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0076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创想习作课【教学目标】1. 借助“观察与发现记录单”,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2.习作完成后能展示观察所得,并试着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教学重难点】 借助“观察与发现记录单”,能继续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大家一起找不同上课之前咱们一起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找不同”。你们看,谁来了?裙子花纹不一样眼睛颜色不一样(这个颜色都看出来,观察的真仔细!)金箍棒上面的颜色不一样(眼神真亮)鞋子边(这么细小的不同也被你发现了,真了不起!)任何细节都不放过,大家的眼力真是棒

2、极了!因为你们的留心观察,所以发现了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请带着你们明亮的眼睛,来开启咱们今天的课堂!(起立)一 、谈话导入,尝试自学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的创想习作课,写一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在课本上这个单元的第一页中有一句名人名言是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的,有谁还记得?(生说、课件出示)王老师把它打在大屏幕上,咱们一起读读看好,吗?这句话就是为了要告诉我们: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体会到世界是美好与缤纷多彩的。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读一读这几段文字,这个单元让我们写一篇什么内容的作文?(课件出示:单元习作要求)习作内容: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

3、下来。这个单元还给我们提出了习作要求,就是写的时候要 习作要求:事物要抓住特征。场景要抓住变化。我们明确了习作内容和要求了,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缤纷世界包括给我们生活带来乐趣的各种小动物,还包括了给我们生活增添美丽的各种物品和场景。这个单元的作文就是让把我们眼中看到的美食美物美景都写下来,缤纷世界丰富多彩,所以大家写什么都可以。(确定了写作内容和素材)1.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你们在生活都观察了些什么呢?(板书:是什么?名称)2.(指名35名学生说观察的是什么?)你观察的是?生:大树。(师评:平时我们很常见对不对)他们两位观察的都是植物,有观察不同的吗?(关涵

4、铄:磁悬浮地球仪,还可不是普通的地球仪,这可是一个磁悬浮地球仪。二、实践链接,交流互学1.这个单元我们一边学一边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同学们都把自己的观察所得也记录观察与发现表上了。这节课我们就结合自己的观察说一说我们的发现。2.学生介绍(最少三个)3.师梳理:他写的是什么?板书:什么样子或变化?什么特点?借助什么事例表现它的特点? 4.学生介绍(她的眼中的缤纷世界集中在了动物身上,谁还有不同类别的观察?)6.如何让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更准确一些,就不能只泛泛表述而缺少细节描写我们给他添加点什么样的描写会更精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去的课文,师带领学生复习知识树。(板书:细节描写)三、课堂练笔,点拨助

5、学1.接下来我们就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一写,我们写的时候要告诉大家你写的(是什么?名称)(什么样子?或有什么变化)(特点?用什么事例来表现它的特点的?)为了表述更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在写事例的时候运用一些细节描写。2.十五分钟练写四、再次修订,反思悟学1.小组交流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2.师点拨:一边展示一边按照板书进行梳理。指名学生听后的感受,按照(是什么?名称)(什么样子?或有什么变化)(特点?用什么事例来表现它的特点的?)为了表述更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在写事例的时候运用一些细节描写。帮助修改。送掌声:展示作文的同学3.我们这个单元即将学完,试着用一句话说说你最近的观察感受吧!宋以后,

6、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观察要细致运用多种感官抓住特点和变化送掌声:送给你们自己一个掌声,因为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7、,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师总结:前苏联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孩子们,我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吧,这样世界才会呈现给我们五彩缤纷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