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日益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从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能力培养现状入手,分析语言教学中的跨文化因素,据此提出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途径,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关键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简介】甘文婷(1986-),女,广东广州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引言当今世界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从听说读写译等传统语法功能
2、教学,逐渐转变为注重语言交际、语言应用的教学。2007 年 9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屈晓丽,2012)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本文主要对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探讨。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现状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实践之中,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不足。大学
3、英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没有落到实处,现实教学中主要还是围绕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展开,忽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其中存在几方面原因,如教师本身跨文化知识储备不足,课堂教学内容较多,课时分配不足等原因。跨文化知识讲授只能是表面、肤浅的,如介绍西方国家的节日、习俗、礼儀等,难以触及文化的核心。2.教学内容缺少跨文化交际内容。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教材来制定教学计划,并开展教学。多数英语教材内容偏向于英语理论知识,关于语言文化的有关内容较少,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会直接受到教材内容的影响,过于注重教材知识性的内容讲授。因此,“教材内容是制约目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主要因素,还需要有
4、关教育部门加以重视。”(刘玮、杜景芬、高月琴,2016)另外,文化是流动的、发展的,而教材从内容选择到出版、进入课堂,一般要两三年时间,已经不是最新的内容,导致学习的内容与现实脱节。3.学生接受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途径匮乏。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反馈决定跨文化教学的效果。(赵伟,2016)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只是公共必修课程,授课课时有限,忽视文化知识的了解,导致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另外,由于学生课后不知道如何去补充跨文化知识,不会主动接近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根据调查,学生对跨文化能力培养并不排斥。“大多数学生表示对英美文化
5、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开设英美文化常识选修课,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学习文化知识抱有强烈渴望,反映出开设文化课程的必要性。”(朱桂兰,2018)二、大学英语中的跨文化要素1.语音和词汇。我国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英式英语中的 RP 口音(ReceivedPronunciation)和美式英语中的通用美国英语(General American),但是英语同汉语一样,一个国家内部地域间的口音仍有巨大差别,如美国南方口音和北部口音,英国的伦敦腔和中上层阶级的口音。不同的口音、说话语气、语调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圈子,甚至不同的身份、地位。作为语义的最基本单位,英语词汇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由于英语和汉语在地域、文化、
6、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某些英语词汇在汉语中没有匹配的表达方式,如希腊、罗马神话有关的词汇,例如“Trojan Horse”(特洛伊木马),Greek Gifts(糖衣炮弹)等,还有与西方节日相关的词汇,如 Easter Eggs(复活节彩蛋),Boxing Day(节礼日)等。此外,部分英语和汉语词汇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例如,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义较少,但是在英语中引申义较多。例如“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blue blood”指贵族或名门望族,blue ribbon 有“优秀、一流”之意。(甘文婷,2012)2.语法。由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较大,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存
7、在较大差异。英语重视语法,单词存在前后缀,有词性变化,注重不同文体的语篇特征。而汉语对主体和客体没有严格区分,主动语态呈显性。如“鸡不吃了”在不同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思。(苏广才,李双娟,2014)英语严格区分主客观,使用大量被动语态。“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无论是非形态语言还是形态语言,它们都有自身的语义生成方式,这种语义生成方式是思维模式和世界观的某种反映,语法自然是语义生存方式中的重要环节。这种语法特征的差异正是某种文化差异的反映。”(屈晓丽,2012)由于中西方思维的差异,语法因此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题。只有深刻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才能转变思维,理解英语的语法结构。3.语言的使用规则
8、。除了语音、词汇、语法背后的文化内涵,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例如,汉语中称呼教师为“张老师”,“李老师”,但英语中使用“Mr.”、“Miss”、“Mrs.”等称呼。汉语注重亲属称谓,来自于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根据称谓判断亲属关系,英语中却笼统地使用“uncle”、“cousin”、“sister”等表达。中国人打招呼问“吃了没”,英语中打招呼却是谈论天气。只有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正确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则,真正地理解这门语言。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1.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语言教学中要主动设定文化背景,使学生在学
9、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国外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同,体验不同文化下的语言使用差异。在学习词汇时,介绍在具体文化语境中的引申意义、象征意义及用法。这一环节是整个语言文化教学的基础。除了语言教学,注重利用分析作品中的文化特征,解释文本中的文化元素,帮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语言。通过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规范的同时,感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2.丰富课堂内容,增加跨文化知识比重。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拓展学生语言知识和跨文化知识信息量。文化背景知识涉及面较广,包括政治、科技、文学、宗教、艺术、经济等内容。教师可以考虑学生不同文化的掌握程度,采取单一
10、到多元、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循序渐进,紧扣文化主题,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中的文化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师可以录制微课,使用多媒体,将音频、视频进行结合,多维展示英语语言应用情景,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语言发展历史和风土人情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课外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跨文化课外活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以外学习更多跨文化知识。同时,組织学生利用“英语趣配音”等软件,真实参与到跨文化语境中,学习不同场景中的跨文化因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英文小说,观看英语电影、欣赏
11、英语歌曲,小组讨论文化因素,以此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4.加强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水平,系统学习跨文化教育理论,研读学习跨文化交际理论著作,以实现外语语言教学向跨文化教学转变。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针对性地将文化和语言进行融合讲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筛选教学内容,关注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到语言中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四、结语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在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重视
12、跨文化能力培养,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思辨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参考文献:1刘玮,杜景芬,高月琴.“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01):118-120.2朱桂兰.大学英语跨文化课程模式探索基于理工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文化知识引入情况的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178-180.3甘文婷.浅论文化因素对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5):53-54.4苏广才,李双娟.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上海翻译,2014(04):52-54.5屈晓丽.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02-105.6赵伟.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