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8 ,大小:323.50KB ,
资源ID:100207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207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河南省洛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少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淋巴ABCD4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受精作用B消化酶的合成C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5某同学给健

2、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稳态是通过人体正反馈调节实现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

3、丢失8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B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10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

4、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11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12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脑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能听懂话但不能讲话13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

5、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1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15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生长激素、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抗利尿激素D肾上腺素、生长激素16消渴症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而膏浊不止”该病的发生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A甲状腺B胰岛C胸腺D肾上腺17

6、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如表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4040乙1010A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B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C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D甲注射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1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7、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19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20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21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血糖含量发生变化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BCD22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 B细

8、胞都属于免疫细胞B免疫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C溶菌酶、抗体和抗生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2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嗤细胞的胞吞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丁细胞与靶细胞接触ABCD24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的花粉便会打喷嚏、发生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C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D过敏反应中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

9、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25蛇毒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肽将眼镜蛇蛇毒处理后注人马体内,可获取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眼镜蛇咬伤的患者以下选项与此治疗原理最相似的是()A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B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抑制乙肝病毒增殖D给新生儿注射乙肝抗体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2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关于吲哚乙酸 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胚芽鞘的伸长区大量合成B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C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色氨酸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27如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0、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尖端28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29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调节剂应该是()A乙烯利B赤霉素C青鲜素D脱落酸30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虎 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可能正确的是

11、()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B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C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D较髙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3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重吸收作用BI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C内的葡萄糖通过主要进入淋巴D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32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B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C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D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

12、的转运需要消耗ATP3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 与其细胞氧化放能和ATP的利用有关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34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C实验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 上,对照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35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

13、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发育 番茄果实成熟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36(8分)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 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呢?请根据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人红细胞稀释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与人红细胞稀释液等渗的NaCl、NH4Cl、NH4Ac(醋酸氨)、NaNO3溶液;蒸馏水;试管等(1)实验思路:取试管若干等分成5组,每组试管中加人的成分应在蒸馏水和4种等渗溶液

14、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人红细胞稀释液,观察计时从加入人红细胞稀释液开始到试管液体变为止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2)实验结果与分析;物质蒸馏水等渗溶液NaClNH4C1NH4 AcNaNO3溶血时间/min1.00不溶血9.677.65不溶血实验表明,人红细胞对的NH4+通透性对Na+的通透性在含NH4+的等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原因是37(8分)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填“K+”或“Na+”)通道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的末

15、端膨大形成的(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填“阳”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转化情况是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抑制NE分解酶的活性,使(4)NE反过来作用于受体1,抑制递质释放由此可知,该突触传递兴奋存在着(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38(10分)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

16、物生殖的调控请据图分析回答: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调节,在HPG轴中,促进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原因是39(12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 HIV)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被HIV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髓

17、这一免疫器官,并在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至少答2个)等(2)人体感染HIV后,HIV的浓度先升髙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g(3)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40(12分)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根必须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1)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法处理

18、插条,此时室内的环境最好是遮阴且,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2)根尖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 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 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现象(3)IAA除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外,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某研究结果如图甲所示据图甲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有关(4)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图乙中,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用字母表示)点左右2016-2017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下)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

19、1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

20、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少【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DB:动物激素的调节;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

21、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2、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解答】解: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D、组织

22、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少,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血浆 组织液淋巴ABCD【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

23、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肌肉注射时,药物进入组织液,静脉注射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浆【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入组织液,所以a是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和血浆,所以b、c表示血浆和淋巴;静脉点滴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浆,而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组织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取药物,所以d是组织液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下列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受精作用B消化酶的合成C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

24、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A、受精作用发生在雌性个体生殖道内,生殖道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分泌蛋白质,在核糖体内合成,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修饰和加工,以上过程均在细胞内完成,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参与体液免疫,C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发生在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

25、,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是对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化反应的总结,考生明确内环境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此类题的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生理生化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凡是只发生在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都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生理生化反应也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5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

26、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正确;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

27、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稳态是通过人体正反馈调节实现B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C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D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考点】E1: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

28、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主要是通过人体负反馈调控实现,A错误;B、内环境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B正确;C、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等)呈现动态平衡,C正确;D、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

