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340KB ,
资源ID:100190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19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020年5月30日,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发布。经多家实验室测定,该遗址的年代在距今7800-8300年之间,这一发现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由此可见A.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B. 科学技术是考古研究的决定因素C. 考古发现比历史记载更具说服力D. 宁波地区是中华文明最早起源【答案】A【解析】【详解】浙江省余姚市井头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将宁波地区人文起源的历史往前推进了1000多年。由此可见,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故A正确;科学技术是考古研究的重要因素,“

2、决定”一词欠妥,故B错误;材料无法得出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谁更具说服力,故C错误;材料中没有“宁波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起源”的信息,故D错误。2.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于是选拔聪敏有才的小吏送往京师学习律令,学成归蜀后委以要职;同时在成都修建“学宫”,招收当地学生并为他们免除徭役;巡查各县时,他都会让通晓经书之人同行,以便宣传教令。这些举措A. 践行了“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B. 协调了西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 反映了“汉承秦制”的历史现象D. 体现了当时地方治理注重教化【答案】D【解析】【详解】文翁选派蜀地小吏到京师学习律令,之后归蜀重用,还在成都修建“学宫”培养学生

3、以委派他们宣传教令,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文翁在蜀郡注重引导教化,故D符合题意;“独尊儒术”开始于汉武帝时期,景帝时期尚未确立儒术独尊的地位,排除A;文翁的措施是促进了蜀郡地方的治理,没有体现与中央关系的协调,排除B;文翁的措施不是继承自秦代,不能说明“汉承秦制”,排除C。故选D。3.据旧唐书记载,谏官薛谦光上疏言:“臣窃窥古之取士,实异于今,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以雕虫为后科,故人崇劝让之风,士去轻浮之行。”据此可知,他认为科举制的不足之处是A. 易滋生官场腐败现象B. 忽视了品行方面的考察C. 以品行作为唯一标准D. 不利于读书风气的形成【答案】B

4、【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薛谦光推崇前代取士“先观名行之源,考其乡邑之誉,崇礼让以厉己,显节义以标信,以敦朴为先最”,即取士重视品行。据此可知,他认为科举制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品行方面的考察,故B正确;任何选官制度都不能避免官场腐败现象,故A错误;科举制是以才学作为主要标准的,故C说法错误;科举制有利于读书风气的形成,故D错误。4.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幕,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这说明A. 文化的发展取决于造纸术的进步B. 纸张的普及便于印制书籍C. 印刷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传播D. 胶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答案】C【解析】【详

5、解】根据“钞录一变而为印幕,卷轴一变而为书册”可知反映了印刷术的出现,带来的结果是书籍“易成、难毁、节费、便藏”,这充分说明印刷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不是造纸术的影响,排除AB;胶泥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与题意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故选C。5.明朝隆庆时期,内阁首铺高拱提出:“我国家之事,皆属部臣题行,阁臣拟票。或未当,则为之驳正;或未要,则为之调停。以事多得其理,而人不敢为奸。”由此可见A. 内阁与六部间存在制约关系B. 封建君主专制已发展至顶峰C. 内阁已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D. 内阁首辅无法制约皇帝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明代内阁能

6、够驳正和完善六部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说明内阁对六部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故A符合题意;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巅峰是在清代设置军机处以后,排除B;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正式的法定机构,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内阁与六部之间的关系,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6.清代学者全祖望指出,顾炎武“历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如图经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表明顾炎武A. 批判专制,提倡民主B. 反对泥古,主张革命C. 继承传统,弘扬国学D. 关注民生,注重实学【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

7、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可知,顾炎武关注民生,注重实学,故D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批判专制、主张革命和弘扬国学,故ABC错误。7.如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某次侵华战争。下列变化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A. “师夷长技”思想出现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付诸实践C. “维新变法”思潮兴起D. “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片中的“慈禧太后蒙尘行”并结合北京到西安的路线可知,这是八国联军侵华过程中慈禧西逃的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使国人逐渐认清了清朝的本质,推翻清政府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故D正确;“师夷

8、长技”思想出现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排除;C项兴起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8.余英时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指出,当时在思想界有影响力的人物,言自由则附会于庄生道遇,言民约则附会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中国传统中一切非正统、反正统的作品成为了最受欢迎的东西。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 采用了借古证今的斗争方式C. 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西化历程D. 恢复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言自由则附会于庄生道遇,言民约则附会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可知,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吸收古代传统思想为宣传新思想服务,故选B;材料信息与马

