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760.50KB ,
资源ID:100280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28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WORD版有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WORD版有答案).doc

1、中国古代史:3.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与科技文化一单项选择题:“小题大做”1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2“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 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 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 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 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为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的“我能为君辟土地

2、”即能说明井田制瓦解,另据材料中的“无意中揭示”,可见选项不是孟子要说明的主要问题或材料直接反映的,故选择C项。3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的本质内涵【答案】B【解析】 解答本题要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观点,然后将题干设问转换成“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A项是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

3、,排除。 5有史家评论说,“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6汉书董仲舒传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答案

4、】B【解析】据关键信息“道、教化、正法度”可知,董仲舒新儒学糅合了道家、法家等思想,B项正确;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没有反映;C项说法错误,三教合一是指儒道释三家;D项说法错误,董仲舒是传统儒家的基础上,吸收道、法、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加以改造。7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C【解析】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

5、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8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理解。据题干董仲舒新儒学为“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服务,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为汉朝的大一统政治服务,说明作者肯定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故选A。【答案】B

6、【解析】从题干中的“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克己复礼是“存天理,灭人欲”,A、C、D三项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11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13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

7、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答案】C【解析】材料两句名言反映了理学积极影响,即重视社会责任感。A项反映的是人际关系,B项反映的是研究问题方式,D项反映的是儒家义理观,C项强调以国家为重,反映高度社会责任感,故选C。14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

8、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与阅读的能力。材料意思是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材料体现的是道家无用思想,D项属于老子思想。A项是心学,B项是董仲舒的主张,C项是荀子的主张。16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该言论的主要含义是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

9、“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 百姓认为“之所非”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故D项符合材料本意。17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两者的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理” 与“B气”的地位 B是否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C唯物与唯心 D是否能辩证地看问题【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把世界万物的本源概括为抽象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这是唯物主义,这是两者的本质别,C项正确;A项是属于程朱理学;题干两者都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B项排除;D项不是两者的本质区别。1

10、8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答案】A【解析】本据题干分析,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21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

11、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扩大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22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答案】A【解析】据关键信息:经验工工艺的水平上、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

12、成分。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化构建,A项正确。B、C、D三项均未体现。25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答案】C【解析】由“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判断这是豪放诗人李白。26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

13、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答案】C【解析】据题干“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判断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选C。29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

14、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30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32“国家将有

15、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答案】C【解析】材料宣扬的是“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所以,对君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33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 C“三纲五常”D“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

16、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B项。A、C、D三项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答案】D【解析】材料大意是说,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应当尊重“群心”(民意),百姓认为“之所是”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非”, 百姓认为“之所非” 君主和大臣都不能“矫之以为是”。故D项符合材料本意。36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材料中“一成不变之观”指的是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答案】C【解析】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指出:“周孔种其

17、因,是种封建解体之因,是种国家融化在社会里面之因。秦汉收其果,是一面收融解融化之果,还一面在种种问题上收融合统一之果。所谓一成不变之观,即从此中国便是天下(社会)而兼国家的,从此便是以儒家为治道之本而摄取法家在内的”,故选C。【答案】A【解析】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A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C、D两项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39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对材料所说“异质”的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

18、求B继承了先秦儒家思想的精髓 C奠定了思想解放潮流的基础D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D说法不正确。40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答案】A【

19、解析】据关键信息:经验工工艺的水平上、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由此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突出,但轻视理化构建,A项正确。B、C、D三项均未体现。43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作者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答案】C【解析】由“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判断这是豪放诗人李白。44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分析中国某一时期文化特征时曾这样概括: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

20、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46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

21、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47两宋时期,“莆登科第者益众”,“魁人韵士彬彬辈出”,“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等佳话频传。从制度层面看,古代莆仙地区出现这种盛况的原因主要是A科举制度的完善 B学校教育的发展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城市经济的繁荣【答案】A48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

22、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据题干所示“贾宝玉和贾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根据宗法制中血缘亲疏关系影响政治地位的特点,造成了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说明是宗法制的影响。【解析】观察图,据唐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说明融入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选D项。50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

23、跃 各种思想 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社会的转变”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均有表现,属于经济领域,属于政治领域,属于思想文化领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不是这一时期转变的表现,故选A。51“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A以德治民,反对苛政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有教无类D维护周礼,贵贱有序【答案】D【解析】A体现了孔子“仁”“德”思想;B认为自己做不

24、到的事情不能强加于其他人,体现了孔子处事原则;C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不分贫富贵贱,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D体现了孔子维护奴隶制等级的思想,属于消极的内容。D不属于孔子的思想精华。52“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该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体现了荀子礼法并用的政治思想。5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25、。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主张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中 央集权思想C孟子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虚静以统天下”应该指的是老子的道家思想清静无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5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秦朝之后建立汉

