样权力是违犯法律的。”材料要求限制王权,非经国会同意不得征税。原因要冲君主专制、社会矛盾、历史传统等方面分析。政治上斯图亚特王朝加强君主专制(“国王随意征税和罚款,实行高压政策”);旧贵族与资产阶级、新贵族矛盾加剧;英国有议会政治的传统。(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权利法案本身并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英国议会和人民一再争取和重申的原则再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概括材料可知权利法案与大抗议书是继承发展的关系。英国民主政治实践的特

42、点,要结合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法律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英国逐步确立议会至上原则;以法律形式巩固民主成果;重视对传统的继承;英国民主政治斗争具有渐进性、长期性。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摘编自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

43、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摘编自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4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8分)【答案】(1)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

44、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4分)(2)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2分)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6分)考点:独立宣言及其影响;法国启蒙运动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等,本问主要考查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内容北美独立运动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北美独立运动反对

45、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了胜利,而且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以及颁布了1787年宪法,这对被压迫、被殖民的国家,反对殖民统治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针对印度和法国来说,具体体现在:印度人民认可独立宣言的主张,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法国人民认可独立宣言的主张,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同时,独立宣言成为了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对法国人而言,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等,本问主要考查欧洲启蒙运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对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以及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法国的影响。美国独立宣言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人民主权”理念,是对法国启蒙思想“神圣权利”具体体现。法国启蒙运动与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二者联系紧密: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人权宣言的颁布,推动新生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