9、克思主义传播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西化问题,排除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9.中共中央宣传部在1928年的宣传纲要中提出:“三民主义曾经是辛亥革命以来的口号,现在完全变成为反辛亥革命的旗帜。”在1937年的宣传大纲中又指出,中国共产党“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精神”。上述变化反映出A. 国共两党由激烈对抗走向合作抗日B. 三民主义的内涵已发生实质性变化C. 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D. 全民族抗战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答案】A【解析】【详解】192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否定三民主义;1937年则“主张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继续孙中山

10、先生的革命的精神”。这一变化反映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下中共团结国民党抗日的意愿,国共两党由激烈对抗走向合作抗日,故A正确;三民主义的内涵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C错误;全民族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故D错误。10.1940年1月,国民政府海军开始实施漂雷游击计划,成立长江中游布雷游击队,拉开了海军游击战的序幕。据统计,1940年布雷游击队在长江流域击沉敌舰的数量,共八十一艘。这表明国民政府A. 已将抗战重心转移至水上B. 构建水上防线以拱卫南京C. 基本放弃正面战场的作战D. 重视发挥游击战术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1

11、940年1月,国民政府海军开始实施漂雷游击计划,并取得较大成果。这表明国民政府也非常重视发挥游击战术作用,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国民党抗战重心的转移,故A错误;此时南京已经沦陷,故B错误;国民党没有放弃正面战场的作战,故C说法错误。1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为某次战役确定了三个阶段的任务: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该战役A. 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 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基础C. 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 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答案】B【解析

12、】【详解】由材料信息“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以大约五个纵队,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淮海战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淮海战役奠定了渡江战役胜利基础,故B正确;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错误;渡江战役后,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C错误;孟良崮战役、羊马河战役、沙家店战役等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故D错误。12.如图反映了澳门经济的阶段性发展状况。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澳门发展得益于“一国两制”的保障B. 澳门回归后GDP保持持续增长C. 澳门的发展取决于国际环境的改善D.

13、澳门的发展有利于香港的回归【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中数据可知,澳门回归以来地区生产总值总体呈快速发展态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一国两制”的保障密切相关,故A正确;GDP保持持续增长不符合2015年的态势,故B错误;澳门的发展取决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故C说法错误;香港回归早于澳门回归,是在1997年,故D错误。13.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在他的绘画中,基督、圣母等神圣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世的统治者,人物形象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且容易亲近的崇高的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A. 极力否定教会神职人员权威B. 力图打破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 着力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

14、. 努力拉近神与民众间的距离【答案】B【解析】【详解】乔托将宗教中的神圣人物描绘成世俗人的形象,这种做法有助于打破神圣人物的神秘性,从而打破神学对人性的束缚和约束,故选B;文艺复兴运动主旨是在宣扬人文主义,并不是在极力否定神职人员权威,A项没有体现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排除A;文艺复兴运动并不反对宗教和信仰,因此不是在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排除C;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14.有学者曾如此评价:他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他”的主张A. 描绘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B. 推动了普通

15、民众的思想解放C. 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D. 加强了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他提出唯信称义”、“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可知,“他”指的是马丁路德。马丁路德主张“信仰得救”,这推动了普通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正确;启蒙运动描绘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故A错误;智者运动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最初觉醒,故C错误;马丁路德的主张冲击了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故D错误。15.“正是基督教的教义为科学家提供了上帝创造的世界完美无瑕,万事万物都依靠上帝完美力量运转的信念。上述信念使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真理时感到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荣誉成,认为自己科学研究活动是正

16、在探索上帝的语言。”这表明A. 近代科学的建立依赖于上帝的力量B. 近代科学进步巩固了天主教统治C. 宗教信仰客观上推动近代科学发展D. 科学真理主要来源于基督教的教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正是基督教的教义使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真理时感到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体现的是宗教信仰在客观上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故C正确;近代科学的建立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思想的解放密不可分,不是依赖于上帝的力量,故A错误;近代科学进步冲击了天主教统治,故B错误;科学真理主要来源于理性的思考、严密的实验,故D说法错误。二、非选择题16.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作为