26、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治国理念。“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 一统、专制的体现。B、C、D说法错误。56“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是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朝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王者配天”“天有四时,王有四政,通类也,天下所同有也”和所学史实可判断反映的是天人感应学说,此学说

27、是西汉儒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成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57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的主张是A独尊儒术 B三纲五常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子代表天管理民众,但是天子违背了天意,不行仁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结合材料内容“皇天见异,以戒朕躬”可知这种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天人感应的学说。58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

28、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故正确答案是A。60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强调治学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答案】A【解析

29、】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的核心意思是做学问必须儒、道、佛三家兼学,缺一则偏。故A项符合题意。6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A【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王守仁认为良知就是理,通过格物这一方法(即途径)达到融会贯通而明“理”的目的。64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

30、”,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李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C封建专制走向衰落的标志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A、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李贽对以理学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大加鞭挞,这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65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宣传反清革命思想。梁启超、孙中山他们推崇黄宗羲著作的原因是黄宗羲A主张工商皆本 B强调民主法制C反对封建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黄宗羲的认识。作为明末清初三大

31、进步思想家之一,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后来的孙中山等借此来进行思想宣传。66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 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是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中黄宗羲批判古代封建社会中,君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君主统治,而不是为了天下百姓。他否定这种做法,反映出他主张为天下人立法,而不能仅仅为私立法。而近代法制精神以西方启蒙思想为基础包括“三权分立”“人民主权”

32、等,材料中显然不具备。6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指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是明末清初中国民本与民主思想萌芽的代表人物。黄宗羲等人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主张限制君权,冲击了传统观念,黄宗羲公开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理学则极力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力图证明封建秩序的永恒不变,这是二者的最大差别。63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33、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除井田,民得卖买”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答案】C64心即理指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这是王阳明思想的基本出发点。下列不属于王阳明思想主张的是A人的良知即是草木瓦石的良知 B求理不必外求,只需致良知即可C人先天具有仁义礼智这些道德 D理是事物之理,存在于事物之中 【答案】D65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66“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

34、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答案】C6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他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黄宗羲主张“置相”的目的是A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 B废除世袭君主的制度 C实现人民主权的理想D减轻皇帝政务的负担【答案】A68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据此判断,孔子的评价标准是A历史功过 B阶级立场 C客观事实 D伦理道德【答案】C69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初步发展时期。下列历史成语典故中,能

35、反映该时期儒家思想核心的是A墨守成规 B当仁不让 C鼓盆而歌 D程门立雪【答案】B7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 B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C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 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化【答案】C72明末,战乱迭起,但明朝部分官员却无计可施,一筹奠展,只能“临危一死报君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宋明理学的盛行 B专制制度的强化C科举制度的僵化 D内阁职能的缺失【答案】A73有学者认为: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一

36、提法的依据是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76墨子公孟中说:“儒者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弦诗三百,诵诗三百”。楚辞离骚、九章中涉江等篇的末节都有“乱曰”,“乱”既是内容的总结,也是标识音乐的末章。这说明先秦文学具有A综合性 B创始性 C随意性 D写实性【答案】A77据统计,1522 - 1620年问,福建建阳地区书坊刊刻的通俗小说占整个明代通俗小说总存量的近20%,高居江浙等其他地区刻本数之上。可见,明代建阳地区A已成为全国印刷出版中心之一 C教育普及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B部分行业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7、D通俗小说创作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答案】A80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该思想是A心学 B理学 C阴阳五行 D佛教【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可知A、B项分别产生于南宋、北宋,明显不符。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被秦汉道家、儒家和神仙方士以及後世道教所吸取。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广泛流行。故正确答案是D。8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其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

38、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D83唐朝后期学者李翱提出“复性说”。“复性说”主张:人性本善,圣人不为情欲所累,故未丧本性,一般人往往溺于情欲而迷失本性,以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要扭转道德沦丧造成的社会混乱,必须劝导人们灭掉情欲,从“弗思辅虑”中求得“至诚”。由材料可知,李翱“复性说”A以佛教思想完善传统儒学 B体现了三教合一趋势C要求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D带有佛道融合的倾向【答案】A84明末清初学者颜元说:“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后儒乃云正其谊(义),不谋其利,过矣!宋人喜道之以文其空疏无用之学。予尝矫其偏,改云:正其谊(义)以谋其利,明其道

39、而计其功”在此,颜元主张A见义忘利,贵利贱义 B重义轻利,贵义贱利C以义制利,见利思义 D有义无利,有利无义【答案】C85历史学家黄仁宇评述明代思想家李贽时指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李贽倡导的)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段材料意在说明李贽的思想A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限 B民主色彩缺乏社会基础C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 D遭到封建统治者的摧残【答案】A87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的主张是A强化君主专制统

