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260KB ,
资源ID:100216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216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福建省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养正中学、安溪一中、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2015级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联考试卷考试科目:历史满分:100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者:郭新峰 审核者:黄永治张冬梅邹年根谢朝东第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1. 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野”

2、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A. “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B. “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C. “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D. “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据点叫国”,可知“国”能发展为封建城市,但也可能发展为具有多个封建城市的“国”,A项表述不准确,排除;从“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可知“国”的范围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大小,B项错误;从“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可知“国人”是诸侯的族人,C项正确;从“国以外的土地叫野”、“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可知“野人”是受诸侯国控制的人口,D项错误

3、。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其概况 【名师点睛】关于对分封制作用的认识,要注意分初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来把握:(1)初期:稳定政治秩序,巩固周天子的统治;扩大西周版图。体现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2)后期: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被削弱。体现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2.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 最早实行了郡

4、县制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从2

5、002年的阿房宫考古队考古发掘中发现,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关于阿房宫的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论证B. 教科书关于秦朝后期的历史必须重新编撰C. 任何历史研究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D. 史记不可能是信史,信史之说不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阿房宫的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相互印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一定必须重新编撰,选项B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不一定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选项C说法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史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信史,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 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

6、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A. 门阀氏族政治的形成B. 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 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D. 监察的非理性化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寒人代表“皇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等字眼意在强调寒人地位的上升其实是专制皇权加强的产物,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门阀氏族政治强调门第,寒门的地位是低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教育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监察的严密性而不是非理性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5. 贞观三年,吏部尚书杜如晦对唐太宗说,“两汉取人

7、,皆行着乡闾,州郡贡之,然后入用,故当时号为多士。今每年选集(科举),向数千人,厚貌饰词,不可知悉,选司但配其阶品而已。铨简之理,实所未精,所以不能得才”。这表明A. 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B. 杜如晦认为科举制有缺陷C. 唐朝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D. 唐初选官缺乏统一的制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厚貌饰词、不能得才”等字眼意在强调科举制也是有缺陷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唐太宗决定改革科举制度方面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唐朝是科举制而非继承了汉朝的察举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唐初选官有统一的制度即科举制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8、6. 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同时实行了进士观政、监生历事的实习制度和从地方现任职官中挑选秘书的“观政进士”。明代的这一制度A.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力度B. 有利于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C. 促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 提高了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制度。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明代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也就保证了秘书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和材料的主旨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明代的这一制度只是保证了秘书

9、选抜的公平公正和实效性,而不能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古代中国秘书的地位是不高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秘书选抜的问题而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7. 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发明的秤用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做标记,又加上了福禄寿三星,意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中国的

10、秤文化能够说明A. 中国的秤是世界上最为精准的衡器B.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经营理念C. 中国的秤促进了古代商品经济繁荣D. 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诚信经营的状况【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秤是用来经商的,福禄寿属于中国推崇的传统文化,材料中的秤文化也就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业经营理念的结合,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说明中国的秤是否是为世界上最为精准的衡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秤文化不但说明商品经济繁荣还说明了文化的繁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无商不奸说明了古代商人未必能够诚信经营,材料也未体现诚信经营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8. 唐代耒耜经

11、中记载的曲辕犁,构造更加复杂和完备,由犁底等11个部件组成,已能根据需要进行深耕和浅耕,以及调节耕地的宽窄,操纵便利。这种记载表明A. 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B. 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C. 重农抑商政策深入人心D. 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材料中的农具的复杂和完备、“深耕和浅耕”、调节耕地的宽窄等字眼是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是特别注重精耕细作的,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中的“封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项中的“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并不是深入人心,本身就是错误的说法,是不合题意的,排除;C项中的“农业动力发生深刻革命”,材料

12、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注重精耕细作9. 宋代的蚕桑生产区域遍布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但据宋会要记载,北宋时仅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266万多匹,占全国的2/3。这说明长江流域A. 丝织品市场需求量大B. 民众纺织积极性较高C.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D.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答案】D【解析】由“每年上贡的丝绸”“占全国的2/3”可知长江流域丝绸生产在全国所占的地位,说明其丝织技艺水平较高, 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已明确“上贡的丝绸”,可见丝绸并不用于市场交换,无法说明A项;丝绸并不用于市场交换自然

