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611.50KB ,
资源ID:100142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00142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点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点班含解析).doc

1、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重点班,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C. 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D. 淋巴液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答案】D【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详解】A、B、血浆中的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即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A、B正确;C、小部分组织液能够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2、,形成淋巴液,C正确;D、淋巴液只能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而不能形成组织液,D错误。故选D。2. 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 植物向光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在花期喷洒高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植物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氧呼吸,所以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A正确;B、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导致茎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

3、高于向光侧,背光侧生长较快,向光侧生长较慢,无论背光侧还是向光侧都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B错误;C、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低浓度可以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可以疏花疏果,花期应该使用低浓度溶液,C错误;D、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以得到多倍体;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故选A。【点睛】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分析方法(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多涉及坐标曲线图形式的试题。一定要区分清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不要误把最适生长

4、素浓度看成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3)常见的体现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植物的顶端优势:生长素对顶芽表现为促进作用,对侧芽表现为抑制作用。除草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杂草表现为抑制作用,而对单子叶作物表现为促进作用。根的向地性: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抑制作用,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表现为促进作用。3.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若表示免疫分子,则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C. 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中的躯体感觉中枢D. 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

5、节【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A、题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若表示免疫系统调节内环境稳态的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所以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B正确;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是下丘

6、脑的体温调节中枢,C错误;D、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促甲状腺激素受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两种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故选C。4.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答案】C【解析】丛生的单子叶植物难于辨别个体数目,双子叶植物较易辨别个体数目,故一般选择双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B错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

7、一定时期的数量,用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调查种群密度都只是估算而不能准确反映准确的种群密度,D错误。5.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故选C。6. DNA变性后理化性质有下述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对260nm紫外线吸收减少B. 溶液黏度下降C. 磷酸二酯键断裂D. 核苷酸断裂【答案】B【解析】【分析】核酸的变性指核酸双螺

8、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的无规则的线团,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详解】核酸变性后一系列物化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升高等,同时改变二级结构,有时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生物活性。DNA变性后,由于双螺旋解体,碱基堆积已不存在,藏于螺旋内部的碱基暴露出来,这样就使得变性后的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光率比变性前明显升高(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增色效应,B正确,ACD错误。故选B。7. 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柱的操作,正确的是()A. 将橡皮塞上部用刀切出锅底状的凹穴B. 将橡皮塞下部用刀切出凹穴C. 插入的玻璃管的上部要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面D. 将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下部一样大小的圆片【答案】A

9、【解析】【分析】凝胶色谱柱的制作:取长40厘米,内径1.6厘米的玻璃管,两端需用砂纸磨平;底塞的制作:打孔挖出凹穴安装移液管头部覆盖尼龙网,再用100目尼龙纱包好,插到玻璃管的一端;凝胶色谱柱的底部,要有“收集”尾流的程序,所以要将筛子朝上的一面做成凹面的;凝胶色谱柱制作过程中插入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部,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上部一样大小的圆片。【详解】凝胶色谱柱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橡皮塞上部用刀切出锅底状的凹穴,A正确、B错误;插入玻璃管的上部不得超出橡皮塞的凹穴底部,C错误;将尼龙网剪成与橡皮塞上部一样大小的圆片,D错误。8. 包埋法是制备固定化酶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该方法

10、固定化的酶可能是()A. 碱性蛋白酶B. 脂肪酶C. 淀粉酶D. 天冬氨酸酶【答案】D【解析】【分析】包埋法的特点:(1)优点:反应条件温和、很少改变酶结构但是又较牢固。(2)缺点:只有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高聚物网架扩散,对那些底物和产物是大分子的酶并不合适(适用于脲酶、天冬酰胺酶、过氧化氢酶的固定化)。原因:高聚物网架对大分子物质产生扩散阻力导致固定化酶动力学行为改变,使活力降低。【详解】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酶的缺点是:只有小分子底物和产物可以通过高聚物网架扩散,对那些底物和产物是大分子的酶并不合适。碱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底物都是大分子物质,而天冬氨酸酶的底物是小分子物质。故选D。【点

11、睛】本题考查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要求考生识记固定化酶的方法,掌握包埋法固定化酶的优点和缺点,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9. 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从酶的固定方式看,物理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大B. 酶作为催化剂,反应前后结构不改变,所以固定化酶可永远利用下去C. 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D. 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自来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答案】C【解析】【分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详解】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