40、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答案】C88秦始皇焚书,只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不在禁、焚之列,焚书之后又坑儒以警告天下,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充分说明A政治制度决定文化的命运 B专制主义统治的空前强化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主流文化已被否定和限制【答案】C89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譬如扇子只是一个扇子,动摇便是用;放下便是体;才放下时便只是一个道理;及摇动时,亦只是这一个道理。”在此,朱熹主张A感知是先验的、第一性的 B物质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C形而下的扇子是具体的存在 D理是先于物质存在的实体【答案】D90王安石提出“贤者,鞠以立性者也;圣人,

41、尽性以至诚者也;神生于性,性生于诚,诚生于心,心生于气,气生于形。”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答案】A92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的经济政策和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回答此题关键要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42、即当粮食价格较高或较低的时候,封建统治者利用行政命令强行平抑粮价结果是适得其反,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王夫之的主张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在经济思想上的反映。93明清时期,我国一著名学者指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这一思想的实质是A反对君主专制B抨击封建统治C要求学以致用D反对个人崇拜【答案】D94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B思想影响文化传播C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的反映【答案】D95元代

43、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 A城镇经济的繁荣 B统治者政治清明 C戏曲文化的发展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A96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由此反映出宋代A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 C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答案】B97傅东成在论述唐宋社会变革时指出,唐文化的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既接受外来文化,

44、又受魏晋南北朝文化中的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三大因素影响。至宋,各派思想如佛、道、儒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产生,文化精神及动态转向单纯和收敛。作者的态度是A唐文化优于宋文化 B宋文化优于唐文化 C民族本位文化重要 D客观地陈述了史实【答案】D100“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答案】D101“执法之吏,不窥先圣之典;捂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之儒,不通律令之要是以博陈其教吏服训雅,儒

45、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这一材料主张A法儒皆黜 B崇法抑儒 C崇儒抑法 D法儒调和【答案】D102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这段话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理学的理解能力。 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正

46、确答案是A 。103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答案】B104张载曾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答案】A106某时期的文化特征如下: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

47、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该时期是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体现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形式逐渐被平民所接受,宋朝时期平民阶层发展壮大出现了平民较为容易接受的通俗艺术。10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

48、和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贵贱是天生注定的,这与儒家思想“天人感应”观点有相似之处。108“今人之性恶,必将待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持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庄子【答案】B 109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答案】B 110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

49、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答案】C111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可知立王以使民尽善,此处的王即封建帝王。故正确答案D。112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个皇帝,曾受封“秦王”,以“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李世民的夺位行为违背了孔子的“礼” 董仲舒的“纲常” 西周的宗法制 老子的“道”A B C D【答案】A114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橫议之后

50、,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李贽认为,李斯建议“焚书”是英雄言论,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势必要求加强思想统一,这是时代的需要,只不过手段残暴了一点罢了。儒生怨不得李斯和秦始皇。也就是说,战国之后,国家要求统一,只有思想统一才能服务于政治统一。即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A项符合题意。B、C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1516世纪后期,传教士利马窦来到中国,他说汉语、穿

51、儒服,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赢得一部分开明封建士大夫的好感。他得到士大夫好感的主要原因是A带来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符合了士大夫经世致用之学C天主教有利于新儒学发展 D借天事教冲击儒学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利马窦说汉语、穿儒服,可以得到士大夫的好感,同时宣传西方科学知识,符合了士大夫经世致用之学的需要。故选B。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116清代学者黄百家反思中国传统科学理论时写道:“若太极,若阴阳可任人之诬捏,吾不敢致问,以无所证对也。”他认为中国传统科学理论A没有完整体系,支离破碎 B具有模糊性,无法证伪C过分崇拜权威,不敢超越 D专制性严重,缺乏自由【答案】B117“三五步走遍天下,

52、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该诗句描述的传统艺术是A书法B绘画 C戏剧D杂技【答案】C【解析】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三五步走遍天下”据此判断,这是夸张的虚拟化场景。符合题意的是C。120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答案】B【解析】由红楼梦“深刻反映现实”、人间喜剧是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可知,两部作品都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B项

53、正确;D项是A项的特点;C项是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故选B项。12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A122中国文人为获取报酬而替他人写墓志铭的现象自古有之,但为商人大量写墓志铭或寿序则是明代的新现象。该“新现象”说明的问题是A明朝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较快发展C士商之间的界限已经完全被打破 D传统儒家价值

54、观念受到严重挑战【答案】D 【答案】B【解析】曲阜是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诞生地,少林寺与白马寺是佛教圣地,成都武侯祠是祭拜诸葛亮的专祠。127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且探索世界本源 【答案】B【解析】钱乘旦先生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但正因为如此,又使国人认为中国“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

