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急时期的供应链管理主题:“七个环节,教你打造疫情期间的敏捷供应链”演讲人:赵先德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乏一些企业的供应链面临瘫痪或断裂的情况。如何才能做好应急时期的供应链管理?首先,预测需求。结合已有的研究模型和疫情的实时数据,对疫情的走势、医疗防护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等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从而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本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人口流动、感染者动线等实时大数据,已经在提高物资需求预测准确率方面发挥了较明显的作用。其次,全球采购。在本土产能暂时无法满足激增需求的情况下,全球寻源与采购是一个短期缓和供需波动的有效策略。据海关总署统计,仅 1 月
2、24 日至 2 月11 日期间,全国共验放防控物资 8.7 亿件(含 7.3 亿只口罩)。要做好这一点,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跨境供应链管理能力。第三,柔性生產。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将原本的产能快速转化为口罩等防疫物资的产能,特别是在汽车、服装等行业。截至 2 月 29 日,中国口罩日产能已达到 1.1 亿只左右,相比于疫情前 2 000 万只左右的日产能,柔性生产起到很大的作用。第四,供需匹配与合理分配。如何把相对短缺的医疗防护物资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决定抗疫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以湖北省政府和京东的合作为例,通过共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京东帮助湖北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实现了需求、采购
3、、调配、送达到捐赠的全场景全面协同。第五,运输调度。物流企业或平台可基于物联网、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技术对医疗防护物资的物流全流程进行实时的可视化与可追溯,避免“找不到货”“调包串货”等现象的发生。第六,仓储管理。一方面,企业可将仓储设施自动化。比如通过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装备的结合来完成各项仓内作业,人员仅需远程操控即可保障运营,实现全程人力“零接触”。另一方面,企业还可基于对历史需求、补货和库存等相关动态大数据的分析,把医疗防护物资与生活必需品提前部署在离需求点最近的地方,提高应急需求发生时的响应速度。第七,末端配送。本次疫情期间,一方面,“无接触配送”模式兴起:用户与骑手约定位置进行包裹自提,这缓解了最后一公里的运力安全挑战。另一方面,在感染最严重的地区,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病房送药机器人等无人设备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相关人员被感染的风险。综上所述,数字化技术与大数据在保障应急供应链的快速响应、敏捷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动化与无人设备的应用也功不可没,这些都将成为供应链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