12、酶的分子结构,A错误;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B错误;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正确;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A选项中物理法固定酶的优点在于酶不参加化学反应,整体结构保持不变,酶的催化活性得到很好保留。10. 如图所示,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 )A. 组织液血浆B. 组织液淋巴血浆C. 细胞内液组织液细胞内液D.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答案】A【解析】【

13、分析】内环境是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详解】食物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的红细胞中的过程是,首先穿过小肠上皮细胞,后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浆,然后由血浆进入红细胞,故通过的人体内环境名称依次是组织液血浆,故选A。【点睛】11. 一般公共场所都有直饮水,对于直饮水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直饮水的pH应为弱碱性,这与正常人血浆的pH非常相近,所以弱碱性的直饮水被称为健康活水。人体内与

14、pH调节有关的主要离子是( )A. Na+、Cl-B. HCO3-、HPO42-C. K+、Ca2+D. 乳酸、血浆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HCO3-、HPO42-有关。【详解】血浆中的HCO3-、HPO42-等缓冲离子可以保持血浆pH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 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反射弧,则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传到cB.

15、 如果该图中a为下丘脑,b为垂体,c为甲状腺,则c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C. 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 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1、若图示表示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和传递。2、若该图是基因表达的过程,则d过程转录,场所主要是细胞核,e表示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3、若图示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则c是甲状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a分泌TRH即d,垂体b分泌T

16、SH即e。【详解】A、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a代表感受器,b代表神经中枢,c代表效应器,d代表传入神经,e代表传出神经,其中的信息在神经纤维上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是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A错误;B、若a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b垂体;则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对a分泌d、b分泌e均具有抑制作用,这是负反馈调节,B正确;C、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为转录,在真核生物中的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也可发生转录过程,C错误;D、如果该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的膜(即突触前膜),b为递质,c为突触后膜,则发生在a中的信号转换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17、,D错误。故选B。13.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故A项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故B项错误;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

18、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C项正确;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项正确。【名师点睛】1图解水盐平衡调节过程2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三者关系如图:14. 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 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假设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下列不可能是此实验的结果的是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19、B. 甲、乙、丙都可以生长C. 乙弯向光源生长D. 丙向左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甲、乙、丙都可生长,B正确;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C错误;丙由于

20、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 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的是()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松树宝塔状的树形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是熟苹果释放出乙烯,催熟了青香蕉,与植物激素作用有关,错误;赤霉菌感染水稻后,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疯长,与植物激素作用有关,错误;萎蔫的青菜叶浸

21、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属于渗透作用,与植物激素作用无关,正确;松树宝塔状的树形是顶端优势,和生长素有关,错误。故选A。16. 如图所示为某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 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为A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可见虫害的防

22、治应在K/2点之前;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详解】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会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波动,在不利条件下还会下降,A错误;B、种群增长过程中一开始就是a点后就出现环境阻力,只不过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增加,B错误;C、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没达到c点时进行,C错误;D、K值会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如食物,天敌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群数量增长曲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23、联系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识图能力。17. 下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的增长速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B.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食,则调查值偏高C. 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c点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 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其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b段种群增长速率增加,b-c种群增长速率减少,可知大黄鱼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且b点对应于种群的K/2。【详

24、解】A、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应使种群的增长速率维持在最大,故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A正确;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第二次捕获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减小,故种群密度的估计值会偏高,B正确;C、只要是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故a点、c点时,种群数量都是增长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错误;D、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增长速率为0,c点时种群数量未达到K值,看图可知,c点增长速率与a点相同,D正确。故选C

25、。18. 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A. 噬菌体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B. 提取组织DNA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C. 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D. 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模板【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属于侵染细菌的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缺乏自主代谢机制,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2、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此外,DNA不溶

26、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3、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另外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故噬菌体增殖必须在活细菌中才能进行,A正确;B、提取DNA利用了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和DNA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B正确;C、细胞壁属于全透性的,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

27、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PCR呈指数扩增DNA片段是因为上一轮反应的产物可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使得形成的子代DNA约为2n,D正确。故选C。19. 在DNA的粗提取过程中,初步析出DNA和提取较纯净的DNA所用的药品分别是01 g/ml的柠檬酸钠溶液200mol/L的NaCl溶液014 mol/L的NaCl溶液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DNA的粗提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28、在NaCl溶液的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DNA不溶于酒精,而其它杂质能溶,在提取较纯的DNA时,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能得到更纯的DNA。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B、C三项均错误,D正确。故选D。20. 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 配制CaCl2 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C. 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 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 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

