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1915-16苏教版(无)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
2、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夸夸你见到的景物吧!(8分)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3、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古老的( ) 粗壮的( ) 洁白的( ) 欢唱的(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金色的( ) 明亮的( ) 飘扬的( )
4、可爱的( )二. 选一选,填一填,相信自己一定行。(6分)居然 果然 忽然1.老爷爷真是不敢相信,自己( )爬上了天都峰。2.( )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3.这次登山活动,小明不出大伙所料( )得了第一名。三.请你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6分)1、们向在校园里( )的小鸟打招呼,向( )的老师问好,向( )的国旗。2、和弟弟常常( )玩耍。3.( )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 )快乐。四.小动物们不小心把这些句子的顺序弄乱了,快帮它们排好队。(6分)( )虹听见了,就骄傲起来,连太阳都看不起。( )虹不相信,还是很骄傲。( )人们都称赞虹很美丽。( )不一会,白云遮住了太阳,
5、虹就不见了。( )白云对虹说:“你很美丽,这是真的,不过要没有太阳,也就不会有你了。”( )刚下过雨,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五.阅读短文,完成。在旁的青草地上,长着许多野花。我很喜欢野菊和蒲公英,野菊的花有淡白和浅蓝的,蒲公英开着淡黄的小花朵。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的花朵凋谢后,花托上会结出雪白的绒毛似的东西。田野的风吹着,那雪白的绒毛便在空中飞扬起来,比柳絮还轻;飞着,飞着,又像一朵一朵的雪花一样,从空中轻盈地降落下来。1.我要给短文加个题目:( )(2分)2.用画出蒲公英的绒毛在空中飞舞的句子。再读一读。(5分)3.我能填一填。(2分)( )的绒毛 ( )的蒲公英在鲁迅先生的全部生
6、活里,书籍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幼年时期的鲁迅,看书以前,自己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捧书阅读,以免把书弄脏而造成损害。成年以后,鲁迅先生读书十分刻苦认真,他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批修书工具,那是一些简单的划线仪器。几根钢针,一团丝线,几块砂纸,以及两块磨书用的石头。鲁迅先生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使得他珍藏的一万多册图书保存完好,没有一册出现破散的情况。鲁迅先生一向乐意把书借给别人看,特别是青年学生,但是归还时,如果发现书上有了破边卷角等情况,是会不高兴的。对于那些不爱护书籍的借阅者,鲁迅宁愿把书送给他也不忍看到那本被污损的书再转回来。鲁迅先生还时常把一些好书主动赠送给那些需要用书的人。每当把书寄出去时,他都要亲自仔细地把书包扎好。这种花在包书的心力,是为了友人,更是为了书籍。练一练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陈列: _乐趣:_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 字句。他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_3填空。短文的第1节和后面几节之间是_关系。第2节写鲁迅_4 你平时爱书吗?你觉得自己要向鲁迅先生学习什么?结合实际请写出一点来。_六.习作。(17分)我们的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笑声,泪水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这次我们就来写一写难忘的日子!写完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