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52.50KB ,
资源ID:100175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17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衡中学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1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基本框架,同时法律体系也逐步完善。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海峡两岸交流进一步发展,有利于促进祖国的统一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理一理一、新中国的成立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二、新中

3、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新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

4、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式确认。(4)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全国共成立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5)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

5、东的错误。(2)民主法制被践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2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

6、治国奠定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4年,政府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四、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

7、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2“一国两制”的实践(1)香港回归1982年,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点拨:“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的地位(1)对内: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是完全自治。(2)对外:特别行政区有一定的外

8、事权,但不能行使国家的主权,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央人民政府。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大陆停止了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接触和对话。(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5)2005年,胡锦涛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6)2008年

9、,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想一想1以多元史观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提示:(1)革命史观: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2)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石。(3)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4)整体史观:冲破了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吗?提示:否。新中国成立并不

10、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中国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3人民代表大会等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吗?提示: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能说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欧美代议制有怎样的区别?提示:(1)经济基础不同:前者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后者为资本主义私有制;(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前者为全国人民,后者为资产阶级。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让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自治”吗?提示:否。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11、,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一样吗?提示: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7什么是村民自治制度?提示:村民自治制度是当前农村治理的基本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农村基层的一种新组织形态,是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国家的支持、引导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直接的社会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8试图解“一国两制”?提示:9当前阻碍和推

12、动台湾问题解决的因素各有哪些?提示:阻碍因素:岛内“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推动因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两岸交流加强;两岸民心所向;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且得到国际广泛认可。10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相同吗?提示:否。二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1)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应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11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1)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

13、一战线政策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2)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计划经济形成。(3)文化:毛泽东思想发展,“双百方针”提出。总之,在各方面发生了本质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和建国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这三大

14、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3)“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得到发展和完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新时期的治国方略。(5)“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向祖国的统一迈出了重要的一步。(6)“一国两制”的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国家结构新形式

15、,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探究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史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史料二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问题: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阐述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根本

16、特征。史料导读将所给史料与相应的所学知识进行相互印证,往往成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1)史料一中关键信息“新型人民民主政治”,从中体会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由史料二中的关键词“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特点。探究一答案(1)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史论总结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点:以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

17、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探究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实践史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包括: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邓小平史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

18、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史料三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问题:(1)依据史料一、二,说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什么。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基本政策的不同点是什么?(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中英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是什么?史料导读(1)史料

19、一主要阐明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史料二信息“一个国家”是前提,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是指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3)史料三主要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探究二答案(1)构想: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不同: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2)理由: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英国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分步强行割占或租借。条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谈,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谈。史论总结比较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异同点项目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不同点本质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涉及国际关系内战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外

20、国势力无权插手干涉权力派驻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相同点措施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权力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1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区别性质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职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具有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1、的职能产生方式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协委员是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联系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都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国家机关的行政效率针对训练1(2018安徽十校联盟联考)邓小平曾指出,新时期政协对政府实施“监督”权,有其固定含义。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B)A监督权需要制度保障B非国家权力机关性质C参政议政权是有限的D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解析无论是“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还是“民主监督的权力”,都是国家制度的规定,故A项不是邓小平强调的内容,故A

22、项错误;从材料“政协不应该有类似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监督权,而不是指政协不应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政协有民主监督的权力,但不是具有法律监督权的国家权力机构,故B项正确;参政议政是政协的职能之一,故C项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不具有类似人大的职能,故D项错误。2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1)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根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

23、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针对训练2(2018山东、湖北重点中学调研)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D

24、)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解析新中国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都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基本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故B项错误;新中国确立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是在20世纪末,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可知,这些法律的颁布有利于党在过渡时期基本任务的完成,故D项正确。1(

25、2018全国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C)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A项“开始”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1949年,与材料时间“1956年”不符,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项

26、。2(2017浙江高考16)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B)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香港回归。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的意义之一是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故B项符合题意;香港回归后,澳门仍在葡萄牙手中,排除A项;香港回归不属于新型区域合作,故不能作为新型区域合作模式的范例,排除C项;香港回归属于主权问题,与中国改革

27、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3(2018全国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答案(3)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

28、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第(3)问,“意义”,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民主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等角度分析。4(2017天津高考13)(节选)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2)依据材料二,概括

29、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3)依据材料三,

30、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答案(2)原因: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条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历程: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草,2017年通过民法总则。特点: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2)第一小问,原因,考查学生阅读文字史料,提炼有效信息并进

31、行解释的能力。据材料二“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可知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第二小问,条件,从材料二时间“19541956年”“19621964年”,结合中国当时的经济政策可知,当时“经济社会条件”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3)第一小问,历程,从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

32、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可概括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三可知,民法典发展历程是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并且是速度不断加快,内容不断完善,故可总结特点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第三小问,因素,从三则材料,可知推动民法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结合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可知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备考方略】1新中国成立、新政协召开是考查的热点,尤其是对政协制度的认识和评价。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制定与完善宪法是考查的重点,注意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比较。3注意“一国两制”概念的理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考查“一国两制”;联系时政热点,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强化国家统一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 (2018广东湛江调研)1953年下半年,上海市报社、出版社和剧团纷纷通过宣传画、连环画、故事书、越剧、沪剧、话剧、相声、说唱等形式,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这是为了(B)A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造舆论氛围B动员选民参与人大代表的选举C庆祝朝鲜战争胜利提高了国

34、际地位 D大力宣传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解析根据所学,1953年夏提出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53年下半年大力宣传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结合所学,1954年我国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故B项正确;朝鲜战争是为国内的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非人民当家作主,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一五计划于1957年提前完成,故D项错误。2(2018湖南益阳、湘潭调研)下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不懈探索。对此说法正确的是(C)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

35、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键信息是“人民民主政治形式的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形式的机构的代表不仅有工人和农民,还有其他阶层的人员,如三三制下还有资产阶级、抗日的地主等,其具有广泛代表性,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就借鉴俄国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不具有独创性,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形式的机构吸收社会各阶级阶

36、层的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故C项正确;政协制度才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故D项错误。3(2018河南郑州检测) 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C)A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B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C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D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解析据材料“蒋介石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宣布争取和平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台湾当局和大陆都承认“一个中国”,都以统一中国为目的,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共关系走向缓和,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故B项错误;蒋介石反攻大陆,不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