29、起肌无力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E1: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组成和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考查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一旦失调机体生命活动受影响,细胞代谢紊乱,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解答】解:A、淋巴循环是对血液循环的补充,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循环,组织液积累,引起下肢水肿,A正确;B、血浆中钙盐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正常情况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若血液中钙盐过多,钙盐稳态失调,引起肌无力,B正确;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属于免

30、疫失调症,C正确;D、腹泻会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大量丢失,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内环境稳态失调症,对于内环境组成和血浆、组织液、淋巴间的关系的理解及对各种内环境稳态失调症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有关缓冲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缓冲溶液通常由12种缓冲剂溶解于水中配制而成B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D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基本不变【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

31、,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弱酸和与其对应的弱酸盐(或弱碱和与其相对应的弱碱盐)可以形成一对缓冲对,当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碱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当溶液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时,缓冲对中的酸性组分与之反应中和【解答】解:A、缓冲溶液通常是由一或两种化合物(缓冲剂)溶解于水中制得,调节缓冲剂的配比就可制得不同pH范围的缓冲液,A正确;B、生物体内进行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的pH下进行,B正确;C、调节缓冲剂的使用比例就可以制得在不同pH范围内使用的缓冲液,C正确;D、缓冲溶液能够抵制外界的酸和碱对溶液pH的影响,维持pH相对稳定

32、,而不是基本不变,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缓冲溶液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的概念及原理,能结合课本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外侧为消化道,内侧为组织液,故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所以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若小肠上皮

33、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细胞内液浓度降低,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还可分泌激素,如能分泌促胰液素【解答】解: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如能分泌促胰液素,A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可从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还可将代谢废物排出到内环境,故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B正确;C、由于水的吸收属于自由扩散,靠浓度差维持,故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C正确;D、由于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子,故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胞吐的方式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小肠上皮细胞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及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

34、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10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出神经受损,其他部分完整,则()A针刺左手不会发生缩手反射B针刺右手会发生缩手反射C针刺左手不会感觉疼痛D针刺右手会感觉疼痛【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据此答题【解答】解:如果某患者支配右手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则反射弧不完整,因此不

35、会发生缩手反射;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疼痛感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和理解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反射发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反射弧完整,再结合题中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11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考点】D9: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D6: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

36、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解:A、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正确;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依次经过两个电极,所以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B正确;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兴奋不能传到最右边的神经元上,所以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C正确;D、由于电表能偏转,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37、双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图,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2关于人脑机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小脑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平衡失调B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C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言语区中的S区受损能听懂话但不能讲话【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

38、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解答】解:A、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小脑受损可能会导致身体平衡失调,A正确;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到大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因此大脑受损可能会导致小便失禁,B正确;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

39、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D、言语区中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能听懂话但不能讲话,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人脑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掌握大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惊恐而出现无意识的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D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考点】DA:脑的高级功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尿的排出属于非条

40、件反射和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内容,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解答】解:排尿反射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等排尿反射高级中枢能对脊髓低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影响,以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发育未臻完善,对神经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在夜间遗尿现象长大后,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调节功能增强,尿液在膀胱内贮存并达到一定量时,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到定点和定时的排尿,才能引起反射性排尿动作,故受大脑皮层的支配因此

41、,(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但是(2)由于惊恐而出现的无意识的排尿表明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故以上现象说明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排尿反射的特点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14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和胰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盐酸进入小肠可促进促胰液素的产生B盐酸引起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包含体液调节C促胰液素可经血液到胰腺D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

42、腺,使胰腺分泌胰液【解答】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粘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作用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正确;B、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产生促胰液素,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这过程中包含体液调节,B错误;C、促胰液素由小肠粘膜产生后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促进胰液分泌,C正确;D、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能消化食物,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虽然考查促胰液素的发现,本实验来源于课本,是对课本实验的一个再现,所以要求对课本相关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一定要明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15当动物缺乏某种激

43、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A生长激素、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C胰岛素、抗利尿激素D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考点】DC:动物激素的应用【分析】高等动物激素的成分成分类别举例能否口服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可以肾上腺素:不可以多肽及蛋白质抗利尿激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不可以固醇类醛固酮、性激素可以【解答】解:A、生长激素、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类的激素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A错误;B、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性激素是脂质,用“

