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1.交通阻塞 相对于道路网的承载力来说,汽车数量过多,诱发了交通阻塞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交通阻塞是汽车社会的产物。在人们上下班的高峰期,交通阻塞现象尤为明显,在很多大城市中心区,高峰期交通速度仅有每小时16km。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影响城市经济的效率。大城市圈内的汽车道路还在继续建设,汽车数量也进一步增加,道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增加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为严重的交通阻塞。 2.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趋严重的问题。 3.公共交通问题在发达国家,一方面对公共交通工具依赖性较大的低收入阶层是一个打击,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产阶级甚至低收入阶层对小汽车的依赖
2、性。这又使公共交通进一步萎缩,形成恶性循环。在发展中国家,则使公共交通高峰时间的拥挤现象更为严重,从而加剧了城市交通问题。4.步行者问题(包括骑自行车者步行者的易达性很差,步行者设施缺乏5.停车问题汽车并非总处于运动之中。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就要占据一定空间。汽车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失业、福利、职业培训和贫困等问题随之出现。发展公共交通还需要政府大量补贴,其结果将限制解决其它问题资金的流动,或者被迫增加税率。高税率将使货币从个人手中分配到政府手里,从而可能造成社会经济体系变化,也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城市交通城市(包括市区和郊区)道路(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
3、送。在人类把车辆作为交通工具之前,城市公众出行以步行为主,或以骑牲畜、乘轿等代步。货物转移多靠肩挑或利用简单的运送工具运输。车辆出现后,马车很快成为城市交通工具的主体。1819年巴黎市街上首先出现了为城市公众租乘服务的公共马车,从此产生了城市公共交通,开创了城市交通的新纪元。城市交通的特征因各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具有的主要特点则是相同的。城市交通的重点是客运;早晚上下班时间是城市客运高峰;每个城市的客流形成都有自身的规律;城市客运量大小与各该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布局有直接关系。私人交通徒步和以自用车为交通工具的出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轿车、
4、摩托车、自行车为工具的私人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它方便了人们出行,机动灵活,行止随意,可以“从门到门”。但是这些自用交通工具载量小,运送效率低,道路利用率不高。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的结果,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城市中的平均车速日益下降;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能源消耗量猛增;停放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曾致力于道路系统的改善:加宽地面道路,修建高架路和高速路,开辟地下交通。此外,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等新技术。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道路通过能力,但是仍解决不了由有增无减的私人交通流所造成的道路阻塞问题。货运交
5、通存在的问题虽不如客运交通突出,但也受到了交通阻塞的影响,出现了紧张局面。人们从教训中得到了一条宝贵的经验:解决大、中型城市的交通问题,应该特别重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私人交通和非专业的货物运输只能作为公共交通和专业运输的辅助方式,应适当地控制其发展。从而使城市交通更加灵活方便,这是经济合理地解决大中型城市交通阻塞的出路。在工业不很集中的小型城市中,由于公众出行距离较短、客流发生量小而又比较分散等原因,发展私人交通工具在目前仍属可行。 公共交通中小城市中一般以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等为主要客运工具。在现代大城市中,快速有轨电车、地下铁道等系统逐渐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公共交通工具有载量大,运送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相对污染小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在交通干线上这些优点尤其明显。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有些机关团体的自备客车参与了本单位职工上下班的接送运输,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一支辅助力量。