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183.91KB ,
资源ID:100501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50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形式与技术:“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反思.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形式与技术:“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反思.pdf

1、形式与技术:“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实践与反思赵萌 闻竞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教育模式成为热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革新技术手段。文章从五个方面探究当前的研究现状和互联网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技术创新的必要性、充分性以及主要方向,并结合实际展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与技术创新的前景;总结出运用互联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是必要的,但也要有辩证的眼光;在运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时,切忌舍本逐末,应更加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互联网时代下更好

2、地发展与传播。关键词:互联网+;马克思主义;形式与技术;教育理念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对互联网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应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也不例外。2015 年 5 月 23 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中国青岛开幕,习近平主席向大会发了贺信,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若想得到更好发展与创新,势必要与互联网相结合,“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模式已成为新时代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势所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马克思主义理论

3、教育”的新发展(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教育形势与创新环境优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而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互联网与教育领域的发展相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近年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密集出台,互联网教育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二)教育理念逐步转变,教育改

4、革与创新的氛围浓厚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教育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止,教育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 7869 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功能作用,认真推进互联网教育,完善相关制度举措”3。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理念转变、教育形式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转变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终身学习”等科学理念,是实现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现代化、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三)教育形式多样

5、化的探索稳步前行社会的進步促使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可以分为传统教育形式、民主管理的教育形式、重视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形式和多媒体教育形式等。一直以来传统教育形式占据主导地位,传统的教育形式以教为主,主要关注教师是否把知识传输给了学生而忽视了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知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也成为一大热门教育形式。多媒体教育形式的出现,使学生学习不再只拘泥于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致力于教育课程改革,从以硬性灌输为特点的传统教育形式到如今的多媒体教学,我国的教育形式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四

6、)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尝试方兴未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网络、电子书、手机等电子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领域。在教育领域,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网络教育快速兴起,学校网络硬件环境不断改善。网络云课堂、电子书包、电子双板、微课堂、MOOC、翻转课堂等前沿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援。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课堂也呈现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等趋势。教育技术信息化的尝试不断更新,如各大高校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网络课堂进行远程教学,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打破时空的限制,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师、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自发性,教学内容得到了

7、极大丰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或是利用模拟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马克思的时代,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模拟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运用一系列的高科技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平时在现实中难以触及的情景,给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置身于虚拟情景中时,更容易调动自身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概念更加鲜活、更易理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二、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的创新(一)教育形式持续创新的必要性教育形式创新的实质是通过创新教育传播的形式实现教学内容更高效率地被学生汲取。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浅层意义上的为了使教育的

8、形式与时俱进,更是为了创新人才的高效培养。教育形式之所以要创新必定是由于当前的教育形式存在某些落后与不足之处。就教学内容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文史类的大部分专业还是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只负责把相关知识通过口述、板书、PPT 等传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至于学生掌握得如何,也仅仅是以期末的考试成绩来作为标准。这就导致我国高校目前培养的大学生相对缺乏创新性,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学生依旧是没有实质上的提升,步入社会之后出现了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无基础的尴尬局面。(二)教育形式持续创新的充分性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几代领导集体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质的

9、提升。经济、文化、科技、民生都有了很大改善,教育也有了很大发展。教育形式为什么能够实现创新,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经费的稳增,高等教育的普及。教育部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 2017 年主题为“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为我们提供了 2012-2016 年 5 年间的教育大数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连续 5 年超过 4%。42016 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 2 880 所,比 2012 年增加90 所,其中普通高校 2 596 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在校人数已经占到世界份额的 20%,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等教育大国。5第二,社会

10、环境的支持。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社会大氛围下,无论是政府还是新闻媒体都在宣传创新的重要性,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这种社会环境对于教育形式的创新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第三,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几乎颠覆了上一代人的传统观念。20 世纪,大多数的教育形式无非就是板书。教师的教育形式除了课内教授便是课外实践活动,教师没有多余的新鲜教学方式。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应用、再到现如今“智能+”的横空出世,这都为教育形式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三)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创新的主要方向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新科技革

11、命日新月异,中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也越发激烈。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针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和科学性,从而迎合时代潮流、彰显时代特色。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化、信息化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传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很好地提升了教学效果,“互联网+”的教育创新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三、互联网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技术革新(一)教育技术革新的物质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

12、物主义哲学强调物质性,物质是决定意识的,物质条件对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具有重要影响。要想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不能忽视教育技术革新的重要性,而教育技术的革新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革新。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互联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越发广泛。如每个班级都通过微信、QQ 建立起属于自己班级的“家长群”,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方便教师和家长双方共同督促学生学习,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成本。当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国家要求通讯行业提速降费、社会自媒体各式各样便利的功能给“互联网+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土壤。各式各样的网上公

13、开课和学习软件,使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主打问答的“知乎”“百度知道”等平台都是通过互联网的发展来促进教育技术的不断革新的。(二)教育技术革新的精神需求对于在 21 世纪成长的 90 后、00 后而言,网络对其具有巨大的依赖性,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 2019 年 6 月,我国的网民数量达到 8.54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 8.47 亿,占据网民数量的 99.1%。6这表明,我国大学生基本上是人人一部手机,甚至大部分大学生还拥有其他的网络终端电子设备,他们时时刻刻都保持“在线”状态,

