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二十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1962年苏联学者利别尔曼建议,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围绕此建议展开了学术讨论。这一讨论()A.主张恢复新经济政策B.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C.动摇了公有制的地位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1962年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材料“用利润、奖金、价格、货币等手段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可以说明
2、苏共中央适度放开了对企业的管理,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故选D。新经济政策主张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为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赫鲁晓夫时期还是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材料主旨是刺激企业生产,并未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C。【补偿训练】1966年苏联正式推行“新经济体制”,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新经济体制”()A.对苏联模式有所冲击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C.完善巩固了苏联模式D.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解析】选A。题目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下达
3、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冲击,故A正确;B表述与题目中“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相符,故B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指令性,C表述与题目中“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不相符,故C错误;D表述与题目中“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相符,故D错误。2.1971年,苏联政府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选
4、D。从题干材料“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选D。勃列日涅夫改革本身并没有跳出苏联模式的弊端,不可能发展市场经济,A、B、C错误。3.对下图漫画中的改革,解读正确的是()A.缓解了政治经济危机B.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世界军事霸权D.导致了苏联全面解体【解析】选D。由材料中漫画内容“改革”“多党制、私有化”等内容,结合史实判断可知漫画反映了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这一改革导致苏联全面解体,故选D。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没有缓解苏联的政治经济危机,导致苏联解体,排除A;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排除B;C与题意
5、不符,排除C。【补偿训练】“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芯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选D。“一直到剥光为止”,表明该苏联领导人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故选D。【深化点拨】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这些矛盾,从而导致苏联解体。4.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丝绒革命”,剥夺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丝绒革命”的含义应是()A.暴
6、力革命B.流血冲突C.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D.在外力的干涉下实现了政权更迭【解析】选C。“丝绒革命”是指东欧剧变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故选C。A、B、D错误,排除。【补偿训练】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其剧变的实质是()A.政局动荡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社会矛盾激化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解析】选B。东欧剧变的实质不是版图的变动,不是国名的改变,也不是社会矛盾激化和政局动荡,而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选B;A、C错误;“脱
7、离社会主义阵营”并不一定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D错误。5.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表(台/百户)1985年1990年1995年1998年2000年电冰箱6.5842.3366.2276.0880.13洗衣机48.2978.4188.9790.5790.52彩电17.2159.0489.74105.43116.56A.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城乡经济面貌B.我国电器制造业居世界首位C.“入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D.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解析】选D。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器统计表可以看出,从1985年到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
8、每百户拥有家电的数量在逐渐提高,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故选D。题干仅仅体现的是城镇居民拥有家用电器的情况,没法反映城乡经济面貌,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我国电器制造业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排除B;我国“入世”是在2001年,与上述表格时间不一致,排除C。6.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
9、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苏联真相(1)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8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结合所学可知,在农业方面的非常手段是指农业集体化政策。“新型现代化途径”
10、的“新”可结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概括得出,主要体现在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等方面。第(2)题据材料“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概括得出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内容。原因:结合所学从苏联体制上找其失败的原因。答案:(1)手段:农业集体化。新: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单一公有制。(2)农业改革: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调整农产品采购制度;种植玉米。原因:对苏联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等级性考试】(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7.1987年,戈
11、尔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表明他的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解析】选B。从材料内容看,戈尔巴乔夫试图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当时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选B。A材料没有涉及。C与史实不符。D说法错误。【补偿训练】德国教授施奈德说苏联解体是由于美国“插手”;美国前国务卿贝克认为苏联演变是“遏制起了作用”;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则明确表示,苏联发生的事情是“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这些材料旨在说明苏联解体()A.是西方“和
12、平演变”的结果B.是美国进行直接干预的结果C.根源是美苏争霸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解析】选A。材料“美国插手遏制起了作用我们的价值观念的道义力量的胜利”反映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和平演变”,导致苏联解体,故选A。“和平演变”并不等于直接干预,B排除;材料未涉及美苏争霸的信息,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D排除。【深化点拨】“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利用武力侵略不能将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的情况下,通过采用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8.阅读下列材料,
13、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材料二 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2(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4分)(2)材料二
14、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4分)(3)材料三中,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8分)【解析】第(1)题“不良后果”,据材料一信息“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从粮食产量和生态环境角度概括得出。第(2)题由材料二中图表的时间信息可知,该图表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信息。“历史信息”,依据图表中工业和农业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第(3)题“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苏联模式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等角度分析。“启示”,依据所学知识从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改革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角度分析。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2)勃列日涅夫。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3)主要原因:苏联模式的束缚,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