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考)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的理由是“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A创办青年杂志B主张文学改良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解析:选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主义,掀起文学改良革命,故B项正确;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倡“民主与科学”,且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故D项错误。2(2014湖南学考)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以此文的发表为开端的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
2、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结合题干,敬告青年一文正发表在这一杂志上,可知D项正确。3(2015北京学考)下列人物中,将反对旧礼教与提倡白话文有机结合的文学家是()A蔡元培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解析:选B。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对旧礼教、旧道德的抨击最为猛烈,同时又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4(2015浙江学考)有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说:“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孕育了维新变
3、法思想 B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C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D存在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倾向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主旨是新文化运动中对外国文化的态度,没有涉及对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就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凡道理、智识、文学样样都该学外国人,才能生存于20世纪,做一个文明人”可知对西方文化持全面肯定的态度,故D项正确。5(2014浙江学考)1918年,中国一位先进知识分子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是人类历史的新曙光,也是劳工主义的胜利。这位知识分子是()A陈独秀
4、 B鲁迅C胡适 D李大钊解析:选D。根据题干时间信息以及这位知识分子认为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即可得出这位知识分子是李大钊。6(2015广东学考)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选D。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发表的,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发表的,故B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发表的,故C项错误;1919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故D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毛泽东说:“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
5、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务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文中所说的这一事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B北洋军阀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C资产阶级要求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D西方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解析:选A。材料所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故A项符合题意。2(2016广西桂林中学高二检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6、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C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解析:选C。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并非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也并不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科学思想为指导,“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为主要目的,也就是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所以本题选C。3(2016广东茂名第十中学高二检测)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下列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A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
7、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析:选A。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打倒孔家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体现的是对东西方文化的“非理性”的认识,B、C、D三项均是对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正确评论,综上所述本题选A。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辛亥革命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则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运动,主要是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故答案为D。5(2016安徽黄山高二质
8、检)1917年8月毛泽东致信黎锦熙说道:“近顷略阅书报,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对该信件中毛泽东的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提倡效仿西方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主张以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C倡导推翻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D主张以新思想文化改造中国 解析:选D。毛泽东的说法中涉及思想和道德,没有指向政体,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之后马克思主义才逐渐传入中国,此时毛泽东应该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故B项错误;毛泽东这一段话的主旨是针对国人积弊中的思想与道德,没有提到军阀统治,故C项错误;材料的意思是传
9、统封建伦理纲常束缚了国民,根深蒂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摧毁这种牢笼,故D项正确。6蔡元培先生曾这样指出:“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所以农是种植的工;商是转运的工;学校职员、著述家、发明家,是教育的工;我们都是劳工。”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表明蔡元培已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B这种思想最早有可能产生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C说明了劳工阶级与知识阶级应携手合作D对当时新知识分子的自我定位转变产生了积极影响解析:选D。根据蔡元培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农、商、教育等行业都是劳工。A、B材料无法体现,C与材料不符,故选D。7“论战”一词的含义就是论争,主要指在政治、学术上因意见不同
10、而引起的争论。近代史上有很多次大规模的论战,比如维新派和顽固派、革命派和保皇派、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等等。这些论战在结局上都()A导致社会思想混乱 B使新思想得到更好传播C促进中国科技进步 D为革命制造舆论准备解析:选B。新思想的出现总会遭到旧势力的排斥或打击,无论是维新思想、民主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通过与反对势力的论战,都扩大了影响,推动其更好地传播。故选B。8(2016江苏盐城高二检测)陈独秀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人们称为“文化伟人”“政治名人”,这是因为他曾经()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著有文学革命论,成为文学革命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推动
11、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A B C D解析:选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宣传民主与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正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起了文学革命,故正确;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李大钊的作品,故错误;陈独秀是中共建党的重要人物,是中共早期主要领导人物之一,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9(2015江苏学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启后的一大开
12、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材料二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材料三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
13、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的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解析:(1)第一小问中“内涵”,依据材料一中“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的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中价值追求,依据材料一中“成为仁德之人”“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孔子思
14、想内涵来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中解释“礼”,依据材料二中“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的信息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材料二中“君主专制”“思想控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以及思想统治的角度回答。(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可知是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局限,依据材料中“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的关键信息来回答。(4)依据材料三中“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的信息从吸收外来文化以及保留本民族文化角度说明。答案:(1)丰富:以“仁”为内核。价值追求:完善道德;和谐人际关系。(2)解释:礼等同于“天
15、理”。目的:维护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3)运动:新文化运动。局限: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4)做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或保持民族自尊);借鉴吸收西方文化。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74)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提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二、本题测评(教材P75)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提示:(1)民主共和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复辟帝制的行为必将遭到人们的反对。(2)民主科学思想: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
16、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三、学习延伸(教材P75)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提示:(1)同意观点一:儒家传统文化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近代以来,在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过程中,思想界出现学习西方的热潮,但中国的封建统治势力非常顽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尊孔复古更是变本加厉。因此要反封建,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推翻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2)同意观点二:儒家传统思想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但它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又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应辩证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