44、饲喂法”补充不会被分解,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利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两者如果被饲喂会经过消化道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C错误;D、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激素,会在消化道内被破坏,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会在消化道内被破坏,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激素化学本质相关知识,要结合消化道内的酶和特殊的环境进行理解16消渴症有如下特征多饮而渴不止,多食而饥不止,多溲而膏浊不止”该病的发生与下列什么腺体异常有关()A甲状腺B胰岛C胸腺D肾上腺【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糖尿病的主要表现是“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越来越少,根据题干所述这种

45、病是典型的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异常造成的【解答】解:A、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胰岛特指胰腺的内分泌部,可以分泌胰岛素,B正确;C、胸腺是内分泌腺,可以分泌胸腺激素,C错误;D、肾上腺属于内分泌腺,分泌肾上腺素,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内外分泌腺的区别于功能,以及相关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17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TRH)前30min和后30min,每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如表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101040甲10

46、4040乙1010A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B甲、乙两人注射TRH前的耗氧量比正常人低CTSH的靶细胞可以是下丘脑、甲状腺细胞和肌肉细胞D甲注射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反馈调节的结果【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甲病人,注射前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高,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不是垂体发生病变,注射后比注射前还高,说明注射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没有上升起到负反馈调节的作用,那么甲病人病变的部位应是甲状腺;乙病人在注射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前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都低,说明乙病人病变的部位是垂体2、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

47、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解答】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A错误;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增加产热,甲、乙两人注射TRH前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故耗氧量比正常人低,B正确;C、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错误;D、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增高是TRH促进垂体分泌TSH的结果,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表格为载体,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识记甲状腺

48、激素的作用,能根据实验结果推断甲、乙病变的部位,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除激素外,CO2也是体液调节因子之一B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纤维的支配C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考点】D5: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

49、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解答】解:A、二氧化碳属于调节因子,二氧化碳需要先进入血液,然后形成对呼吸中枢的有效刺激,以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所以二氧化碳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肾上腺髄质的分泌活动受下丘脑的分级调节,B错误;C、水盐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作用的结果,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是抗利尿激素,C正确;D、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迅速而准确,D正确故选:B【点

50、评】本题考查体液调节、水盐平衡、血糖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9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依次为()A增加、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增加【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

51、(1)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为维持体温,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耗氧量增加;(2)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人体皮肤排汗减少,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因此尿量增加;(3)寒冷环境下皮肤排汗减少,体内水分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较低,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具体过程,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情况20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

52、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

53、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21其人因一次意外而导致下丘脑受到损伤,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血糖含量发生变化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减少ABCD【考点】E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

54、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解答】解:由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所以损伤到下丘脑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正确;血糖中枢位于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血糖调节能力下降,会导致血糖含量变化,正确;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所以损伤下丘脑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55、,正确;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在下丘脑,如下丘脑受损,则抗利尿激素合成减少,但抗利尿激素不是垂体合成的,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下丘脑的功能,涉及到下丘脑在水盐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过程中的作用,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的生理过程熟练掌握和理解;识记下丘脑血糖平衡、水平衡、体温平衡等的调节中枢;并且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22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和 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B免疫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C溶菌酶、抗体和抗生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骨髓

56、、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吞噬细胞等(3)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2、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吐和胞吞,依赖于膜的流动性【解答】解:A、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正确;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它们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正确;C、抗生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

57、抗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细胞的起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3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嗤细胞的胞吞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丁细胞与靶细胞接触ABCD【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

58、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解答】解: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睡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错误;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第三道防线,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防卫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先判断各选项属于第几道

59、防线,再做出准确的判断24有的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的花粉便会打喷嚏、发生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B过敏反应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C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使组织细胞发生结构破坏D过敏反应中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考点】E7: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分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

