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陈佳桦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重点从培育机制、培育载体和培育理念进行针对性分析,旨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一、當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大学生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影响,本身是一个特定的群体。他们除了拥有社会人的特征外,还因为年龄和学历这些因素的限制,拥有自身特有的个性特征,正因为这些特征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在主流价值观不影响的情况下呈现出多样性。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能够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自己的
2、行为规范。但是,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因此,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教育的成败1-3。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忽视了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蔓延的程度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不良社会风气在学校泛滥的主要表现,同时还伴有其他形式的不良风气,比如相互攀比、入党动机不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为了走形式等。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把对事物价值的评定准则定位于能否获得经济效益、是否有利于个人生存与发展,导致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滋长,“一切向钱看”成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准则。(二)偏重职业价值观教育,弱化了核心
3、价值观的引导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和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逐步提高,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就有了“参照物”,这种“参照物”为他们毕业面临的就业提供了方向。学好专业课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能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但是,有些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只注重专业课而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他们以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为准则,只树立与之相关的职业责任感,培养与之相关的职业价值观。而有些高校也把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也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内容,但职业价值观并不等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4、值为指导和总的指引,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有所作为。(三)网络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扩大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说,网络内容复杂多样,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来看:网络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海量课件、论文、科学及管理前沿讲座等优质学习资料;网络招聘、电子商务等均为容易接受新信息的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网络连接全世界,提高了大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易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负面来看:由于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较成人相对较弱,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在网络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思想观念
5、、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庞杂不一,其中负面的信息容易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紊乱和对现实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动摇。三、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一)构建高校政治辅导员与思政课专任教师育人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思政课程亲和力不强、理论课和教育服务“两张皮”的问题,如何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有机融合,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合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为二者实现优势互补
6、、深度融合提供了条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般理论知识水平高深,实践上存在短板。辅导员的优势在于掌握了大量的鲜活案例和实际问题,但又存在年轻、专业背景多样、理论知识不足等问题。强调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融合,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统一于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目标上。高校应致力于构建辅导员与思政课专任教师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造一支创新型、担当型、奉献型和学习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强起来、亮起来、硬起来。(二)创新培育理念,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高校应创新价值观培育理念,并激发学校思想教
7、育工作者的价值内驱力。内驱力这一概念被引入社会心理学后,被定义为由内部或外部刺激唤起的并能指向某种目标的有机体的内部状态。要想激发高校教师的价值内驱力,需要加深其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应该提高其把握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信息数据具有开放性和便捷访问性等特征,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民主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都极易被大学生接触到。在这方面,高校教育者应当积极面对实际的社会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分析一些存在的社会问题,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高校在创新价值观培育理念的过程中,还必须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做到这一点
8、,就必须抓住“需要”这个关键词。需要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题,也是人们在社会行为中的基础以及出发点。提升价值观认同培育还应该帮助大学生满足他们的自身需要,在深刻分析和把握这一需求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方针。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价值观认同培育实现提升其品格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标,使这一目标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密切相关,使价值观的内化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内在要求。(三)转变传统教育方式,运用融媒体优势开展思政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微课创设移动快捷的时尚教学环境,促进大学生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微课学习具有移动性,能够让大学生随时学习社会主义
9、核心价值观,成为真正的移动课。而且,微课作为视频教学资源,它的参与互动学习环节,可以让大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认知、理解核心价值观,促使师生之间能够畅所欲言。高校可以利用微博的开放性、原创性提升高校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将微博作为载体,将核心价值觀的理念融入微博的热搜或榜单中,进而在引起大学生对事件本身密切关注的同时,使事件背后可融入的核心价值理念辐射到大学生群体,极大推动价值观的传播实效和范围。而与微博不同的是,微信上大部分都是熟人,传播效率往往会非常高,其到达率和信任度是其他媒介暂时无法达到的。因此,合理植入核心价值观理念,对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有重要的作用。高
10、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实现“多网”联动,并结合运用多种新的媒体工具,比如将在全国学校中推广的易班平台,党员每天必学的“学习强国”等平台统筹起来实现思政教育全媒体覆盖,架设起思政工作的有效平台。思政队伍要认真分析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运行机制,让新媒体更好地为我所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全新的局面。(四)坚持实践育人,形成内力与外力结合的培育模式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大平台。高校学生们开展社团活动是高校所有实践中最为贴近日常生活的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及着力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中各种类型的社团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通过开设创业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
11、等实践课程,鼓励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或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社会实践日常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现状、把握基本国情。志愿服务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方式。广东高校在“爱青春,爱奉献”志愿服务活动中,开展广泛的动员,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预防艾滋病宣教等活动,受益人数达数十多万人,既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又磨练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志愿服务精神成为大学生的一种生活。四、结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高校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思想熏陶、文化养成、实践保障等一系列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外化为自觉实践行动。只要教育工作做到位、不懈怠、不放松,大学生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引领者。参考文献:1肖贵清,武传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及其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7(3):73-77.2邢鹏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与培育对策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2):117-124.3丁菲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