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用无意注意,增效历史课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通向人类心灵道德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俨然是衡量学生上课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因此,有的老师特别强调学生在上课时需克服一切外来干扰,达到整堂课全神贯注地听讲。而据心理学实验表明:中学生注意的维持时长在 2540 分钟之间,长时间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从而引起消极情绪,教学效果反而不佳。那么,是否有一种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把感官朝向刺激物,并试图了解它?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正在集中精力听讲,突然“咣当”一声教室的门开了
2、,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门上。这种“注意”即心理学中所说的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它是在精神放松、情绪安宁的状态中进行,人们无需做什么意志努力,就会无目的被某种事物吸引,同时撇开其他的事物。我们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无意注意规律,就能深深吸引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从而解决过度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们要有效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历史教学,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奋点,不妨就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变化刺激,加深学生无意注意的印象1.娴熟运用语言技巧,吸引学生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语言艺术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
3、讲课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不同的节奏,艺术幽默的话语,巧妙的运用比喻,乃至刻意地突然停顿都能起到变化刺激,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作用。比如,针对理论性较强的罗斯福新政,我在讲述新政背景时,引用了一段当时深陷经济危机的美国人的回忆性文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朗读文章中讲述经济危机严峻性的文字,用语言创造“历史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在讲完“新政的措施”之后,便戛然而止,以此引起部分上课走神的学生的注意。随后放慢语速,加强语气,用逻辑性的语言作了小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自然会聚精会神,加深对课程中关键内容的理解。2.灵活改变板书样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一般
4、采用黑板书写或多媒体演示两种方式。我们在书写板书时往往是白色粉笔,大小“1、2、3”,从头写到尾,有时多媒体演示时,也只是将板书打印在屏幕上,失去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这种单调的板书,重难点不突出,学生看久了也会产生视觉的疲劳。在心理学中,背景突出的刺激,易成为人们无意注意的对象。我们若能在书写板书时,注重板书的设计安排,用不同的色彩标示重难点内容,多使用图示或箭头符号,就能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黑板上。如果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能充分挖掘历史教学的资源,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有机的结合,从而在无形中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调动起来,集中注意力,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把握教学的关键节点,给予
5、新奇刺激我们在一堂课的伊始、中间和结尾阶段,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从课前散漫的思绪中带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我在伐无道,诛暴秦教学中,利用本课所蕴涵的成语故事,设计安排“成语故事竞赛”,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了解的成语,我并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醒他们在学完本节课后将会了解,引发了学生急于学习本课内容的期待。另外,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注意力一般维持在 30 分钟左右,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高度紧张后,注意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在一堂课的中间时段,教师要采取措施适当调节。比如,结合教学
6、内容讲些有趣的故事,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历史视频,激发学生新的兴奋点,减少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在一课的结尾阶段,采用独特的形式做教学小结,比如同学间的互问互答、布置体验型的历史作业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对巩固本课的教学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1.合理创设情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每堂课都采用同样的模式,一味地照本宣科,使学生的独特需要和兴趣没有得到合理的满足,容易造成学生厌倦,影响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创设新颖的历史活动情境,让学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感知历史学习材料,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7、,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一课教学中,打破过去枯燥无味的讲授模式,将整堂课设计为“古代科技发明成就展览”,结合书本框题分为“四大发明、数学成就、天文历法、医学成就”四个“展厅”。将学生分成四组,合作讨论,在黑板上设计布置所选择的“展厅”。这种轻松生活化的历史活动情境,活跃了气氛,让学生在别样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布置“展厅”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2.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历史学科概念性强,有趣的教学内容毕竟有限,如何把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地学,值得我们教师在丰富教学形式和手段上多些思考。结合中
8、学生心智和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角色扮演、知识竞赛、实物教学等形式不失是一种激发学生无意注意的有效手段。比如,我在鸦片战争教学中,结合中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原告(中国)和被告(英国)辩护人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在通常寡而无味的复习课中,尝试采用知识竞赛的教学形式,把复习内容以题目的形式呈现,引入竞争,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和兴奋的情绪有效地回顾和巩固已学的历史知识。3.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与已有知识和社会经验相联系,又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因此,我们的教学
9、设计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历史走进生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趣味与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讲授两汉经济的发展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即“你每天的衣、食、住、行的情况”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探寻两汉时期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愿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在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有了“生活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三、随机应变,机智应对课堂突变情境无意注意既然是一种不受意识控制的注意形态,课堂教学中的很多突发情况会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干扰教学活动
10、。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比如教室环境的布置尽量简朴整洁,保持教室的安静,教师的装扮要适度,教师的举止不可过于夸张等等。但是,课堂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窃窃私语、飞鸟闯入、室外吵闹等偶发事件,从而打断师生的思维,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习惯于大声批评或长时间中断讲课等“热处理”方式,结果是打乱了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教学机智,灵活巧妙处理突发事件,把握学生思维动向,变不利局面为有利局面。一次历史课上,我在讲述科举制度在标准化考试发展中的作用时,突然被一个学生打断,他说我们今天的高考、公务员考
11、试不就是科举制度的翻版吗?随即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他的身上,大家议论纷纷。对于这样意外状况,我没有简单地予以制止,而是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因势利导地让大家从两者的背景和技术操作等方面作比较和探讨,以此加深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理解。四、有张有弛,灵活转换两种注意学习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活动过程。同时学习内容也不可能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单纯依靠无意注意,是不可能将学习兴趣长久维持下去的,甚至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灵活地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和相互转换,保证学生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比如,我们在课堂伊始利用巧妙的导入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后,需要向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强调学生必须用有意注意认真听讲。接着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又转化为无意注意,让学生在紧张而又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持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能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历史学科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心理学中的“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让“无意注意”唤起学生的课堂激情,在“有意注意”的引导下有效完成历史课堂的学习任务。(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