60、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A正确;B、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体液免疫过程中既有T细胞的参与,也有B细胞的参与,B正确;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C错误;D、过敏反应中产生的组织胺对毛细血管壁细胞通透性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特点及机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5蛇毒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61、和多肽将眼镜蛇蛇毒处理后注人马体内,可获取抗蛇毒血清,用于治疗被眼镜蛇咬伤的患者以下选项与此治疗原理最相似的是()A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疾病B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抑制乙肝病毒增殖D给新生儿注射乙肝抗体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将眼镜蛇蛇毒处理后注入马体内,获取的抗蛇毒血清,目的是要其中的抗蛇毒抗体,用抗蛇毒血清治疗被眼镜蛇咬伤的患者,就是直接用抗体治疗;给新生儿注射乙肝抗体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也是直接用的抗体【解答】解:A、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进而治疗自身免疫病,A错误;B、骨髓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62、属于器官移植,B错误;C、注射干扰素(淋巴因子)抑制乙肝病毒增殖,而干扰素由T淋巴细胞分泌,C错误;D、给新生儿注射乙肝抗体阻断病毒的母婴传播属于抗体治疗,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从题干中获得治疗被眼镜蛇咬伤的患者所用的是抗体这一重要信息,才能选出正确选项26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关于吲哚乙酸 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胚芽鞘的伸长区大量合成B最先从人尿中提取得到C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D色氨酸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考点】C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植物激素在细胞中是微量高效的物质;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

63、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是有机酸,不是蛋白质;根据题干可知,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色氨酸含量越多合成的吲哚乙酸的量越多【解答】解:A、生长素的合成在胚芽鞘的尖端分生区合成,合成量比较少,因为植物激素在细胞中是微量高效的物质,A错误;B、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B正确;C、生长素(吲哚乙酸)作为植物的一种信息分子,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吲哚乙酸的化学本质是有机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D、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应该是在一定范围内色氨酸越多,越有利于吲哚乙酸的合成,D错误故选:B【

6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的发现,意在考查考生能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的能力应该注意的是生长素的产生在尖端分生区,作用部位是尖端下部的伸长区27如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C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尖端【考点】C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甲组实验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去尖端的胚芽鞘能够生长,乙中的琼脂块没有生长素,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这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解答】解:A、据题意可知,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A正确;B、本实验琼脂块

65、不能感受光照,不能说明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错误;C、要证明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还需要设置形态学上端在下,下端在上的实验,本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能由顶端向下端运输,C错误;D、本实验用的都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不能说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 尖端,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分析实验变量,获取实验的目的是解题的关键28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的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这是因为()A顶芽不再会产生生长素B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升高C剥圈以下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

66、的两重性;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在较低浓度范围内生长素促进生长,在高浓度范围内生长素抑制生长;植物的顶端优势就是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的重要体现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对果树进行压条时,需要把压条树皮环割一圈,环割后,顶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下端运输,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降低,顶端优势解除,因此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解答】解:A、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变,A错误;B、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会运输到剥圈下侧芽部位,侧芽生长素浓度降低,B错误;C、剥圈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会运输到剥圈下侧芽部位,侧

67、芽生长素浓度降低,C正确;D、剥圈以上的侧芽生长素浓度仍在升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利用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和生长素极性运输的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是本题的关键29芦苇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但多数芦苇植株较矮、纤维短,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果想使芦苇植株长高,获得较长纤维,可用某一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生长期的芦苇,这一调节剂应该是()A乙烯利B赤霉素C青鲜素D脱落酸【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乙烯利能促进植物成熟;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植物生长等特征;“青鲜素“无这种激素;脱落酸能促进植物脱落【解答】解: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

68、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因此在农业产生中,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就能使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0实验表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根系生长,但较高浓虎 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下列有关解释可能正确的是()A生长素与乙烯相互转化B生长素与乙烯的化学本质相同C生长素对乙烯进行负反馈调节D较髙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诱导乙烯的合成【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的功能是: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

69、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解答】解:A、生长素与乙烯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不能相互转化,A错误;B、生长素是吲哚乙酸,乙烯是化学结构十分简单的不饱和烃,它们的化学本质不相同,B错误;C、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系生长,乙烯也能抑制根系生长,说明生长素对乙烯进行正反馈调节,即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C错误;D、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而且稍高浓度的生长素也能抑制根系生长;由此推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会诱导乙烯的合成,进而抑制根系的生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实验结果为背景,考查生长素与乙烯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属于中等难度题3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

