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0431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历史复习单元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修)一、选择题1.列宁在十九世纪末俄国的土地问题一文中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并认为,“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最能体现这一精神实质的政策是A.没收资产阶级和地主的财产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实行新经济政策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2.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赢得人民的支持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4.新经济政策

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不同在于A.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对经济的领导B.为了保障政权C.充分利用了市场与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D.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5.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6.结合右图判断,“谁不加入集体农庄

3、,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A.当时苏联的农产品价格远远高于工业品价格B.粮食产量下降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生活的需要C.企图运用行政命令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D.迅速实现工业化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7.1929年经济危机横扫资本主义世界时,苏联却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其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适应了当时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新经济政策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功找到了一条道路C.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发展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D.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8.导致“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因素有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经济文化处于世

4、界落后地位专制主义传统的烙印A. B. C. D.9.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0.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A. B. C. D.1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个人能力不够 B.把重点

5、放在工业方面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 D.外部环境不允许12.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最大教训是A.改革不能无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B.改革必须彻底,不能仅做小修小补C.改革要稳步推进,不能急躁D.社会主义只能进行经济改革,不能搞政治改革13.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的主要原因是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1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的影响 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

6、激化和地区冲突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15.从2001年起,俄罗斯各地逐渐兴起一股重竖列宁、斯大林雕像的浪潮,重建费用几乎都是由老百姓自掏腰包,特别是俄罗斯“最资本主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尤其积极踊跃。对此认识最准确的是A.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苏联的眷念 B.对苏联历史客观评价与认识的产物C.对俄罗斯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否定 D.是重振大国地位的对外宣言16.我国同其他二次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一样,开始都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我国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开始是A.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7、运动时期17.“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吸取的最宝贵的经验是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来源:高考资源网B.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发展C.要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二、非选择题来源:高考资源网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关“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3年)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周尚文、叶书宗等苏联兴亡史材料二: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要的资金少,资本

8、周转快,获得利润也比较容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重工业,积累才开始转移到重工业中去,造成重工业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要数十年之久的长期工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摘自斯大林选集(1)从材料一中归纳出苏联在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2)从材料二中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的途径以及必要性?给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启示?19.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这一方针

9、的确定,不仅对苏联,而且对其它一些国家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产生背景: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接踵而来的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使已属落后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理论支持:列宁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

10、的地位”。斯大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建立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整个国民经济底发展是依靠农业的”。 方针确立: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政策实施: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政策的讨论: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处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的苏联,在制定和实行这一方针时,是无例可循的。(1)概括为什么苏联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时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

11、方针?(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从历史上来苏联所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对新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突出表现在?我们今天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20.阅读中苏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材料:材料一:1958年,在毛泽东的倡议下,中共八届二中全会通过了“鼓足干劲,立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全国立即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见右图),但是事与愿违,1959年1961年,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材料二: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

12、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的模式僵化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我们的经验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有用。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中国过去就是犯了性急的错误。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材料三: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试图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在研究性学习中某历史小组同学根据掌握的资料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垮了

13、,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悲剧,从而证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和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失败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中苏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方面都出现了哪些共同问题?都是如何解决的?最终结果如何?(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 “后来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曾多次明确强调要注意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但为什么中国不可避免犯下了类似苏联的错误。(3)你是如何认识材料三中某历史小组的观点的? 界大国奠定了基础,也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的物质基础;为落后国家和地区迅速实现工业化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是一次伟大探索和尝试。消极: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14、不利于经济的健康长期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加剧了苏联国内的社会矛盾。(3)表现:在一五计划中确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经验教训: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尊重国情;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在经济政策实施中应根据形势变化依势改革;对于其它国家的成功经验绝不能照抄照搬。(言之有理即可)20.(1)问题:盲目求快,脱离国情,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在经济建设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当时的生产关系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注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健康发展;没有切实考虑到人民对社会变革的承受能力,人民生活水平长

15、期得不到改善。(言之有理即可)解决和结果: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都进行改革,但改革没有使苏联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最终苏联走向了解体。而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部分的纠正了“左”的错误,196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综合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2)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原因:建国初,对中国国情缺乏科学的分析、认识和对斯林经验的盲从,中国照搬了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注意吸取苏联的经验教训,但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在建设中又盲目

16、求快,犯下了与苏联类似的错误。(3)该小组同学认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最终失败了,苏联的解体是二十世纪世界历史的最大悲剧,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不能证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地区和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失败了。因为苏联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到提高,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丛生,才使苏联走向解体。但这只能说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失败,任何体制如果僵化都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证明这一模式的受挫。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证明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现代化是可行的,社会主义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w.w.w.k.s.5.u.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