14、社交、娱乐、查询资料占据了他们大部分课余生活。学生们可以在网上练习英语听力,备战各种考试;观看各种教育机构的在线教育视频;通过社交软件运用语音视频讨论课题;利用各种检索引擎查阅想知道的任何知识。他们对网络的依赖已经深深熔铸在他们心中。如“不懂的问度娘”“没事百度一下”都充分展现了网络给普及知识带来的无穷便利,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三)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技术创新的典型模式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技术创新的典型模式是借助网络媒体进行知识传播,如“超星学习通”“学堂在线”“中成智慧课堂”等 APP 的出现。“超星学习通”是国内一款传播知识与管理分享的平台。它充分利用超星多年来累积的丰富的书籍、期

15、刊、报纸与音频等资料,同时将知识管理、课堂学习和专题创作合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和工作环境。“学堂在线”是由清华大学研发的中文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简称慕课)平台,自正式启动以来,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在线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并参与社区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系统还会根據听课进度及学习情况给出课后练习及评分;教师也可以上传视频、为学生提供课程及练习题,并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及时查看教学反馈情况。“中成智慧课堂”是集合中国顶尖高校师生联合研制的课堂互动软件,全部由目前在职高校专业教师作为主导力量,在信息技术、代码开发、产品架构、网络建设等技术领域由中

16、成科技专业技术团队负责,两个团队紧密配合。“中成智慧课堂”可以通过手机网页、微信、APP 实现数据同步,受众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快速参与问答互动、数据分享、微课件 PPT 浏览,操作简单易学。此类软件的研发和应用可以更好地辅助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效率,便利师生在线实时互动,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率和更为弹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并结合线上线下学习的不同特点,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四、有待思考的三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式与技术创新的前景(一)规范网络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联网教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前我国在教学上面临的许多困境

17、,如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教师负担过重等。因此,互联网教学的出现很快得到了大众的接受和认可,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教师如何设计课件、讲授课程提供了很大便利。但是,不可否认,互联网教学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过度依赖互联网教学。过度依赖互联网会抹杀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无法真正发现和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7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既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也要避免过度依赖互联网教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在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18、和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合理借鉴网络资源,在设计课件及教学内容时应充分结合自身课程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对网络资源照搬照抄。另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网上授课方式的普及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弹性,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学生不认真听课、不认真记笔记的现象,认为自己不会的知识网上都有答案,没有必要自己探索;对网络课程的学习也不深入,往往是觉得自己在课上听懂了,但课下实践操作时却困难重重。因此,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既要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也要结合实践探索新问题、新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二)坚持“内容为王”,切忌舍本

19、逐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技术与教育内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一“事物”的发展是在教育形式、技术和内容的互动中前进的,两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作用都很重要。只是就目前而言,教育形式与技术是“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位置;教育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处于次要的位置。马克思主义自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20 世纪初得到初步传播以来,随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在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纵观我国当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20、的教学内容也是与日俱新。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处在互联互通的时代,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而言,虽然当前把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较好的例子也有,但这仍是少数,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来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是当务之急。但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技术和教育内容之间关系的话,教育内容才是根本,无论我们怎么发展创新教育形式、教育技术,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教育内容的更好传播,如果我们把教育形式和技术发展得很好,但没有优质的教学内容,或是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正确的教学观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效难免会事倍功半,或是做“无用功”。(三)正视网络教育弊端,实现马克思

21、主义理论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实现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必须要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互联网教育也存在弊端:互联网教育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但是这也造成了互联网教育缺乏有效监管,学生是否学了、是否认真学了、如何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些都是互联网教育模式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人具有群居性、社会性的特征,互联网教育模式或许会弱化人类之间的交流,使人长期处于虚拟状态,对着电子产品进行单向性的知识学习会造成学生缺乏与同学、教师之间的真实交流,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此外,人类还具有习惯性,对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适应需

22、要一段过程,对于习惯了传统授课方式的学生而言,新颖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教育效果反而没有传统的教育方式好,因此,互联网教育模式或许更加适用于那些习惯了网络教育的新一代学生。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要想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至少要解决以上三个难题。五、结语“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技术与手段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看到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必须要进行教育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无论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条件,还是党和政府不断重视、不断改革的政策导向,这都为“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技术手段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孕育环境和发展空间。发展并创新互联网教育,要合

23、理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我们的工具;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不能让新颖的互联网教育模式沦为传统教育模式那样,只注重一味地灌输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技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这一课题,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短期而言,互联网教育的技术问题处于支配地位,需要首先考虑,但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教学内容的质量才是王道。此外,在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技术和手段時,要重视解决互联网教育模式本身存在的弊端,解决不仅仅局限于本文提出的三个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参考文献:1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习近平致信祝贺EB/OL.http:/

24、 7869 号建议的答复EB/OL.http:/ _ xxgk/xxgk _jyta/jyta_zfs/201712/t20171219_321756.html,2017-09-2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EB/OL.http:/ _ 2017n/xwfb_20170928/wzsl/,2017-09-28.5教育部发布会进行时:这 5 年中国教育有哪些成绩EB/OL.http:/ 上半年全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8.47 亿,使用率高达99.1%EB/OL.https:/ 世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使命与担当J.克拉玛依学刊,2018(1):69-73.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