70、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示重吸收作用BIV表示的器官是皮肤C内的葡萄糖通过主要进入淋巴D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能进行体内外物质交换,并能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这说明是呼吸系统(或肺);表示体外的物质进入体内,表示消化系统(或小肠),过程是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III表示泌尿系统(或肾脏),表示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为皮肤,可将体内物质排出体外【解答】解:A、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集合管

71、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A正确;B、表示体内物质排出的体外的途径,该器官应为皮肤,B正确;C、内的葡萄糖通过消化吸收只能进入血液而不是淋巴,C错误;D、题图中的是肺,内环境与肺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胞血管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明确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解题的关键32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B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

72、肝细胞C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D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降低血糖浓度;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升高血糖浓度,可见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决定的,据此答题【解答】解:A、分析题意可知: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而是血糖浓度决定的,A正确;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抑制葡萄糖运出肝细胞,B错误;C、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转运速率会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降低,C错误;

73、D、分析题意可知: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该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出肝细胞,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故此时肝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大于血浆,该载体是顺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运出,不一定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题,在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细胞内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进入血液;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肝细胞可以将多余的葡萄糖和成糖原;这是应有的知识储备3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B“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C骨骼肌增加产热 与其细胞氧化放能和ATP的利用有关D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都属于效应器【考点】E3:体温调节

74、、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收缩,同时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促进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激素增多【解答】解:A、寒冷刺激了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肾上腺的分泌,此时肾上腺做了效应器,A正确;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进入内环境,随着血液循环,运输至下丘脑,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属于体液调节,B正确;C、人体热量的来

75、源是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谢增强,有机物氧化分解加强,产生更多的ATP,C正确;D、“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中,甲状腺不是效应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识记和理解体温调节的反射弧结构、识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是解题的关键34为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取豌豆幼苗茎切段进行对照实验,实验组设计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C实验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 上,对照组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端朝下D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

76、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CFM故对照组的设置是羊毛脂中不含CFM,其他和实验组相同,若受体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否则就没有抑制作用,【解答】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生长调节物质CFM,对照组羊毛脂中不含CFM,A正确;B、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IAA作为测试指标,以便观测受体中IAA含量,B正确;C、豌豆幼苗茎切段形态学上下端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即都是形态学上端朝上,C错误;D、若受体

77、中IA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低,则说明CFM对极性运输有抑制作用,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生长调节物质CFM对IAA的极性运输是否有抑制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目的,获取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对实验设计原则的应用,属于中档题35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量、果实色素积累及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变化规律如图从该图可得出乙烯能促进()细胞壁松弛酶活性升高 果实色素积累番茄果实发育 番茄果实成熟ABCD【考点】C7: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松弛酶活性、色素含量都增加【解答】解:从图中曲线可看出,乙烯合成量的增加,导致细

78、胞壁松驰酶活性增强,果实色素含量增加,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才能促进番茄果实发育故选:B【点评】考查的是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对于各种植物激素,其作用是不相同的,乙烯能够促进果实的成熟,在果实成熟的时期,乙烯的含量是比较大的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36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大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涨破,不透明的红细胞 稀释液变成红色透明,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红细胞在等渗溶液中,是否也会发生溶血呢?请根据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材料:人红细胞稀释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与人红细胞稀释液等渗的NaCl、NH4Cl、NH4Ac(醋酸氨)、NaNO3溶液;蒸馏水;试管等(1)实验思路:

79、取试管若干等分成5组,每组试管中加人的成分应相同在蒸馏水和4种等渗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人红细胞稀释液,观察计时从加入人红细胞稀释液开始到试管液体变透明为止统计并分析所得数据(2)实验结果与分析;物质蒸馏水等渗溶液NaClNH4C1NH4 AcNaNO3溶血时间/min1.00不溶血9.677.65不溶血实验表明,人红细胞对的NH4+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在含NH4+的等渗溶液中,发生溶血的原因是NH4+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涨破【考点】35: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红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质:有一定浓

80、度和组织液发生渗透(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涨破(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3)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平衡【解答】解:(1)对照实验中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的与人红细胞稀释液等渗溶液,而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每组试管中加人的成分应相同(2)分析表格可知,NaCl溶液中不溶血,NH4C1溶液中溶血时间为9.67,两种溶液中均具有C1,说明人红细胞对的NH4+通透性大于对Na+的通透性由表格溶血结果可知,在含NH4+的等渗溶液中,NH4+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涨破,红细胞