13、也无法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出长江流域与全国的比较,并不能说明长江流域内各地间的发展情况,排除C项。10. 1372年,政府颁布法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改变元代佃户对地主“侍奉如承官府”的情况。这本质上反映了A. 宗法制是处理农民关系的主要手段B. 伦理思想影响深远C. 政府法律上承认人身依附关系变化D. 租佃关系更加普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可以看出,这一法令淡化了佃农和地主之间的关系,更强调了伦理上的关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

14、错在“主要”二字,材料体现的是法律的作用;B选项不符合“本质上”的要求;D选项没有理解材料的关键。11. 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颁布法令,规定在政府允许开放的港口设立海关,征收进口税和出口税,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A. 标志着古代海禁政策终结B. 加速了世界白银流向中国C. 促进了中国融入世界市场D. 促进了中国经济质的飞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隆庆开放后进出口税制逐步完备,由抽实物税改为抽银,也就加速了世界白银流向中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隆庆开关后仍然还有海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隆庆开关中国经

15、济仍然是封建经济并未出现质的飞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隆庆开关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 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加速了世界白银流向中国,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 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12. 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A. 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B. 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C. 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D. 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答案】A【解析】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

16、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于是出现了纸币。明清时期纸币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表明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这是根本原因,故A正确;B、C、D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13. 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A. 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 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C. 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 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A项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

17、,排除。14. 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 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 反映三教对立的趋势C. 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D. 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魏晋玄学,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是指儒家思想;“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符合道家思想。综上可知,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理学是宋朝时期的新儒学,题干中玄学是魏晋时期,排除A;“三教合一”的趋势是在唐朝时期,排除B;D项中的“

18、正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魏晋玄学相关状况15.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

19、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故C正确。皇帝好恶不是社会对艺术的评判的决定因素,故A排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过于绝对,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故D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王羲之16. 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A. 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 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 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 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

20、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故D项错误。17. “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的新开拓。清代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A. 讲究师法自然B. 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C. 追求勾画精致D. 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讲究师法自然、追求色

21、彩和光的应用、追求勾画精致均属于绘画领域的老传统而非新开拓,“舍形悦影” 属于绘画领域的新开拓,因为它强调了画家自己的主观感悟,即强调了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选D是符合题意的。 18. 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A. 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学说B. 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举C. 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D. 否定了董仲舒地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王夫之19. 古代雅典城邦会于每年冬天在每个部落提

22、供的多名人选中选举产生一百多名官员,包括步兵和骑兵指挥官、财政官员及主管宗教事务的官员,之后会对这些官员进行入职前训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这说明古代雅典A. 坚持代议制民主原则B. 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D. 在城邦内部实行直接民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对这些官员进行职前训练及测试,好在古希腊仲夏新年时使这些官员顺利投入工作”中可以看出古代雅典比较注重官员的专业化发展;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注重部分官员的专业化发展【易错警示】

23、雅典民主制度的缺陷:(1)民主范围非常有限,而且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少数男性公民的奴隶主专政,广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有政治权利;(2)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如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0. “在任何情况下,我首先确定一个我认为是最健全的原则,然后设定:凡是看起来符合这个原则的东西,不管是在原因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相符合,都是真的;凡是与之不相符合的东西,就不是真的。”这是一位古希腊哲学家的言论,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未经谨慎权衡的生活就不值得去过”B. “人是万物的尺度”C.