55、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选B项。128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指的是A宋明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解析】分析材料,“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是指以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积极倡导反对君主专制、经世致用等思想。本题选C项,A、B项说法

56、明显错误;D项明清时期中国没有“自由”“平等”思想产生的土壤。二材料解析题:“大题小做”129近几百年来,中国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局部),全图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局部内容为南京市民在街上看戏的场面。 【参考答案】信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城市发展,戏剧兴起(市民文学兴起);绘画艺术发展。13017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展开的同时,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也在潜滋暗长,然而中西方历史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思想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

57、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及思想特点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分析启蒙运动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1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华传统议论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

58、化史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根源。【参考答案】(1)表现: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民水君舟”,墨子“兼爱非攻”等。(2)根源: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1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

59、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法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133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朝后期,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性 (即本性)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依据材料,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经济原因。【参考答案】(1)观点:认为人都有私心的;尊重人的基本要求(或肯定人的正常需求);主张人的个性自由、多样;不以圣人的标准为唯一反对权威(或是

60、非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化)。(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34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推动观念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 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 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 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 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伤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只能是“中世纪末期

61、的产物”,而不能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清之际,文化学术界首先掀起了一场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中国古代先后出现的三次思想活跃时期分别是在何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出现“推陈出新的思想浪潮和文化大繁荣”的社会背景。【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明清之际。(2)背景:明亡清兴的朝代更替和抗清斗争的必起;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1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

62、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至“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中国儒学史论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参考答案】(1)主张: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等民主思想,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心学”。(2)共同: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3)原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137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

63、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138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生生不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

64、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的是重大的政治变革前面论述的混乱和改革深深的影响了中国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估价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述材料中“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伴随着经济变革而来”发生了怎样的重大的政治变革?孔子、老子、韩非子三人的思想是如何“适应过渡时期需要的”?1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5、。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二:朱子曰: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被夹杂者。朱子曰:富贵,身外之物,求之唯恐不得,纵便得之,于身心无分毫之益,况不可必得乎?若义理求则得之,能不丧其所有,可以为圣为贤,利害甚明。人心之公,每为私欲所蔽,所以更放不下,但常常以此 两端体察,若见得时,自须猛省,急摆脱出来。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财富与道德的论述上有何变化?概述材料二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变化:由肯定人性及合理的财富要求,到否定人性,否定财富的作用,追求纯粹的义理道德。(2)影响:积极:重视气节

66、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消极: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产生了消极影响。140“经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王守仁王阳明全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政治社会背景。【参考答案】 (1)内容:致良知。(2)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或“民之陷溺”);伪善流行(

67、或社会风气败坏)。141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推动观念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 觉醒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学说的鲜明的多元特征与强烈的原创精神,对后来大一统王朝政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概括说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与当时社会变革的关系。【参考答案】关系:“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法家思想指导各国变法,推动封建制度确立和国家统一。142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

68、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特点: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大,数量多;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管理严格。143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

69、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1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概括上述材料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参考答案】观点: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

70、要(仁是道德的根本,要坚守仁)。145选择正确的改革道路,对于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理,有耻以格。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归纳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指出这些观点的积极意义。1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孔子与董仲舒的伦理思想是对他们生活时代所提出的挑战的回应。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周天子式微以及血缘关系的淡化,贵族间攻伐、僭越之事屡有发生,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天下大乱的局面。董仲舒生活在西汉鼎盛的汉武时期,虽然那些“自为法令、拟于天子”的势力迭遭

71、打击,但尚未彻底铲除而继续威胁着皇权的巩固。另一方面,小农也面临着被兼并而破产的境地。某些封建官僚贵族“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使劳动人民“日削月胺、寝以大穷”。马国华脂乙子与董仲舒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孔子与董仲舒的“生活时代”所面临的“挑战”。并以此说明两位思想家作出“回应”的各自的目的。【参考答案】(1)挑战:春秋时代: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或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汉武时期:皇权受到威胁(或王国问题);小农破产。(2)目的:孔子:恢复礼乐制度。董仲舒:维护皇权和小农经济。1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

72、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李贽所生活的时代,分析“李贽的悲观”产生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君主专制的加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道学家的虚伪,思想界的因循守旧。148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

73、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的体现。【参考答案】(1)思想:道教(玄学)、佛教盛行。(2)书法:王羲之的行书(或兰亭序)。(3)绘画: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149style意指风格、时尚,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时尚元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

74、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中国史博学人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市井娱乐生活繁荣的原因?150公共舆论的发展状况,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必使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每朔日,天子临幸太学,宰相、六卿、谏议皆从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政有缺失,祭酒直言无讳。”“学官讲学,郡县官就弟子列,北面再拜。师弟子各以疑义相质难。郡县官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摘自黄宗羲学校上述材料中黄宗羲主张学校应在国家政务中发挥什么作用?分析其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