17、先秦“显学”的代表人物,墨子高举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为驱散社会中的黑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他能够洞察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知晓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怀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墨子承担起了传达众人呼声的使命。摘编自余真征先秦儒墨专制主义比较研究材料二 秦汉之后,墨学式微,几成绝学。墨家“兼爱”的思想宗旨不符合宗法社会组织和官僚等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反而极易成为农民起义、均贫富的思想火种。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阶层始终不是古代社会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先进的历史主体,其思想学术自然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摘编自李振纲论墨学精神及“显学”式微的文化命运材料三 清末民初,墨学

18、复兴思潮出现。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墨学的“尚同”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说,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方面,墨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墨学的“非命”思想与儒家的“命定论”相反,能够鼓励民众奋发自强,对西方进化论的传播和挽救危难中的中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李银屏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简析墨学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中的黑暗”的主要表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墨学式微,儿成绝学”的主要因素。(3)据材料三,分析清末民初墨学复兴产生的社会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史的角度,指出墨学的历史演进所反

19、映的基本规律。【答案】(1)原因:思想主张反映了下层民众的需求。表现: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剥削沉重,生活困苦。(2)主要因素:不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儒学受尊崇,成为主流思想(3)社会影响:有利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激励民众开展救亡斗争。(4)基本规律:思想为政治服务;思想因时而变。【解析】【详解】(1)根据“能够洞察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知晓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可知墨学成为先秦“显学”的原因是因为其思想主张能够反映下层民众的需求。“社会中的黑暗”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剥削沉重,生活困苦等方面进行作答。(2)根据“墨家兼爱的思想宗旨不符合宗法

20、社会组织和官僚等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反而极易成为农民起义、均贫富的思想火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墨学“式微”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墨学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而儒家思想因为迎合统治的需要而成为主流思想。(3)根据“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墨学的尚同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说,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方面,墨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可知清末民初墨学复兴的社会影响主要是有利于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激励民众开展救亡斗争。(4)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墨学的历史演进说明思想是为政治统治服务的,而且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17.启蒙运动中法国文化圈出现了研究中国热,而近代中国也

21、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中国的皇帝拥有绝对权威,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而是以皇帝的意志决定一切,这是他将中国归为专制政体的主要缘由。伏尔泰十分欣赏康雍乾的统治,认为皇帝自身受到儒家道德的约束以及文武百官的监督,同时又以道德来治理天下,是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伴随着中国革命运动的兴起传播到中国,在中国革命的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等方面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摘编自朱

22、勇欧洲启蒙运动及其影响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与伏尔泰对中国政治体制认识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热衷于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意图。(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启蒙运动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这一主题,提炼观点并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不同:孟德斯鸠认为是君主专制:伏尔泰认为是开明的君主专制。意图: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1)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中国的皇帝拥有绝对权威将中国归为专制政体”可知孟德斯鸠认为中国是君主专制;根据

23、“伏尔泰十分欣赏康雍乾的统治,认为皇帝自身受到儒家道德的约束以及文武百官的监督,同时又以道德来治理天下,是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可知,伏尔泰认为中国政治体制是开明的君主专制。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热衷于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意图是,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观点:根据材料二中“启蒙运动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蒙思想在中国革命的舆论准备和理论指导等方面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启蒙运动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这一主题,可得出“启蒙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等观点。评述:确定观点后,结合所

24、学知识,从中国19世纪末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入手,简述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启蒙思想,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基本史实,指出启蒙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启蒙、社会转型和政治变革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最后总结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整个解题过程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8.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虽有波折,但前行的趋势始终未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官方政权并无交往。对此,周恩来指出将重点放在争取日本广大国民,抓住广大民众的切身实际需求和真实的心声,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

25、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即备忘录贸易形式。摘编自黄丽星论中国对日本的民间外交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社会党委员长佐佐木更三和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自民党议员古井喜实等人,不停穿梭于北京和东京之间,为两国政府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人士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两国邦交实现正常化。摘编自郭绍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两国民间外交研究材料三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除去诸如“历史教科书问题”“靖国神社问题”等涉及历史认识的问

26、题之外,还先后由于“台海危机”“钓鱼岛争端”等问题导致中日政治和安全不信任乃至对抗。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摘编自梁云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日关系研究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日外交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日官方层面陷于隔绝状态”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归纳促成中日外交实现正常化的因素。结合所学如识,指出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态势,并据此说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需坚持的基本原则。【答案】(1)特征:民间先行,以民促官;贸易入手,以经促政。原

