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10891095年,西欧连续七年旱灾,哀鸿遍野。当时西欧各地广泛实行长子世袭制,这使得人数众多的非长子的贵族不能继承父辈的遗产,只能成为骑士。他们有的凭军功能够挣得一点狭小的领地,有的则一无所有,成为“光蛋骑士”,穷困潦倒,部分人甚至干上打家劫舍的勾当。他们热切盼望着能有一场掠夺性的战争,以便发家致富。同时,许多日渐沦为农奴的农民也不甘心受封建主和教会的压迫和奴役,他们中的许多人走上了打劫封建领主和教会的道路,更多人则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土地与自由。在此稍前,1054年,基督教分裂成两人教派:西面是以罗马教廷为中心的天主教,东面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罗马教皇计
2、划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以罗马教皇为首领,重新统一两派。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曾给拜占庭帝国皇帝米歇尔七世写信,要求恢复罗马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的联合,并以罗马教会为基督教的首领。格列高利七世的这一要求被拜占庭帝国及东正教教会断然拒绝。格列高利七世对此耿耿于怀,于是积极筹划让西欧国家的所有“圣彼得信徒”参加对东方的“圣战”,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正在这时,由东方而来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071年一度攻占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此后,拜占庭帝国位于亚洲的半壁江山几乎全部落入这群信仰伊斯兰教的“异教徒”手中。拜占庭帝国无力抵抗突厥人,皇帝亚历克塞一世只好向信奉同一宗教的罗马教皇及西欧各国求援,这
3、正好为野心勃勃的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所利用。对乌尔班二世来说,真是天赐良机。他可以乘机把西欧社会上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转化成为击败东正教,夺取东方财富的有生力量,并利用这个力量压制世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巩固和确立罗马教廷的无上权威,乃至建立起“世界教会”。1095年,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南部克莱蒙召开宗教大会,以从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与会者群起响应,要求出征。教材中选用的图片正反映了这次大会的情况。因为当时出征者衣缀十字标记,故得其名。十字军东征持续200年之久,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八次。第一次(1096年1099年):1096年春,法国隐修士彼得和德国小骑士
4、穷汉华尔特率领由一些贫苦农民组成的十字军东征,在小亚细亚被塞尔柱突厥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同年秋,诺曼骑士博希芒德等率领以法国贵族为主的骑士十字军约三万人,渡海侵入小亚细亚,攻占塞尔柱突厥人都城尼西亚,次年攻占埃德萨、安条克,分别建立埃德萨伯国和安条克公国;1099年7月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国家在当地横征暴敛,激起城乡人民多次起义。为加强对占领区的控制,教皇批准成立圣殿、医院及条顿骑士团。第二次(1147年1148年):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率德、法十字军东征,分别在小亚细亚和大马士革被击溃。第三次(1189年1192年):德皇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与英王理查一世率军
5、东征。德皇淹死,德意志十字军折返。英法十字军攻占沿海要塞阿卡后撤回。第四次(1202年1204年):由教皇英诺森三世策划,在威尼斯商人的干预下,撕破宗教外衣,进攻信奉同一宗教的商业竞争对手拜占庭,占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在巴尔干的大部地区,建立“拉丁帝国”。第五次(1217年1221年)、第六次(1228年1229年)、第七次(1248年1254年)东征埃及,第八次(1270年)进攻北非突尼斯,均失败。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地先后被埃及攻占,1291年丧失最后一个据点阿卡。十字军东征是打着宗教旗帜进行的侵略战争。战事断续起伏,大地祸水横流,使西亚诸国生灵涂炭,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欧人民同样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客观上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和西欧手工业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