24、“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D. “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从人的内心寻求规定自然的原则和根据,属于人文主义,谨慎权衡是反映人的内心思考,选A与该言论精神实质最为接近,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未体现人的内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未体现人的内心,不符合题意,排除;“谁来监督这些监护人”强调了人性的不足,和材料主旨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21.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

25、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一【答案】D【解析】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可以看出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利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的,A项不选;B项不选,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适用范围;C项只符合“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与其它条文不符;由“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强调人民权力,而“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 “凡煽动敌人反对

26、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强调国家的利益,两者是统一的,D项正确。22. 1871年宪法作为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学者认为,作为一部“约定性的宪法”,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1871年宪法A. 赋予人民选举权B. 规定成立联邦制国家C. 限制了皇帝权力D. 确立内阁对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议会由选举产生,人民一定的选举权,所以说德国的民主不乏“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联邦制国家是政治体制的形式,和“现代民主政治”的色彩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德国保留了封建残余,皇

27、帝权力大未受限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内阁对皇帝负责,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名师点睛】1871年宪法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内阁对皇帝负责。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23. 拿破仑在回忆录中曾说:“如果华盛顿是个法国人,而又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处崩演边缘,外遭敌人侵略,我想他就不会是华盛顿;如果他坚持自己所为,我想他只会被认为是傻瓜。至于我,只是戴着王冠的华盛顿。”他的主要观点是A. 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B. 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C. 对外战争已不可避免D

28、. 法美两国的国情迥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拿破仑认为自己当皇帝是迫于国情,即他认为帝国政体是国情使然,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他的主要观点是帝国政体是必然趋势而非民主共和是必然趋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是一部分观点,不能全面他的主要观点,反映不符合题意,排除;他的主要观点不仅仅是国情迥异,迥异是为了为自己当皇帝找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4. 下表摘引了美国学者所著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根据所学,对下表章节核心内容解读正确的是目录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29、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A. “着火的房子”,反映美国联邦体制面临危机B. “小州的胜利”,说明美国中央集权制的衰弱C. “总统制的迷局”,反映出总统丧失了行政权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存在着局限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邦联体制面临危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小州的胜利”是大州和小州妥协的产物,美国中央集权制是在加强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总统掌握行政权,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瑕不掩瑜”是指的宪法存在着种族问题等局限性,故本题选D。25. 英国革命期间,议会中有人说:“如果我们击溃了

30、国王99次,他和他的后代依然是国王;而如果国王击败我们,哪怕是一次,所有的人都要被绞死,我们的子孙一定要沦为奴隶。”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即无论如何,英国不能没有国王,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这说明当时英国A. 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B. 君主立宪制有群众基础C. 欲为革命披上合法外衣D.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而以议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无论如何不能成为国王的阶下囚”等信息可得出要限制国王的权利,并不是希望保留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排除;材料中的引文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两难,在这两难之间,他们选择了妥协,采取保留国王,创立

31、了一种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再结合材料中“这种思想是当时革命队伍中相当多的人所共有的”等信息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如何选择代议制,而不是阐释革命,故C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妥协,但并不是货么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故D项排除。26. 在荷兰画家维米尔(16321675)窗前读信的少女画作中(如下图),前景处有一条颇具东方风情的毛毯和中国风格的瓷碗。从中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A. 印象派画风盛行B. 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C. 中国瓷器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D. 世界市场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321675已经经历了新航路路

32、开辟,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才出现了毛毯、瓷碗等画面的内容,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维米尔是风俗画的代表,反映的是风俗画的盛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国瓷器是高档商品,不会进入西方寻常百姓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16321675世界市场尚未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7. 18世纪晚期开始,普鲁士政府大力支持工程师们到英国进行考察旅行,工程师们或伪装成顾客或卧底当工人想方设法进入工厂。这样的做法造成A. 英德政治矛盾日益尖锐B. 英国开始保护机器生产技术C. 德意志帝国开启工业革命D. 普鲁士扩大在邦国中的优势【答案】D【解析】

33、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时德国还未统一,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低下,故A错误;英国保护机器生产技术是普鲁士这种做法的原因,不是结果,故B错误;德国开启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后期,故C错误;普鲁士通过这种做法,促进了其经济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咋邦国中的优势,故D正确。28. 1855年,英国一份颇受欢迎的杂志指出:“伦敦的雾可能会导致下层阶级道德败坏、犯罪甚至社会动荡的问题。”当时知名的艺术家和作家们也认为煤烟反映了社会的退化。以上现象反映出A. 工业化进程中大众的焦虑情绪B. 现代主义思潮成为社会共识C. 民众对环境污染有着科学认识D. 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答案】A【