27、因:二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2)因素: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外交的推动。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3)态势:政治关系冷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原则: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增强政治互信【解析】【详解】(1)“基本特征”,据材料一信息“扩大两国间的民间外交,推动民间在经贸领域的互动;同时设想将民间贸易与官方挂钩,提出了由双方有名望并对政府决策有影响的人来担保”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贸易入手,以经促政。“主要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二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敌视

28、中国: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等角度分析。(2)“因素”,据材料二信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国内各界人士及友好团体纷纷访华,以避免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再次落后于美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外交的推动。“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如识从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等角度分析。(3)“态势”,据材料三信息“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中日之间在政治和安全上的问题就不断出现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中日经济关系仍然呈现持续增长状态”概括得出:政治关系冷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基本原则”,依据所学知识从正确认

29、识历史问题;搁置争议,面向未来;增强政治互信等角度分析。19.明治维新时期的“文明开化政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面对外来压力,由明治精英倡导、明治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及革新运动。这场“文明开化”运动,可谓保持了幕末改革派的“和魂洋才”的“初心”,建构起了双层文明结构。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工业技术,武装日本近代国家“机器”,但在国家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民族、国家关系上,一味宣扬自身的国家利益,行侵略扩张之实。摘编自李妹蓓“文明开化”政策与明治日本国家“文明体”建构特点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

30、开化”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实质(2)据材料说明你对“双层文明结构”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局限性。【答案】(1)措施: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传播西方启蒙思想;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实质:改造日本传统文化;建立资本主义文明。(2)理解: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宣扬皇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推行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解析】【详解】(1)措施:根据所学可得出措施主要是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传播西方启蒙思想;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实质:根据“明治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一系列向西方学习的举措及革新运动”并

31、结合所学可得出改造日本传统文化;建立资本主义文明。(2)理解:根据“明治政府积极引进西方工业技术,武装日本近代国家机器,但在国家意识形态表征到处理民族、国家关系上,一味宣扬自身的国家利益”可得出其一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大力宣扬皇权主义与法西斯主义。局限性:根据“可谓保持了幕末改革派的“和魂洋才”的“初心”可得出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宣传狭隘的民族主义;根据“行侵略扩张之实”可得出推行军国主义和侵略扩张。20.康熙皇帝对西方科技十分关注,被誉为“科技皇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面对西方科技文化的发展,康熙没有排斥西方文化,而是主张认真学习,为己所用。他不仅热爱自然科学,而且对西方的哲学

32、、社会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西方的宗教、文字、音乐、绘画都有了解。在用科学方式解决中西历法之争后,他重用来华传教士,不断引进西方科技人才,而且还在宫中设立算学馆,固定设立天文历法学校,并扩大招生。摘编自张云筝康熙西学中用的思想与实践材料二 受传统夷夏观影响,康熙以及中国的士大夫对世界的了解比较欠缺,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重视经验和实用的传统科学认识方法在康熙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把传统科学“师法古人”的认识论原则即过分重视回溯古代权威的思想观点,维护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摘编自闫大伟康熙西学观形成原因浅探完成下列要求:(1

33、)据材料一,指出康熙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及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对西学认识的不足之处并简析其成因。【答案】(1)态度:认真学习,为己所用。表现:科学解决中西历法之争;重用来华传教士;引进外来科技人才:设立学校研究西学。(2)不足之处:未能认识世界发展的趋势;未能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成因: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固守中国传统科学的认识方法;坚持维护封建正统权威的立场。【解析】【详解】(1)“态度”,据材料一信息“康熙没有排斥西方文化,而是主张认真学习,为己所用”得出:认真学习,为己所用。“具体表现”,依据材料信息“在用科学方式解决中西历法之争后,他重用来华传教士,不断引进西方科技人才,而且还在宫中设立算学馆,固定设立天文历法学校,并扩大招生”概括得出:科学解决中西历法之争、重用来华传教士、引进外来科技人才、设立学校研究西学。(2)“不足之处”,据材料二信息“康熙以及中国的士大夫对世界的了解比较欠缺,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未能认识世界发展的趋势、未能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角度分析说明。“成因”,依据材料信息“受传统夷夏观影响”、“重视经验和实用的传统科学认识方法在康熙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过分重视回溯古代权威的思想观点,维护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继承”概括得出:受传统夷夏观念影响、固守中国传统科学的认识方法、坚持维护封建正统权威的立场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