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98KB ,
资源ID:10036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3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docx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温馨提示:小朋友,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你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卷吧。加油!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8分)1.看拼音,写汉字。 (10分)pi li gu z ch do yn lio yu pio2.多音字组词。(6分)p ( ) ji ( ) q( )铺 假 曲 p ( ) ji ( ) q(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6分) 双 个片块只 夜一()秋雨 一()水池 一()蓝天一()地毯 一()小雨靴 一()小鸟4.成语填空(6分) 秋( )气( ) 天( )云( )

2、秋风( )( ) 一叶( )( ) 果实( )( ) 春( )秋( )5.给下列句子填入带“笑”字的词语。(4分) (1)他的小品逗得观众()。(2)看到老师()地看着我,我鼓起勇气走上讲台。(3)不知道为什么,大家看到我就笑个不停,我也只好跟着()。(4)回到家,妈妈()着对我说:“你爸爸马上就要回国了。”6.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字义,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闻:听见;听见的事情,消息;出名,有名望;用鼻子嗅气味。(1)妈妈正在看新闻。()(2)耳闻不如目见,桂林的山水真令我陶醉。()(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4)他是举世闻名的篮球运动员。()7.照样子,写句子。 (

3、4分)(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风,是 。(2)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秋天的雨,带给的歌,带给的歌。8.缩句。(2分)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9.补充诗句。(6分) (1)停车坐爱枫林晚, (2)一年好景君须记,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萧萧梧

4、叶送寒声,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

5、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第二部分:阅读理解(27分)10.课内阅读。阅读秋天的雨片段,回答问题。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

6、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

7、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本段的中心句是 (2分)(2)在表示颜色的词语下面标上“ ”。(3分)(3)用“ ”划出比喻句。(3分)我会写比喻句: (4)用“ ”划出拟人句。(3分)我会写拟人句: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4分)五彩缤纷: 频频: (6)“你挤我碰”说明了什么?(3分)

8、 11、课外阅读。秋风秋风吹着口哨,打着拍点,从那条宽宽的、直直的马路跑来了。它敲着老奶奶的门:“燥热的夏天过去了,快把扇子收起来吧!”它告诉放学的孩子:“山果熟了,快去采摘吧!”等了一夏天的孩子,都挎着筐儿,嘻嘻哈哈地跑出家门,他们追着芳香,向山里跑去。哈,好迷人的山林!给孩子们那么多的黄金,那么多的姹紫,那么多的嫣红。孩子们钻了进去,一下子都变得含蓄成熟起来。他们想,那簇簇山里红,该不会是秋风用霞()的吧?那串串大山枣,该不是秋风用火()的小灯笼吧?还有那遍地的黄花菜,是不是秋风用太阳的金线()的?风儿吹动脸上的汗珠,酥酥的,就像妈妈亲着脸蛋儿那样舒心。天是那样高、那样蓝,地是那样五彩缤纷

9、,孩子们简直陶醉了。(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3分)编织出来 染出来 点燃(2)读第3自然段,用几个词语写出秋天山林的特点。(3分)()的山林()的山林()的山林(3)用“”画出文中一句描写“秋风”的句子,体会其写法,并仿写一句描写春风的话。(3分)第三部分:习作表达(25分)12、根据要求完成习作。(25分)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那么,秋天在你眼里是什么样的呢?快,把你在秋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吧!题目自拟。答案1.排列 规则 迟到 颜料 邮票 2.铺路 床铺 假日 真假 歌曲 弯曲3. 夜

10、个片块双只4.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5.示例:(1)捧腹大笑(2)笑眯眯(3)傻笑 (4)微笑6. 2 1 4 37.示例:(1)一个小喇叭(2)河流的是一曲宁静 小鸟的是一首送别8.梧桐树掉下了叶子。9.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橙黄橘绿时 江上秋风动客情10.(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2) 黄色 红色 橙红色 紫红、淡黄、雪白11.(1)染出来点燃编织出来 (2)示例:迷人慷慨五彩缤纷(3)秋风吹着口哨,打着拍点,从那条宽宽的、直直的马路跑来了。示例:春风,轻轻柔柔地从你的耳边经过,悄悄带给你春的消息。12、提示:首先可以到大自然中仔细观察,观察后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关于秋天的画面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安排好顺序,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关于秋天的词语,还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你笔下的秋天的美景更加生动。如果还能融入自己对秋天的感情,那就更好了。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