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二十五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对应学生用书P107)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服饰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_平民化_转变表现近代男性: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_旗袍_。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流行_中山装_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_军装_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2饮食(1)中餐:四大菜系。即_鲁菜_、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中西餐并行局面。3建筑(1)传统居室:_四合院_是北方地区的典
2、型民居。(2)近代建筑: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_完全欧化_的新式住宅。4习俗(1)影响因素:_辛亥革命_、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及改革开放等。(2)主要表现婚俗:清末民初,青年男女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_婚姻自主_成为时尚。丧礼:趋于简化,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其他:民国后开展了_剪辫易服_,迫令放足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_点头鞠躬_取代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通史链接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内容链接点政治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3、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也由此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物质匮乏,国家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凭票证计划供应,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低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水平低,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轻巧识记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大趋势”:从封闭守旧逐渐文明开化。“两个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和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冲击)。“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以后。“四大内容”:衣、食、住、行。二、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的更新(1)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自行车:在19世纪
4、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3)轮船:1865年,中国建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2年创办的_上海轮船招商局_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4)城市公共交通电车:1906年,_天津_建成了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1924年_上海_开始有公共汽车运行。地铁:1969年_北京地铁_ 开始运营。(5)火车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思维导图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2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5、1896年“_大清邮政局_“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_中华邮政_,邮局邮路扩展。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_邮电部_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2)电报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3)电话_1882_ 年电话传入中国。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第一位。三、大众传媒的发展1大众报业的发展(1)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2)国人办报1873年,汉口出版_昭文新报_,开创国人办报先例。维新
6、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_时务报_等。2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_中央广播电台_在南京开播。(2)电影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首次放映电影。1905年,_定军山_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名作有小花_红高粱_霸王别姬等。(3)电视: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_中央电视台_。3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兴建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008年底,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农村网民
7、规模增速超过城镇。(2)影响积极: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消极: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较低、沉迷网络等负面影响。比较辨析报刊、影视、互联网影响的侧重点不同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主要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导图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开始由传统向近代转变。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具有明
8、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4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形势和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考向预测一: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1时事新报图画新闻(宣统年间出版)载文说:“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该材料说明()A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D废止缠足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可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清政府还没有被推翻,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只说了鼓励女性放足,不能说明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故B项错误;据材料“
9、湖南抚院为破除缠足之害,必须当道者躬行表率,嗣后无论绅宦妇女,一律改作圆头薄底靴,俾民间得资楷模”可以得出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的部分清朝官员提倡鼓励女性放足,没有说明其他阶层对废止缠足的态度,故D项错误。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受西方的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近5年高考考查的方向主要集中于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中的服饰、婚丧嫁娶、社会交往习俗的变化等方面。如2017年全国卷的第29题、2016年全国甲卷第41题等,复习备考时,注意以征婚启事、婚俗记载、民谣、打油诗、新闻报道等为背景,结合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
10、变迁的表现、影响及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考向预测二:大众传媒的发展2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地方政府早就向蒋介石汇报了灾情,可是他置之不理。大公报的记者跑到前线,写了一
11、篇豫灾实录的灾情报道,该报主编王芸生又加了一篇社论看重庆,念中原,对中央政府提出批评,蒋介石勃然大怒,把大公报停刊三天。由此可说明()A近代中国的报刊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C国民政府的政治合法性开始走向动摇D国民党派系斗争影响政府行政解析:选C材料中报刊直接批判中央政府,不仅仅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中日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报刊对中央政府的批判和蒋介石的态度说明国民党的统治遭到冲击,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国民党的派系斗争,故D项错误。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变化,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结果,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2014年全国卷第30题以
12、北京、上海、天津的电影放映为切入点,考查大众传媒在近代中国发展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与当时社会环境相联系,分析认识社会环境对传媒业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新闻事业功能。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事业功能,是报刊的主要任务。它满足知识界“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2)强烈的政治性。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舆论监督的功能。机关报是新闻传媒的主体,重视言论,尤其注重政论。(3)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中国的传媒事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挽救民族危
13、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前后再一次出现高潮。2影响: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和解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2017全国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选BB对:据材料中信息“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可知,当时上海的婚俗体
14、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A错:材料未能体现出民众婚姻是否实现了自主。C错:材料中只反映出婚礼习俗的变化,并未体现出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错:近代社会习俗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并非受政府主导。2(2014全国卷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选C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不能解释上海国产电影比例较高的
15、现象,故A项错误;上海是开埠通商最早的地方之一,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的意思是在上海,国产电影放映的比例远远高于北京和天津,再结合题干“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的信息,这说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故C项正确;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无法解释外国电影比例低于北京和天津,故D项错误。3(2014全国卷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选B结合史实可知A项表述正确,
