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融合的音乐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生成的预设是无效的预设,而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预设体现对教材的尊重,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一方面,通过课程的预设来突出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育人活动的教育学特性;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动态生成,促使教师在预设的实施中关注变化着的人的整个生命,使教学充满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气息。这样,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也正是缘于这种和谐,课堂才会“灵动”起来,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学习起点是指学生对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
2、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最重要因素。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起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预设,但同时,这种预设又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从而使整个预设给学生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了条件。教学案例:彩色的中国教学片段本例描述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在不同学习起点的教学班中的不同表现以及所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彩色的中国是苏少版新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从环保的角度表达了对祖国山河与中华文化的热爱,曲调采用 3/4 拍旋律生动、流畅地表达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关注和建
3、设和谐社会的追求,学唱这首歌,不仅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开启学生的心智,一举两得。学生欣赏歌曲彩色的中国图片、MTV,思考:你从歌曲和影片中了解到了什么?甲班学生交流踊跃,从长长的长江说到黄黄的黄河,从吐鲁番的葡萄说到香甜的哈密瓜,从热情奔放的舞蹈说到热闹的节日有两位学生还介绍了自己和家长一起去祖国各地旅游观光的有趣经历。乙班学生欣赏 MTV 后,大多数学生沉默寡言。在笔者的提示下,有三两个学生回答:从 MTV 中看到了山脉和草原上的羊群、黄河、长江,等等。针对两个平行班截然不同的生成,笔者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甲班学生自由结合成小组,围绕“彩色
4、的中国”这个主题即兴创编歌词,并跟着钢琴伴奏试着唱一唱。学生兴趣盎然,创作的歌词五花八门,充满创意。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学生不仅提升了音乐基础能力,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乙班学生,笔者利用多媒体介绍中国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到“神州处处好”,并警醒地告诫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再通过听赏歌曲、朗诵歌词,进一步领略中国的大好河山和美丽景色。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可测因素很多,特别是学生学习起点这个重要因素,常常会导致预设在实施中遇到意外:或者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力不从心;或者滞后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索然无味。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种不同,才构成了复杂多样的动态生成。面对动态生成,教师需密
5、切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及时对预设进行适当调整,满足他们的不同学习需要,使预设切实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抓住教材的开放特性,促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运而生的音乐教材,既体现了音乐文化内涵与音乐知识能力的承上启下和相互连接,又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手段,开辟了新的渠道,使学生的学习范围更大,文化视野更广阔。因此,要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教师应该既遵循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只有挣脱教材的束缚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真正驾驭教材,驾驭课堂。教学案例:在欢乐的节日里教学片段本例在欢乐的节日
6、里是一首印尼民歌,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教师原来预设的教学环节为:欣赏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欣赏印尼风光片,了解一些印尼风土人情听琴学唱歌曲。可没想到的是,当范唱音乐的前奏刚响起,音乐教室里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原来,班级里有好几位学生正在学习拉丁舞,在上星期的班队活动中刚给全班表演过伦巴,学生对伦巴热情奔放的舞姿十分感兴趣。笔者意识到课前的预设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没有了兴趣,何不及时调整教学环节,顺应学生们的需要,说不定会取得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于是,那几位会跳伦巴的学生被我请上了台,全班学生在欢快的歌曲声中像模像样地学起了伦巴,虽然动作不是那么协调,但他们个个是那么饶有兴味,那么全情投入。等到学生
7、们意犹未尽地学会了伦巴,歌曲的旋律已经烂熟于心。围在钢琴边轻声跟琴一唱,“无心插柳柳成荫”,歌曲中节奏和音准的难点竟然都“无师自通”地轻松掌握了。等到通过欣赏印尼风光片对印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他们的歌声更热烈了!教师在课前预设的基础上,利用教材的开放性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的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给予他们自由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投入到音乐学习情景中,并在他们喜闻乐见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音乐基础能力,在活跃、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音乐世界里感受音乐的无尽魅力,体验音乐带来的无比快乐。三、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促进预设与生成的和谐融合
8、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传统的教学活动由于受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总是在教案的束缚下按部就班,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顺利完成教案而不“节外生枝”。每当课堂上出现生成性资源时,教师不是及时捕捉并正确处理,而是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到教案上来。教学案例: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学片段六年级艺术课本上
9、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相对较为复杂的歌曲,要想在一节课内教会学生演唱这首歌,有一定难度,在细节上不能抠得太多,应该从整体上感受歌曲。笔者的教学思路是比较清晰的,教学意图也比较明显:通过对 3/4 拍歌曲的复习,引导学生听出新歌的 6/8 拍节拍,并用身体动作、划拍方式感受 6/8 拍的节拍特点,为新歌学习做铺垫。但是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大大出乎笔者的预设,学生似乎停留在前一首复习歌曲的“思维定势”中,尽管反复提示,连续请到的几位学生都回答:这也是一首 3/4 拍歌曲。无奈之下,急出一身汗来的笔者只得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在学生的“一头雾水”中,硬生生地把学生的想法给“扭转”了过来。由于对学生的了解把
10、握存有一定的误差,在课堂上更多想到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如何完成,而对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一个精彩的生成的过程。相反,倘若缺乏及时捕捉和正确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能力,面对生成要么措手不及,要么回避敷衍,必然会与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而又珍贵的艺术体验失之交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提倡生成”、“期待生成”,同时也能够“关注生成”,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地引导,充分利用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课堂调控,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和谐地融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课堂是师生智慧碰撞、心灵交流的地方,这是师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更是充满了独特魅力和迷人色彩,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和光芒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