34、解析】材料中人们对“伦敦雾”和煤烟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只能说明是人们面对工业化进程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焦虑、迷茫情绪。故答案为A项。B项不符合史实,现代主义思潮尚未产生;C项说法错误,材料中人们的认识是不科学的;这种现象与“理性王国”无关,排除D项。29.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分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

35、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 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A 项符合题意。B、C 项是共同点,不 符合题意,可排除;D 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可排除。30. 卢梭认为“道德是灵魂的力量与生气”,外在的优雅得体虽使人们不再有不体面的罪恶,但“另外的罪恶却以德行的名义被装饰起来”。科学进步可能加剧不平等,“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他的这一观点A. 符合当时学术界的普遍认知B. 是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C. 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D. 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答案】B【解析】据材料“我们的灵魂正是随着科学理性和艺术臻于完美而越发腐败的”并结

36、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卢梭批判了理性主义导致的一些弊端,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和补充,故B选项正确;当时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学术界的普遍认知仍然以理性主义为主,故A选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虽然是理性主义,但卢梭的反思不能说明他背叛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反思目标针对资产阶级,未涉及资产阶级的虚伪本质,故D选项错误。故选B。31.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D.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答案】

37、C【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的表述不合主题,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思想方面,与民主政治无关,故B项排除;依据材料中“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 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等信息可得出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时明确“牛顿力学体系”“达尔文进化论”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而“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属于社会科学理论,据此分析即可获取正确答案32. 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

38、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A.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B.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C. 社会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D. 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在马克思以前,就有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对阶级斗争问题进行探讨,可见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D项正确。AB两项都在材料中未体现,均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人士对阶级斗争有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条件,没有提及社会矛盾激化,C项与材料旨意不符,

39、排除。故选D。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卷为非选择题,用黑色水笔答在答题卡上。2第卷共4小题,总分其中33题34题35题和36题各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3黑奴贸易路线图材料二1566年,“圣赫罗尼莫号”帆船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抵达马尼拉,于是,往返于亚洲与美洲的远程贸易航线初露端倪。航行于太平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大约将近两年往返于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一次,西班牙商人主要致力于同中国乃至印度进行广泛的交易。生丝、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遍销西班牙本土和它的各殖民地;棉布、麻布也为西属殖民地土著居民

40、普遍接受。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材料三从约19世纪80年代到1914年之间的大规模扩张是如此的迅速和广泛,乃至史学家称之为新帝国主义。在欧洲民族主义上升之时,夺取殖民地成为国家地位的象征和政治、经济威力的证明。工业国家迫切需要新的市场、廉价的原材料和有利可围的投资机会,推动了欧洲及其政府掀起跨越全球的新浪潮。19世纪中期后,欧洲人的大迁移势头非常凶猛。欧洲人涌向海外并跨越大陆。欧洲人用他们的新势力、财富和军事力量,前所未有地主宰了世界。摘编自谢尔曼、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与黑奴贸易相比,概括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2)据材料三

41、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世界市场出现的显著变化,并指出推动该变化产生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贸易范围以中国为中心,涉及亚洲、欧洲、美洲等;贸易物品以中国特产为主;贸易方式以和平的商品竞争为主。影响:促进了晚明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2)变化:由多个中心的区域市场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因素:民主政治和国家政策的推动;工业革命的推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人口的全球性流动;殖民扩张。【解析】本题以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形成为切入点,分析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发展的进程和影响,从而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能力和学科思

42、维。(1)第一小问,据材料,通过比较,可以从贸易范围、贸易内容和贸易方式三个方面入手;第二小问,贸易是一种商业行为,其核心是交换,所以分析其影响可以从收入的增减、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否、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2)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二不难发现,尽管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但此时的世界市场只是雏形,仍然呈现多中心的状态。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是故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真正形成。第二小问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出发,说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的原因(政治、经济、思想等)和联系加强的表现(人口流动、殖民扩