16、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B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C项错误;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D项错误。1(2017江苏卷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时间主题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
17、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解析:选DD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禁缠足、兴女学和介绍外国妇女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A错:万国公报于1868年9月在上海创刊,发行人为美国传教士林乐知,不是中国人创办的。B错:言论自由在材料中无从体现。C错:清政府革除陋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2(2016江苏卷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
18、思想逐渐深入人心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析:选C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说明剪发齐眉影响到了全国各地,包括乡村和城市,材料仅仅提到成都妇女多剪发齐眉,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一直在提倡男女平等思想,并没有深入人心,政府认为妇女剪发齐眉有伤风俗,不能体现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中“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说明政府在限制该行为,体现当时妇女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故C项正确;政府的处罚措施没有法律依据,体现不了民国法治精神,故D项错误。3(2016海南卷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
19、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选D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一味追求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早就丧失了当初的活力,故A项错误;由“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可知其新式教育与传统科举是不相融的,故B项错误;新学之人认为发式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新旧学的根本区别在教育的内容,故C项错误;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建选拔人才的方式,故D项正确。4(2016
20、海南卷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解析:选D“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没有涉及建立宣传网络,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布办法并没有对其他媒体的要求,没有结构调整的意图,故B项错误;通报国际国内形势不必要规定只有新华社才能报道,与规定的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务之急巩固统一,安定人
21、心,避免其他混淆视听,而统一的新闻制度可以规避这些问题,故D项正确。5(2015江苏卷11)下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疑似“偷棉花”的妇女被搜身 遛狗者和流浪儿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解析:选C照片人物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未涉及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1949年3月”不符,故B项错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
22、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C项正确;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1949年3月”才“萌生着”,故D项错误。6(2015四川卷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解析:选B题干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但其个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个新潮社团的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题干
23、中提到“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说明该撰稿人在婚姻观念上依然保有传统思想,表现出了当时的有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家对社会婚俗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只能体现部分人依然通过八字、命书决定婚姻,但不能代表当时所有人都接受,故D项错误。1据崇德老人自订年谱描述:“庚子(1900年)以后,风气弥开,男女皆尚高领窄袖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而往时之阑干挽袖均捐废矣。”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B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C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D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解析:选D根据材料“男女
24、皆尚高领窄袖”“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可知当时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当时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在大城市并非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故A项错误;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说法太过绝对,当时国人(尤其是农村和内地)还是以传统服饰为主,故C项错误;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1907年10月13日,天津塘沽的张小田与北京慕贞女子书院的贾玉莲,在天津海大道美以美会微斯教堂,由陈牧师主持举行文明婚礼。报载“中西往贺者甚众。鲍太太按琴,男女学生唱诗,一时颇形热闹。礼毕,新夫妇乘双马车往北门外蓝家胡同张君本宅,并
25、有成美学馆袁牧师夫妇及路矿等局诸友,均乘马车送新夫妇回家。”这一社会现象说明()A传统婚俗已遭废除 B年轻人崇尚西式婚礼C辛亥革命推动婚俗变革 D政府倡导婚姻自主解析:选B根据描述了1907年的一对婚礼的过程,可知采用的是新式婚礼的形式,说明西方的婚俗对中国有影响,但不能以此说明传统婚俗已被废除,故A项错误;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得出年轻人对西式婚俗的认同,故B项正确;1907年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此次婚姻与政府有关联,故D项错误。3(2018扬州质检)下图是民国时期金蝶饭店的广告。该广告反映的社会景象说明() A尊孔排外之风抵制西化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C西方饮食文化成为主
26、流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解析:选D材料民国时期饭店的广告,反映出当时生活方式的西化,与尊孔排外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国人的接受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生活方式的西化现象,没有反映出西方饮食文化的地位,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采用公历纪年,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可见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4(2018台州评估)1874年1月29日,申报发表题为记新式小车的评论道:“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下列对该材
27、料解读正确的是()A“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B“新式小车”仅仅满足了达官贵人的出行需要C“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D“新式小车”已经取代传统交通工具解析:选C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新式小车”是近代交通工具自行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这种“新式小车”满足了哪个阶层的出行需要,故B项错误;据材料“二轮小车近上海新创设之举,租界通衢已见。斯新式妆饰华丽,乘坐舒服,想实适于时需也。其车来于东洋所望者惟车数之日渐增多耳”可以得出“新式小车”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说1874年的上海出现了“新式小车”,并不能说明“新式小车”取代了传统交通工具,故D项错误。5(2017徐州打靶
28、)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脚踏车机器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 89454491100000192614 6000003 4591943 764172922数据的变化表明上海()A近代交通工具普及 B城市交通进步显著C生活方式普遍西化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解析:选B表格中可以看出直到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中人力车和脚踏车所占比重仍然是较高的,故A项错误;从表格数字中可以看出机器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由1889年的0到1926年的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上海城市交通进步显著,故B项正确;近代上海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
29、但还没有达到普遍西化的程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只是交通工具的变化,没有涉及其他消费领域,故D项错误。6(2018邵阳模拟)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这些报刊中,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有专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时期报刊的突出特点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服务实体经济C内容丰富,贴近民众D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解析:选C材料中提倡民主与科学只是这时期报刊的部分内容,故A项错误;服务实体经济只是这时期报刊的部分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这时期报刊突出特点是,“有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有为
30、妇女儿童们创办的”“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内容丰富,贴近民众,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这时期报刊注重舆情监督、通达社情民意的特点,故D项错误。7(2018临汾联考)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解析:选A根据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8下图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示意图。该图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 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 D手机日益受到网民青睐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手机网民的发展状况,没有涉及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故A项错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与材料无关联,故B项错误;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手机网民不断增加,反映出手机日益受到网民的重视,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