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马速写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字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学习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罗马的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罗马的风光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去参观罗马城。3、板书读题。4、你想想作者会写些罗马的什么呢?5、请大家快速地看一遍课文,
2、谁能最快发现?6、文流:作者写了罗马的遗址、雕塑和喷泉。二、读通课文、自学生字1、认真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词多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小组学习字,互读互查。4、师反馈检查。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教师读第一自然段。罗马的特别之处在哪?2、比赛朗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自主选择,读懂课文。学习课文的二、三、四、五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几段话,边读边想:罗马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勾画出相关的语句。2、同桌相互交流3、全班交流(1)遗址(二、三段)引导学生了解:遗址基本在古城,历史悠久;其中最有名的是斗兽场,结合插图了解它的雄伟。(2)雕塑多(四段)CAI
3、课件,感受雕塑的多与精美。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美感。(3)喷泉多(五段)A说对喷泉的感受,B想象喷泉的姿态,有的有的有的启发感悟其千姿百态,别具一格。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4、指导有
4、感情地朗读。5、比比看谁读得好。二、情景体验,拓展延伸。1、招标导游:请你介绍罗马城的一个特点。(1)一分钟介绍罗马一个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当场答记者问,考查学生课外知识和课前搜集资料情况。2、作业超市,任选一题。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如果要拍一部罗马风光片,请你来写解说词(2)收集资料,请你为大家推荐一篇写中外名胜古迹的美文,或一幅描绘中外名胜古迹的给绘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