29、搅拌成糊状,A正确;配制CaCl2溶液时,不需进行加热,B错误;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需要一段时间,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C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要求学生理解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以及异常情况。二、非选择题21.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30、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答案】 (1). 血浆 (2). 增加 (3). 降低 (4).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分析】【详解】(1)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从而导致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体内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维持细胞渗透压,给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及

31、时将细胞代谢终产物运走。【定位】内环境稳态。【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异常情况分析及内环境的作用等知识。22.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问题。(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可选用图中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对胚轴的生长具有_作用。根据赤

32、霉素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_点。(3)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丙图所示。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_。(4)科研人员利用某些植物,研究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体内各种激素的作用,列举部分结果如下:生长阶段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种子发芽+-+花芽形成+果实生长+器官脱落-+衰老-+(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由表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是受_。而从本质上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受基因组_表达的调控。【答案】 (1). (2). d (3). 抑制 (4). B (5).

33、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6). 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 (7). 多种激素共同调节 (8). 程序性【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 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

34、作用。【详解】(1)除草剂作用机理是:高浓度生长素抑制作物生长,故可以除去双子叶农作物,即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小于双子叶植物,故为曲线,生长素类能促进植物生长,d点即能促进单子叶植物生长,又能抑制双子叶植物生长。(2)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乙图,分析乙图可知,一定浓度的CaCl2处理后,胚轴的生长速率下降,故其对胚轴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B点后胚轴的生长速率加快,根据赤霉素具有促进伸长的生理作用推测,实验中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应在图中的B点。(3)根据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顶芽的存在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继而将组结果与进行

35、比较,可看出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芽对侧芽的抑制(或“细胞分裂素可缓解顶端优势”)。(4)由表可以看出,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都是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这种调节受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调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的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曲线的对比分析,找出实验的自变量,明确实验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便可得出相关的结论。23.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36、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答案】 (1). J (2). 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 捕食 (4). 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

37、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考点定位】种群数量增长的类型、种群的特征、种间关系【名师点睛】第二问为失分点,题目比较灵活,对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第四问考查年龄结构的概念,注意平时学习过程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24. 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_和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38、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5)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_,生物成分E表示_。生物成分F表示_,_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 (1). CO2 (2).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 (3). 有氧呼吸 (4). 无氧呼吸(或发酵) (5). 3 (6). 兔和鼠 (7). 食物链 (8). 营养级 (9). 大气中CO2库

39、 (10). 生产者 (11). 分解者 (12). C【解析】【分析】1、物质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2、在物质循环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若生物体内的物质无法通过分解作用作用回到无机环境中,则会积累在生物体内。【详解】(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以CO2的形式循环,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释放到无机环境。(3)该图中有植物兔鹰、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3条食物链,初级消费者为兔和鼠。(4)有毒物质如果在生物体内既不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产生生物富集作用,有

40、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浓度越大。(5)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大气中CO2库,E与A之间为双向箭头,说明E是生产者;C以E为食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各种生物的能量均流向F,且F能将生物群落的有机碳分解为CO2释放到大气中,所以F是分解者。【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并学会从碳循环的图示中去分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 下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操作示意图。(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上图C、E步骤都加入蒸馏水,但其目的不同,分别是_和_。(3)上图A步骤中的酒精必须是经过_的才

41、能使用,该步骤的目的是_。(4)为鉴定A中所得到的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可用浓NaCl溶液溶解后滴加_试剂,混合均匀后沸水浴,如果出现_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答案】 (1). CBEDA (2). 加速细胞的破裂 (3). 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 (4). 充分预冷 (5). 提取含杂质较少(或较纯净)的DNA (6). 二苯胺 (7). 蓝色【解析】【分析】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是: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适当浓度的盐溶液可以将DNA溶解或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DNA不容易酒

42、精溶液,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以溶解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蛋白质和DNA进一步分离;DNA对于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水解DNA,蛋白质不能耐受较高温度,DNA能耐受较高温度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但是对DNA没有影响;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呈现蓝色。【详解】(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步骤是:加入蒸馏水,破碎细胞过滤,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杂质DNA的析出鉴定。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CBEDA。(2)C步骤加入蒸馏水是为了让鸡血细胞吸水,加速细胞的破裂,让其DNA从细胞内出来;DNA在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最低,E步骤加入蒸馏水是为了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使DNA析出。(3)A步骤是析出较纯净的DNA,去除杂质蛋白,所用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的才能使用。(4)DNA遇二苯胺变蓝,滴加二苯胺试剂后沸水浴,如果出现蓝色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点睛】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