81、溶血故答案为:(1)相同 透明(2)大于 NH4+进入红细胞,引起细胞内渗透压增大,大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涨破【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能够根据表格数据确定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同时能够解释细胞溶血的原因37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组织液;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Na+(填“K+”或“Na+”)通道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

82、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阴(填“阳”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转化情况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抑制NE分解酶的活性,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反过来作用于受体1,抑制递质释放由此可知,该突触传递兴奋存在着负(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考点】D8:突触的结构【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传导

83、是双向的(1)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2)传导特征: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实质: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生物电的传导)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

84、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信号变化: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4)传递特征:单向传导【解答】解:(1)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图中能够体现出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神经细胞间隙之间的组织液;图1中,乙酰胆碱能够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这是钠离子内流导致,因此离子通道甲应是Na+通道突触小体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端膨大形成的(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Gly受体结合

85、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阴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负电位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反过来作用于受体1,抑制递质释放由此可知,该突触传递兴奋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故答案为:(1)组织液 Na+轴突(2)突触后膜 阴(3)化学信号电信号 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负【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和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

86、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38(10分)(2017春洛阳期中)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如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请据图分析回答:据图回答:(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在HPG轴中,促进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降低,原因是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

87、分泌GnRH【考点】DB: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分析图解:光路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细胞作为效应器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作用于下丘脑、垂体、睾丸,并且在对雄性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解答】解:(1)分析图解可知,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松果体由图可知,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2)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由图可知,在HPG轴中,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垂体,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随血液

88、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3)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会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随后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LH),故血液中促性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会降低故答案为:(1)松果体(2)体液 垂体(3)降低 LH促进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解判断雄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识记反射弧的组成,掌握兴奋在突触传导的过程,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9(12分)(2017春洛阳期中)艾滋病是

89、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简称 HIV)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被HIV侵染的T细胞产生于骨髓这一免疫器官,并在胸腺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脏(至少答2个)等(2)人体感染HIV后,HIV的浓度先升髙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与抗体结合后被消灭图2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e记忆B细胞;g淋巴因子(3)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

90、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一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2、HIV 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DNA的逆转录过程以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经逆转录形成的病毒DNA要整合到人体细胞染色体DNA上,然后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和场所,合成子代DNA和蛋白质HIV主要侵染人体的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机体丧失一切免疫功能4、图2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

91、细胞,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g是淋巴因子,f是抗体【解答】解:1)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HIV主要侵染人体成熟于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脾等(2)根据免疫过程分析,图2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记忆细胞,g是淋巴因子,f是抗体(3)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功能故答案为:(1)免疫缺陷 胸腺 淋巴结、扁桃体、脾脏(2)记忆B细胞 淋巴因子(3)监控和清除【点评】本题考查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及增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

92、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过程40(12分)(2017春洛阳期中)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根必须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1)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此时室内的环境最好是遮阴且空气湿度较高,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2)根尖是植株细胞分裂素合成的中心,细胞分裂素合成后向上运输,能够抑制侧根 向周围生长,促进主根向更深的土层生长;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 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3)IAA除具有促进生

93、根的功能外,还具有防止脱落的功能某研究结果如图甲所示据图甲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IAA的施用部位和IAA施用浓度有关(4)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地中的双子叶杂草图乙中,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曲线是;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D(用字母表示)点左右【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1、据图甲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不同曲线(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有关2、IAA的浓度较低时,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空气湿度较高,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3、与茎的顶端优势相似,主根的生长会抑制侧根的生长,因此根也具有顶端优势

94、现象【解答】解:(1)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此时的室内环境最好遮荫且空气湿度较高,以保持IAA溶液的较低浓度(2)蔬菜育苗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 以上现象说明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3)据图甲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IAA的施用部位和IAA施用浓度有关(4)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较单子叶植物敏感据图分析,表示的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敏感,应该是双子叶杂草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D点左右效果最好,此时双子叶植物生长受抑制,而的单子叶植物生长受促进故答案为:(1)浸泡 空气湿度较高(2)顶端优势(3)IAA的施用部位和IAA施用浓度(4)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