43、张等)即可。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具有良好的教养和悠久的古典文化传统的拉丁文化圈里的一场阳春白雪的思想解放运动,从头到脚都流露出一股雍荣华贵的贵族气息。发生在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宗教改革则是一场下里巴人的群众运动。宗教改革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现在优美典雅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而是表现在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领域中,表现在朴素的世俗社会和平凡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宗教改革才是西欧社会转型的真正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答案】示

44、例: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1417世纪,欧洲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提倡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6世纪,德意志、瑞士、英国进行的宗教改革,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17、18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兴起了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主义旗帜,反对专制王权和教权,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深刻的思想动员,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45、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进程。【解析】一、论题分(0,2,4分)能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论题。这里的思想解放可以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解放运动,如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国的“百家争鸣”“西学东渐”“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等。社会转型就是社会形态、社会体制、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等发生变迁,如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等。(一)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4分。1能具体体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

46、型”的论题,如:启蒙思想与法国大革命;2能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之间逻辑关系的论题,如: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3整体上阐述“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对社会的影响的相关论题,如:思想解放的深度影响社会转型的程度。(二)以下3种情况,论题分计2分。1论题只体现“思想解放方面的具体内容,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维新思想的兴起;2论题只体现“社会转型”方面的内容,如:春秋战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3论题中体现了“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方面的内容,但论述过程中文不对题的。如论题是启蒙运动的兴起,社会转型却论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三)论题只写“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的,或

47、者离题万里的,都计0分。二、论证和整体评价(0,2,3,6分)1论证(6分)(1)能从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且有具体史实的,计6分;(2)单方面从思想解放或社会转型进行答题的,有具体史实的,计3分;(3)论述过程中涉及到思想解放或社会转型方面相关的知识点或关键词语的,计2分;(4)论述与论题无关的,计0分。三、整体评价(2分)看考生答题的整体情况,从层次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角度,对答卷进行综合评定。首先,结合材料分析出思想解放与社会转型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即可。请考生在以下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35. 【历

48、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

49、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开明与守旧并存,带有鲜明的“开明君主”制色彩;改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核心是军事、政治改革,旨在加强中央集权,推进近代化,实现富国强兵;是君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

50、改革。(2)影响: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近代化;实现了富国强兵,大大增强了普鲁士的军事实力,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地位提升奠定了军事基础;推动了德意志民族内部联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形成,为德意志的统一和复兴奠定了基础;强化了德国军国主义传统,对德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概括,例如,可以从内容方面概括为内容全面、领域广泛,也可以从改革的性质方面概括为腓特烈二世改革是一场君主推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2)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既要

51、回答积极影响又要回答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突出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家近代化、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等,消极影响则主要从军国主义的出现的角度进行解释。3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戚继光,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他所领导的抗倭军队被称为“戚家军”。在其军事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德思想。戚继光强调将领要爱民卫民,热爱士卒“使之依如父母”,也要善待俘虏,“战贼既败,所获子女人口,即是真达,不许杀取首级,只将生口送官”。戚继光认为,将帅武德尽管很重要,但因为士卒人员众多,所以更应坚决防止“扎营之处,军士杀老幼、践禾稼、奸犯人妇”等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军人死于战场,虽死犹生,战场上若贪生怕死虽生犹死,军人只有

52、死于战阵,才能绽放生命的光彩,两军对峙,应勇于杀敌;军人更应该学习武艺,强调武艺是防身杀贼的技能,“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1942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写了戚继光治兵语录并把它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等合编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丛书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中“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摘编自丁雪枫戚继光的武德思想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概括戚继光武德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答案】(1)特点:关爱普通士卒,善待俘虏,有浓厚的民本、仁义意识;注重对将帅更注重对普通士兵的品德养成教育;注重

53、培养军人的勇气和基本技能。(2)影响:提高了军队的战斗,有利于获取群众支持,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了古代中国的军事思想;为近现代中国军队的爱国主义、民本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也都可以从戚继光武德思想中找到宝贵的思想资源。”和联系第(1)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时(提高军队战斗力、获得群众支持,有利于抗倭)、近现代(爱国主义、民本主义)等角度分析戚继光武德思想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整体分析:本题以戚继光为切入点,考查了戚继光思想的特点和影响,问题相对简单。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